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信息的加工处理

我们主动或者被动地获得信息后,大脑都会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方式有很多。

一、分类定性

获取信息后,大脑对信息进行基本定性或者分类。

定性就是确定属性,分类就是区分类别。 每个人定性和分类的方式取决于过往的信息分类方式,比如工作和生活、好事和坏事、简单和复杂等。当我们接收到一个信息,大脑定性为“复杂”时,在还未进行深入分析前,我们可能就已经涌起烦躁感,这就是界定信息发挥了作用。

二、分解

我们获取到的信息往往不是单个信息,而是复合型信息。比如“我喜欢吃榴梿”,这里面包含“我”“喜欢”“榴梿”,这三个信息点组合成了这个信息片段。多个信息片段还能组合成更加复杂的信息组,比如“我喜欢吃榴梿,也喜欢吃鸡,但是不喜欢吃榴梿鸡”。

不难发现信息量比较大的时候,大脑的接收速度会变慢,效果会变差。因为我们理解信息的时候,是以信息点为单位的,“我喜欢吃榴梿”,“我”是谁,“喜欢”是什么,“榴梿”是什么……信息点越多,自然理解的速度变慢,效果变差。

这就是分解信息, 大脑把接收到的信息自动拆分为更小单位的信息点,逐个理解和记忆。 当然,通过刻意练习,大脑会将一起出现的多个信息点理解成一个信息点,比如“榴梿鸡”出现过多次后,大脑就不再分开理解为两个信息点,而是归为一个信息点。所以,通过练习,我们能大大提高大脑的理解速度。

三、理解

理解就是剖析信息的内容。我们经常会在招聘信息或者简历中看到这样的词语“理解能力强”,说明理解能力确实是非常重要的综合素质,“理解能力”指的到底是什么呢?

《汉语大辞典》释义:“理”指的是事物的规律,是非得失的标准;“解”指的是了解,明白。所以“理解”的意思就是 顺着事物发展的规律或条理进行剖析,从而明白、了解事物本质的过程。

从前有个大汉,吃了四个馒头,还没填饱肚子,于是又吞下第五个馒头,饱了。他有些生气地说:“早知道这个顶事,何必吃那四个。”

虽然这是个笑话,却能反映理解能力的本质。大汉不理解填饱肚子靠的是五个馒头,而不是第五个馒头。他不理解吃馒头的过程和填饱肚子的结果之间的规律和本质,才会有这样的笑话。

这个例子充分说明了,我们对事物的理解不能只停留在表面的感官上,还要深入了解本质、规律,才是真的理解。

提高理解能力的方法:

1. 复述信息:理解的标志之一,是把所理解的信息能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对某事物理解得不确切,是难以用自己的话表述的。

2. 独立操作:理解的另一个标志,是根据对信息的理解,能独立完成所需要的动作或任务。仅根据他人的指导完成任务,不能认为是真正的理解。对客体进行实际操作常能帮助理解。在理解的过程中,言语表达和实际动作有时并不一致。良好的理解应是二者的结合。

3. 至少思考三次“ 为什么 ”:在不断询问“为什么”的过程中,探索事情的真相和本质。

比如上司对我们方案的点评是:“过于全面了!”

要想理解上司的真实意图,我们就要思考: 为什么 上司会说“过于全面”?

这说明我们的方案面面俱到。

面面俱到是一件好事, 为什么 上司不是夸奖?

说明面面俱到也有缺点。

面面俱到 为什么 会产生缺点?

面面俱到意味着全面,每个方面都要涉及。所以必然使重点不够突出,有冗长、不简洁的缺点。

三次“为什么”的思考,我们就可以与上司确认,我们的理解是不是正确的:“您是说我的方案写得太长了,没有重点吗?”

通过多次思考“为什么”,我们看到的不再是浮在表面的信息,而是深入思考内涵和本质,帮助我们提高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

当然,理解事物时,我们还须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或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掌握新的知识经验。已有的知识经验,有无或多少,对理解能否顺利进行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不断积累知识经验也是提高理解能力的重要途径。

四、筛选

筛选就是选择部分信息。自动筛选信息是大脑重要功能之一。

人脑每秒钟能接收约1000万比特(信息量单位,二进制数的单位)的信息,但人脑每秒只能处理约50比特的信息。这个差距有多大呢?如果1秒钟接收到的信息量是1杯糖,那么同等时间只能处理10个糖晶粒,这几乎无法察觉的信息量构成了所有我们有意识的思维。换句话说,如果你不关心,就会被筛选掉。

有一次,我没吃晚饭就去健身,等22点多从健身房出来,饥肠辘辘。在健身房里洗澡的时候,我就在想:去哪里找吃的,这么晚了哪里还有吃的?

在这样的焦虑下,我在回家的路上看到一家粉店还开着门,我几乎是雀跃地冲过去吃掉了一碗粉,边吃还边想:我之前怎么没看到这里有家粉店?

回家的路上,我惊奇地发现,这一路上何止一家粉店,有小吃、盖饭、麻辣烫、4家小超市、1家零食店,全部开门营业到很晚。

当时那条路我来来回回至少走了30次,第一次发现有这么多与“吃”相关的门店,是什么影响了我对客观环境的记忆和感知?

没错,就是大脑的自动筛选功能。大脑会自动帮我们从海量信息中筛选出符合我们关注的信息。这些信息都是与我们自身息息相关的,也许是自己的现状、需求,或者是自己认为对的事物。

“孕妇效应”也是同一个概念,怀孕的时候发现满大街都是孕妇,宝宝出生后,又发现满大街都是小孩子。我曾经在银行工作时,发现我家附近有很多这个银行的网点和ATM机,可我在入职之前从来都没“看到”。

我们通过筛选能从海量信息中迅速抓到重点信息,但是我们会只看到符合自己观点的信息,从而忽视那些能验证自己“是错的”或者“不够好”的信息。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都希望得到认同,所以会 下意识地筛选那些“能证明自己是对的”的信息,以获得自己和他人的认同。因为这样的天性,就会忽视能验证自己是错误的那些信息。

比如,我在自媒体大火的时候,跟风开了公众号,很长一段时间里,我看到的都是哪个公众号粉丝百万,哪个公众号又随随便便一篇文章十几万的阅读量,月入上万乃至十万的公众号小编……我看不到一点点运营公众号的不好。直到后来,因为我要上班、带孩子、写书,实在分身乏术,没有时间和精力再给公众号供稿和运营,公众号沦落成了月更、阅读不过百的凄凉之地后,我又看到的都是“自媒体路在何方”“不卖货的公众号如何盈利”的信息。我们的关注点在哪里,接收到的信息就在哪里,而被忽视的那些信息,往往能帮我们回归理性,做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

那么,如何避免因为“自我证明”造成的信息筛选误差呢?

1. 先收集资料,而不是急着分析和决策。 通过网络、书本、“过来人”,至少三种渠道收集相关的信息。

2. 针对自己的观点,积极寻找背道而驰的信息。 比如,我想买某处房产,就会先上网搜索这处房产的缺点,再进业主群进行求证,最后再判断这个缺点能否影响到自己的购买决策。

3. 咨询旁观者,自己的分析是否带有偏向性。 我们向旁观者阐述自己的分析和判断,并且告诉对方我们是基于哪些信息做出了这样的分析和判断,让对方从旁观者的角度来看我们是不是带有某种偏向性(买、不买,选A、选B,喜欢、厌恶),进而判断我们是否被筛选误差误导了。

五、联想

联想是一种心理活动的方式,也是一种重要的构思方式。它的特点是,从某一事物联想到与之有一定联系的或者相同的、类似的另一事物。

《世说新语》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东晋名士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办家庭聚会,和他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白雪纷纷何所似?”(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侄儿谢朗说:“撒盐空中差可拟。”(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侄女谢道韫说:“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

谢朗和谢道韫对雪的联想,一个是盐,另一个是柳絮,盐的形状、颜色与雪花相似,而柳絮不仅外形相似,而且把雪花随风飘落的轻灵美丽也传神地描绘出来。

可见,联想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开拓思维,还能帮助我们贴切地表达,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联想的方式多种多样,我们可以通过这几种常见方式提高联想能力:

其一,相关联想:由一件事物联想到与之相关的任何事物。

看到庄稼,想到与之相关的农民、土地。

面对眼下的困境,想到过去的无知和未来的幸福。

其二,相似联想:抓住事物的相似性进行联想。

床前 明月光 ,疑是 地上霜

天上的 星星 亮了,好像点着无数的 街灯

其三,对比联想:由一件事物联想到它的相反面。

当我们提到被父母遗弃的孤儿时,会自然想到我们在父母身边的幸福,这就是对比联想的一个例子。

再如,经典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也是对比联想。

其四,因果联想:由因到果,由果及因。

一提到“秋风”,我们立刻就会想到“落叶”,为什么会想到“落叶”呢?因为“秋风”意味着秋天来了,才有了“落叶”,这就是因果联想。

由此可见,“相关”“相似”“对比”“因果”就是一事物与另一事物的联系,这种联系就是“联想的桥梁”。

联想是由此想到彼,那什么是想象呢?

六、想象

想象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存储的表象信息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也就是人们将过去经验中已形成的一些认知进行联系或者结合,想象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特有的一种反映形式。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基于现有的信息创造新的信息。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是一种创新的力量,艺术家往往都是基于生活展开想象,创造出让人们如痴如醉的艺术品。标准化、格式化虽然能大大提高效率,但会扼杀想象力,不容易创造出跨时代的艺术或产品。

提高想象力可以从以下四点着手:

1. 黏合(或称比拟)

黏合是把两种或两种以上本无关系的客观事物的属性和特征结合在一起,构成新形象、新事物,比如手机支架、多功能螺丝刀等。

2. 夸张

夸张是故意增大或缩小客观事物的正常特征,使其变形。《格列佛游记》中的大人国和小人国就是典型的例子。

3. 人格化

人格化就是赋予客观事物以人的形象和特征,从而产生的新形象。动画片常常用这种方式,把闹钟刻画成脾气暴躁的宝宝,赋予高跟鞋以妩媚的女郎的形象。

4. 典型化

典型化就是根据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来创造新形象。

作家、艺术家常用概括现实生活、创造典型形象的方法,即通过收集、分析大量的生活材料,从中提炼出最能体现某种人物或某种生活现象特点的素材进行整合、虚构,在艺术加工基础上创造出新的艺术现象。比如,鲁迅创作的阿Q形象,就是那个时代落后农民的形象高度概括。

想象能串联起多条信息,帮助我们记忆。想象也是现实创新的主要因素。想象的实质是沉积在大脑深处的信息被激活、被调动起来,重新进行编码组合,从而得到一种意想不到的超越现实的结果。想象能把现实中没有的事物和信号显示出来,帮助人类实现思维的极度跨越。

七、归纳

归纳就是总结多条信息的共同属性。

比如:小明喜欢吃苹果、喜欢吃葡萄、喜欢吃柚子,可以归纳出小明喜欢吃水果。

归纳的具体讲解见第三章。

八、演绎

逻辑学中的演绎推理,是从一般性的前提出发,通过推导,得出具体或个别结论的过程。

比如:女生都爱美(一般性的前提),我是女生,所以我也爱美(个别结论)。

关于演绎的具体内容,我会在第三章中讲解。

图2-2 常见的信息加工处理方式

我们的大脑会用不同的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熟练运用分类定性、分解、理解、筛选、联想、想象、归纳、演绎这八种方法,我们能更加深入地分析信息,并提升思考的价值。 mdznEbz6X17fz8T1dIx45HtXeuJo2f12APxvw/P1qabqZnom/8mc+9oGTbWUuhs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