汉代人不仅重视天的形态,而且重视天地的生成。天地的生成是人的经验之外的事,人无法观察到天地的生成过程,因此天地生成只能是理性思辨和天才想象的结果。汉代人宇宙生成论是一种气论的哲学。
汉代人认为宇宙的生成是元气运行的结果,人的生命也是元气的结果。古人认为气是生命之源。《管子·枢言》:“有气则生,无气则死,生者以其气。”“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 《庄子·知北游》提出“通天下一气”的命题,“生也死之徒,死也生之始,孰知其纪?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
在这种宇宙生成论学说的影响下,汉画像中常有“云气画”的图像和符号,其象征阴阳二气或弥漫于宇宙之间的真气。《汉书·郊祀志》:“文成言:‘上即欲与神通,宫室被服非象神,神物不至。’乃作画云气车。”我们在山东嘉祥武氏祠前石室顶前坡东、西段画像中可以看到这种云气图。这里的天界神人,都笼罩在云气之间。云气的象征意义是明显的。汉代人认为,气为天地万物的本原,有“元气”才有万物。人的生命来自于元气,人死了就没气了。人的精神和人的灵魂,都是气的表现形式。王充《论衡·论死》曰:“人未生在元气之中,既死复归元气。元气荒忽,人气在其中。”武氏祠前石室顶前坡东、西段画像中的这种云气图是汉代这种天地观的符号象征表现。
河南永城西汉梁王陵也发现了“云气画”。柿园汉墓的棺床室四壁及顶用泥涂平,在主室西三分之一部分顶部及南、西壁上绘有面积30平方米的彩色壁画,在壁画的四周边框及龙虎图像的周围绘有大量的云气纹缭绕的装饰图案,被确定为《汉书》记载的“云气画”。 这种云气的画像,在陕北榆林、绥德、神木大保当的画像中也常见。 其画像围绕墓门展开,门上有日月星辰、神灵仙界,左右门柱上有奇禽异兽、仙草树木,往往有云气画缭绕其间,贯通天地。
气又可以分为阴阳二气,《老子》曰“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汉代的董仲舒将阴阳学说纳入自己的思想体系,建立了一套阴阳哲学。汉画像受到这种阴阳观的影响,往往用一些图像加以象征性的表现,如用伏羲女娲交尾图像象征阴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