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章
子 思

小传

自孔子没后,儒分为八。而其最大者,为曾子、子夏两派。曾子尊德性,其后有子思及孟子;子夏治文学,其后有荀子。子思,名伋,孔子之孙也,学于曾子。尝游历诸国,困于宋。作《中庸》。晚年,为鲁缪公之师。

中庸

《汉书》称子思二十三篇,而传于世者惟《中庸》。中庸者,即唐虞以来执中之主义。庸者,用也,盖兼其作用而言之。其语亦本于孔子,所谓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者也。《中庸》一篇,大抵本孔子实行道德之训,而以哲理疏解之,以求道德之起源。盖儒家言,至是而渐趋于研究学理之倾向矣。

率性

子思以道德为原于性,曰:“天命之为性,率性之为道,修道之为教。”言人类之性,本于天命,具有道德之法则。循性而行之,是为道德。是已有性善说之倾向,为孟子所自出也。率性之效,是谓中庸。而实行中庸之道,甚非易易,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子思本孔子之训,而以忠恕为致力之法,曰:“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曰:“所求乎子,以事父;所求乎臣,以事君;所求乎弟,以事兄;所求乎朋友,先施之。”此其以学理示中庸之范畴者也。

子思以率性为道,而以诚为性之实体。曰:“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又以诚为宇宙之主动力,故曰:“诚者,自成也;道者,自道也。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智也。性之德也,合内外之道也,故时措之宜也。”是子思之所谓诚,即孔子之所谓仁。惟欲并仁之作用而著之,故名之以诚。又扩充其义,以为宇宙问题之解释,至诚则能尽性,合内外之道,调和物我,而达于天人契合之圣境,历劫不灭,而与天地参,虽渺然一人,而得有宇宙之价值也。于是宇宙间因果相循之迹,可以预计。故曰:“至诚之道,可以前知。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见乎蓍龟,动乎四体。祸福将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诚如神。”言诚者,含有神秘之智力也。然此惟生知之圣人能之,而非人人所可及也。然则人之求达于至诚也,将奈何?子思勉之以学,曰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弗能弗措。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虽愚必明,虽柔必强。言以学问之力,认识何者为诚,而又以确固之步趋几及之,固非以无意识之任性而行为率性矣。

结论

子思以诚为宇宙之本,而人性亦不外乎此。又极论由明而诚之道,盖扩张往昔之思想,而为宇宙论,且有秩然之统系矣。惟于善恶之何以差别,及恶之起源,未遑研究。斯则有待于后贤者也。 YmxD5i7LwsC36307BcBJjXm6az2Es5uftcvva0V28zbGVxPeZ/jsZ+tL0yZ9+6v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