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思维的意义

2018年圣丹斯电影节展映了一部纪录片《孪生陌生人》,该纪录片讲述了一个曲折离奇的真实故事。有一家三胞胎从婴儿时期就被三个家庭领养。在分开将近20年后,他们在一次巧合中重聚了。

1980年,一个叫鲍比的少年,第一次踏入他的大学校园时,同学、老师都和他打招呼,叫他“艾迪”。鲍比和艾迪相遇后,相互确认了对方的生日、被领养的日期、领养机构后,颤抖地拥抱在一起,原来他们是亲兄弟。媒体对这个故事大肆报道,有人看到了两兄弟的照片,觉得和自己的一个朋友大卫很像,于是,三胞胎重聚了!

多么精彩的故事,多么幸运的故事,被分别领养的三兄弟竟然还能聚在一起!

之后,三兄弟被幸运女神眷顾,迅速成为“网红”,还合伙开了餐厅,开业第一年就赚了100多万美元。与此同时,三兄弟分别找到了自己的真爱,先后结婚生子,生活美好而安定。

几年后,《纽约客》的记者劳伦斯在无意间发现了多年前的一项神秘研究,有人故意将领养机构的双胞胎或三胞胎分散给不同背景的家庭领养,只为研究一个横亘于科学界的难题:先天还是后天因素对人的影响大?(实验负责人当时已死亡,研究成果被封存至2066年,记者未得到真相。)

这三兄弟,刚好就是其中一组实验对象。得知这个消息后,三兄弟陷入了愤怒——将近20年的分离,他们错失了彼此陪伴与共同成长,只是为了满足某些人的研究需要。而且,要不是有一连串的巧合,他们有可能这辈子都不知道对方的存在!自己的人生竟是别人的一场实验!

他们得知自己不过是“实验品”,在愤怒过后变得日益悲观,再加上三人在相互磨合中积累的矛盾,后来在一次经营餐厅的冲突中,三人大吵一架,鲍比退出了餐厅生意,剩下的两人觉得自己受到了背叛。他们情绪渐渐崩溃,最终,艾迪患上了躁狂抑郁症,在一个冬天举枪自尽,另外两个兄弟也陷入了深深的痛苦和自责……

这个纪录片反映了当科学凌驾于人性之上时,注定只会产生悲剧。这一点毋庸置疑,我们不在此讨论。

我们想讨论的是:从这个纪录片中,可以看到三兄弟在得知有人故意分开他们,发现自己是“实验品”后,对生活、对兄弟的态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至于酿成了无可挽回的悲剧。这是为什么?

“三兄弟被分别领养,又幸运地重逢,然后合伙开店”,这样的事实在“无意被分离”的情况下,我们认为是人生大幸,三兄弟能开开心心地结婚生子、过美好生活。

但是,这样的事实在“有意被分离”的情况下,我们就认为是人生大悲,三兄弟情绪崩溃、日益悲观。在情绪失控之下,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可能是压死骆驼的最后那根稻草,他们关于管理餐厅的争吵变成了导火索,让三兄弟的感情破裂,最后还造成了死亡的结果。

我们一边悲悯,一边思考,三兄弟的转折来自知道被分离的真相后,面对自己、面对人生的思维发生了变化。从前的幸运变成了不幸,从前合伙开店赚钱变成了为开店争吵。思维变了,态度、行为就跟着发生了改变,结果也就天差地别。

如果过往事实不能改变,我们就只能改变思维,改变面对事实的态度和行为,让未来过得更好,避免发生悲剧。改变思维才是改变一切的源头。

在《大江大河》中,有这样一段话:“以前,你直来直去,别人会觉得你少不更事,可你出头之后,即使你的处事方法不变,别人也会觉得你傲慢,也会在背后说上一句:小人得志!”

男主角宋运辉直来直去的性子,半分未变,可是周围的人却会因为他“出头”了心怀嫉妒,改变对他的看法和评价。

这其中什么变了?是人的思维发生了改变。周围的人在嫉妒的有色眼镜下,思维发生了改变,视角狭隘,从而过度解读男主角的言行。这些人自然再也无法和男主角和平相处,更别提成为好朋友了。

人的一生总会面临各种境遇,常言道“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林清玄却说“常想一二”。有网民道“人生就是起起落落落落落落”,而换一种思维就是“落到谷底,反弹就是起”。有时候,我们陷入的不是困境,而是“被困境”,我们“认为”自己当前的境遇是困境,这种“认为”就是我们的思维。

思维,是我们解读事实的起点,是产生行为的源头,是决定结果的根本。

人与人之间拥有巨大的思维差异!

比如这句话:“在这个浮躁的社会,总有一群可爱的人坚持把一件事做到极致。”

看完以后,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想法:这个社会真浮躁,这个社会不浮躁;哪有这样的人,这样的人很多;确实很可爱,不能用可爱形容;坚持太难了,坚持是成功的基础;追求极致,做到极致哪有那么容易……

仅仅对一句话的思考,人们就能产生这么多截然不同的理解,那么对工作、生活中涉及情绪的沟通、牵涉利益的复杂事件,认知上又会产生多大的差距呢?

公司培训部和市场部要一起举办一场宣讲活动,两个部门各有一个负责人A先生和B女士。

在活动的前一天,A先生出差未回,某同事对B女士说:“A先生还没回来,明天要是到不了宣讲会现场,看不把你急死!”

B女士回答:“我根本就不着急,A是非常负责的人,肯定会按时到宣讲会的。”

同事听到B女士这样回答,下意识就说道:“夸A先生的话,要当面去跟他说,跟我们说是没有效果的。”

B女士很诧异,回道:“我是在说事实,他确实很负责。当着他的面说,反而变成了拍马屁!”

B女士和同事对一句“他是非常负责的人”,赋予了不同性质的理解,从而引发出对“夸赞他人”这件事完全不同的看法。当然,我们也能通过这几句对话看到两种不同的行为:B女士喜欢背后夸人;同事热衷当面夸赞。

这两个人对同样的信息产生了完全不同的理解和行为,可以说是南辕北辙。在这个过程中,思维无疑是决定性的因素,是一切的根源。 acU1SVqy1g/ArFmmxslCCRlj7FAydknesbF2OZeFd0yBAtPpgf0YsX76VZH6ruA0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