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树华虽然吃惊,不过没有乔文建之前那样觉得不可能,听完以后,沉声道:“你这个思路很好,值得借鉴,我们找外商合资,诚意肯定是有的,可是外商不知道啊,站在他们的立场考虑,投资这么大,要是拿不到订单,岂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顿了顿,杨树华喝了口水,继续说:“外商对我们没有信心,不是没有道理的,之前我们一直强调合作要有诚信,要实现共赢,实际上我们为外商考虑的还是太少,这是我们的工作失误,如果一开始就按照这个思路来,不愁引不来金凤凰啊!”
“你觉得这个思路可行?”乔文建颇为激动,在杨树华面前没必要可以隐藏内心的情感,之前一直担心区委这边过不了,殊不知,他眼中最大的困难竟然不是阻力。
杨树华肯定的点头,“不仅可行,而且值得推广,在合资这一块我们欠缺经验,没有一个清晰的思路,不知道他们在想什么,最关心什么,他们不会主动告诉我们,导致经常说不到一起。”
接着,杨树华说:“隆华的性质你是知道的,他们有理由,也有意愿帮助配套产业的发展,国家现在很重视国产化率,是下了明确指标的,车灯不是核心零部件,隆化外资方那边不会有太大的阻力,这个意向书完全可以出,对双方来说都是件好事,我个人表示支持。”
“到底是杨处长,大局观就是不一样啊!”乔文建感叹,听起来是在拍杨树华的马屁,实际上在表达如释重负后的欣喜。
杨树华没接话,像是有难言之隐。
这是个不妙的信号,杨树华上来说了一通好话,称赞乔文建点子好,思路新,给杨树华本人很大的启发,从头到尾没质疑过一句,也没对项目本身发表意见,只是在最后说他个人表示支持,这意味什么?
按照常理推断,杨树华也是在暖场,心中早有丘壑,只是不知道怎么开场。
前面的话越是好听,越是让人心花怒放,后面的打击往往越大。打个不恰当的比方:捧得越高,摔得越狠啊!
乔国栋有了不好的预感,并不反感杨树华在他面前打套路牌,杨树华跟他们的私交很好,不然现在不会坐到一起,本身也不是一个带有官僚作风痕迹的人,平时不会这么说话,现在这样说话,只能说明事情大,问:“怎么,还有什么问题吗?”
杨树华双手搭在桌子上,右手手指有节奏的在桌面上轻轻敲打,想了一会儿才说:“你们不找我,今天我也想找你们,吃完饭以后,林老板又去跟新华的人碰了面,据说双方已经达成了共识,我也是后来听说的,不然就不会安排你们见面了。”
最担心的事情到底还是发生了,乔国栋一脸凝重。
如果新华和香港的林老板完成合资,大光亮的努力等同于重复建设,势必得不到上面的支持,杨树华跟他们的私交是不错,可没道理破坏新华的合资,乔国栋也不会往这个方向去想,即便是有这个想法,杨树华的级别也不够,上面还有区长,市长呢。
开发区内企业的转型配套是市里统一规划的,不太可能同时上两个车灯项目,毕竟要做的事情实在太多,好钢得用在刀刃上。
大光亮是私人企业,有自主权,如果一定要做车灯,区里和市里也拦不住,可是这样一来,能够得到的支持还剩多少?
“达成共识是什么意思?”乔文建不甘心的明知故问,他之前跟老爷子沟通过,之所以心急火燎的把杨树华喊到天香馆,就是考虑到事情多,一时半会儿可能说不完,除了探讨卢小天的点子,更要打听其它工厂合资的情况。
杨树华长叹一声,拍着乔文建的肩膀,暖心又残忍的说:“需要配套的项目有很多,就算不做车灯,还可以做别的嘛。”
“大光亮做了十几年的灯泡,只会做灯泡,不会做别的,如果不抓住这次的机会,就只能一辈子做灯泡了啊!”乔文建还在坚持,卢小天给了他一个火星,杨树华的肯定把这颗火星丢到了汽油桶里,现在让他打消做车灯的念头,哪有这样的道理?
乔国栋还想争取,“要不这样,我们先把厂子建起来,到时候我们去别的汽车厂要订单,只要产品过硬,我就不信卖不出去!”
杨树华苦笑,“还好我了解您的脾气,知道您说的实话,要是换做别人,肯定认为您在骗人啊!”
乔国栋权衡一番,说:“实在不行,可以在意向书上注明配套份额,我们只要很少的份额就行,这样一来,隆华多了一个选择,适度的竞争对他们有利,对配套企业也是一种鞭策,对行业的发展是有帮助的。”
很简单的道理,以车灯为例,如果只有一个供应商,很容易让供应商失去危机感,不利于价格和产品质量的控制,如果加一个供应商进来形成良性的竞争,双方为了配额,就会从各方面提高,包括更低的价格,更好的品质、服务,配合研发等等。
杨树华还是摇头,声音低沉,听起来依然清晰,“如果配额少了,在外商面前就失去了吸引力,这是其一,也是最容易解决的。”
老练的杨树华一下子就猜到了乔国栋的打算,无非是借鉴了上汽的经验。
上汽和大众谈判了6年,期间遇到了很多困难,大的危机可以概括为“一下二停三撤”。
“一下”是中国进入经济调整期,要发展的项目有很多,可是经费有限,部分原定的项目要下,新项目一律不再上,合资项目差点被叫停。
“二停”得从1980年说起,那年“两伊战争”爆发,持续了八年时间,交战双方均是得不偿失,对世界经济也是造成了巨大的影响,由此爆发了第二次石油危机,原油从13美元桶一路暴涨到34美元桶。
正是这个时候,节油型小型车成了人们选择的首选,经过第一次石油危机的洗礼之后,丰田早已蓄势待发,这次终于等到机会,趁机冲向了拥有汽车三巨头的美国市场,像群狼一样占据了大片领地,很快超越通用,继福特和通用之后,成为汽车行业的第三任龙头老大。
丰田是风光了,大众却在这个时候陷入财政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