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汉学大系》总序

世界总是在不断地变化。历史上,有些文明消失了,有些文明则不断壮大,逐步形成了现代世界的格局。进入21世纪,世界格局面临新的调整,美国人塞缪尔·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认为,不同文明的冲突将导致未来社会的对抗。这个观点值得警惕,也值得研究。做好中国自己的事,勇敢面对挑战是我们面临的任务。

中国文明发展了几千年,历史上曾经有过自己的辉煌,但是清朝后期,由于没有科学民主的现代理念,曾经落后挨打,令多少志士仁人痛心疾首。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一个甲子年的现代发展,中国又迎来了一个快速崛起的历史新时期。

中国文化现代性的发展,一方面要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另一方面要不断回溯历史,在历史的记忆中寻求民族之根。当今世界的寻根与怀旧实际上都有现实的基础,它是民族凝聚力的根源。在回溯历史的新的阐释中,一个新的历史轴心期即将来临。

编纂《汉学大系》丛书就是为了探求中华文化的历史起源、学术源流、基因谱系、思维模式、道德价值等,为实现中华文化的历史复兴奠定基础。

“汉学”,是一个历史的概念,因时间与空间的不同而发生变化。究其变化之因,皆因对“汉”字的理解与运用不同所致。“汉”字既可指汉代,也可指汉族,还可以作为中华民族的代称。“汉文化”可以指两汉文化,也可以代指中国传统文化。所以“汉学”一词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内涵,可以指两汉的学术文化,可以指清代的汉学流派,也可以指中国及海外关于中国文化的研究。具体来看,汉学研究范围以经学为中心,而衍及小学、音韵、史学、天算、水地、典章制度、金石、校勘、辑佚等,引证取材多集于两汉。“汉学”一词在南宋就已出现,专指两汉时期的学术思想。清朝汉学有复兴之势,江藩著《汉学师承记》,自居为汉学宗传。汉学又称“朴学”,意为朴质之学。“朴学”重考据,推崇汉儒朴实学风,反对宋儒空谈义理。现代“汉学”或称作“中国学”,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或称“海外汉学”,是国外的学者对有关中国方方面面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

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提出清代汉学的复兴是对当时理学思潮的反动,其学术动力就是来源于复汉学之古;钱穆在《清儒学案》中认为,汉学的兴起是继承与发展传统的结果;侯外庐在《中国思想通史》等著作中认为,清代汉学思想的发展动力是“早期启蒙思想”。

在国外,相关的研究称为Sinology(汉学),有的称为Chinese Studies(中国学)。Sinology或Chinese Studies是国外研究中国的学术总称,它们具有跨学科、跨文化的特征,反映着世界范围内的学术变化及学术发展趋势。

在西方,主要是欧洲,严格意义上的汉学研究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这一学科的形成,表明了中国文化所具有的世界历史性意义。从汉学发展的历史和研究成果看,其研究对象不仅仅是中国汉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它实际上是研究包括中国少数民族历史和文化的整个中国的学问。由于汉民族是中华民族的主体,而且汉学最初发轫于汉语文领域,因而学术界一直将汉学的名称沿用下来。汉学只是一个命名方式,丝毫没有轻视中国其他民族的含义。经过几百年的发展,西方汉学已经形成三大地域,就是美国汉学、欧洲汉学和东亚汉学。

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一体化的进程,国内外汉学的研究,又形成了一个热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学术界也需要发出自己的呼声。海外汉学与中国本土学术只有进行跨文化对话,才能洞悉中国文化的深层奥秘;中国学人向世界敞开自己,才能进一步激活古老的传统和思想的底蕴。

因此,汉学是继承先秦诸子文化在汉代统一性国家建立基础上形成的中华民族的学术。“汉学”的研究中心是以中华民族统一性的价值观为主体,以汉语言为基础,以汉字为符号载体的文化共同体。汉文化是融合了不同民族、不同区域文化而形成的一个文化统一体。从人类文明发展史来看,这个文化与基督教文化、佛教文化、伊斯兰教文化有着不同的发展模式与价值体系。“汉学”作为中国传统学术流派的称谓,常常与“国学”“经学”相混,也有人赋予“汉学”以新内涵,将国内的中国学研究也称为“汉学”,这可以称为“新汉学”。汉民族是历史上多民族长期交流融合的结果,历史上形成的汉语、汉字及独特的汉文化对中国文明以至世界文明都产生了巨大影响。汉学就是对建立在汉语、汉字、汉文化基础之上的中华民族的学术传统的学理性探讨。

中华文化在历史上就对世界产生过影响,中外文化交流一直是世界历史的一部分,16世纪以来,中华文化进一步引起了西方的注意,西方汉学研究也随之兴起。西方人的汉学研究是基于他们的文化立场,研究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也有一些误读。目前,时代赋予了我们新的历史使命,本课题就是基于目前中国的现实需要对“汉学”学术内涵进行的基础研究。

由于历史原因,一段时间内汉学研究在国外得到发展,国内研究反而滞后,国内外有些研究机构因此把汉学仅仅看成外国人对中国的研究,这无疑缩小了汉学的视域。西方有些国家从自身战略利益出发,正在通过各种渠道争夺中国的学术资源。今天我们有责任对民族文化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为中华民族的现代复兴打下深刻的话语基础。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的基础,保护民族文化基因就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的历史任务。

《汉学大系》丛书的编纂意在促进汉学的历史回归,它既是对汉学内涵的理论建构,也是对汉文化研究成果的学术汇编;既是对“国学”基因谱系的深度描述与重新阐释,也是对国外汉学研究历史的重新定位,更是在新的历史形势下对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进行的一次新发掘。

目前中国的发展到了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过去我们大量翻译了西方的学术著作,促进了中国对国外的了解,也给新中国的建设奠定了基础;但是,长期以来,我们对传统文化否定破坏的多,肯定继承的少,中国传统学术在西学的影响下逐渐式微。现在中国面临一个新的发展机遇,就像西方的文艺复兴时代回归古希腊罗马文明一样,中国新的历史复兴将在恢复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指向科学民主繁荣昌盛的未来。

《汉学大系》丛书是关于汉文化学术成果的集约创新,既是对“汉学”内容的研究,又是对“汉学”内容的确定;既有深入的学术探讨,又有普泛性的知识体系;既有现代性的学科划分与学术视野,又有现代性的学术理念与学术规范。《汉学大系》旨在恢复汉代经学的原典传统,对经典进行现代性的阐释,从经学原著中深入挖掘对现代社会普遍有效的思想资源;明确中国汉学的智慧传统,为中国文化的复兴寻找历史的深度;以汉代汉学为正统,以清代朴学与海外汉学为两翼,深入探讨汉文化之源。

丛书将对汉学的内涵进行发掘、整理、探讨。将汉学历史的考据与研究同步进行;经典阐释与主题研究并重;历史的考据与新出土的文物相互发明;古典文献与出土简牍对应解读。以汉代的现实生活与原典为基础,兼及汉代以后的发展,参以海外汉学的不同阐释,通过比较来探讨汉学的真正内涵,寻求中华文化的话语模式,进而形成自己的话语权。同时,发掘中国的智慧,促进新观念的变革,促进社会进步,最终实现大同世界的美梦。

朱存明
2014年7月8日 Js/sIZjx7HXpO5gijLfKYznAeJpYmKF/jPbFpVpGlJ4BTso9CbjTU8q8Lm3lQw0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