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四、其他龙形神兽

(一)神和龙

上述卜辞内容、礼器造型和神话传统,皆显示对神龙的崇拜乃是中国上古先民主要的文化核心。然而,商代人在此一信仰中却不使用“ ”(龙)字,而用“ ”(神)字表达龙形的神兽。“龙”字在卜辞中大多用作地名、邑名、人名或“龙方”国名:

□□卜, 贞:乎龙田于……

《合集》8593、10558

贞:王 龙方伐?

王勿隹(唯)龙方伐?

《合集》6476、6583

贞:龙方以羌,自上甲,王用至于下乙,若?

《合集》271

隹(唯)兹邑龙,不若?

《合集》7861

这表明,在殷商多元的文化观念中,龙可能是多种的地方的神兽之一(类似虫王形象),所以有某族以其为名,可能作地方的崇拜对象,但却不是广泛的天神概念。“龙”与“神”字形的差异亦很明确:前者仅有一首,后者是头尾双首的龙。单首的“ ”(龙)字还有似与“ ”(凤)字头上一样的“辛”字形冠,这种神兽头冠的意思,还需要系统地思考。

不过,在少数的文例中,“龙”似乎表达某种状态:

贞:龙亡不若,不 羌?

《合集》506

贞:龙亡, (咎)?

《合集》6664

甚至也有一些将“龙”连接到降雨的现象:

壬寅卜, 贞:若兹不雨,帝隹(唯)兹邑龙,不若。二月。

曰:帝隹(唯)兹邑龙,不若?

《合集》94

乙未卜,龙亡其雨?

《合集》13002

该卜辞中的“龙”字是否与“神”字的意思接近,或者依然是指涉地名而已?因这类文例过少,故此问题难以回答。

此外,与祈祷“神妇”约莫同时,在甲骨文二期另有记载对“龙母”的崇拜:

戊辰卜,衍贞: 卢豕至豕龙母?

《合集》21804

庚子子卜, (惟)小牢禦龙母?

辛丑子卜,贞:用小牢龙母?

《合集》21805

西周早期正作龙母尊的铭文也有“龙母”一词,曰:

乍(作)龙母彝。 (正)。

《集成》5809

“龙母”无疑是祭祀对象,但却从未在卜辞中直接提及祈求祐王之事,“龙母”的神祕形象和身份皆为不详,有待学者进一步考证。在其他西周铭文中出现的少数“龙”字都作人名。

(二)申(神)和云(

从甲骨文的字形来看,在古代信仰中还有一类龙形的神兽,即与“神”、“虹”不同的云神,这一点不仅从字形,亦从卜辞的内容、礼器纹饰、神话都可见到。

1.舞雩祈雨

既然天神夔龙管理雨露,甲骨文自然会有祈神求雨的相关记录。然卜辞中除了祈“ ”(神)求雨,另有祈“ ”(云)求雨的刻辞:

贞:兹云其雨?

贞:不其受年?

《合集》13385

□酉卜,古贞:兹云……

《合集》13384

庚寅〔卜〕,贞:兹云其雨?

《合集》13386

贞:兹云其雨?

……庚…… ……

《合集》13387 [1]

贞:兹云……

……雨

《合集》13388

贞:兹 (困)云其雨?

贞:兹 (困)云不其雨?

《合集》13390

……兹云其……

《合集》13391甲

贞:兹云其又降其雨?

《合集》13391乙

……贞:兹云 雨?

《合集》13392

……兹云雨

不其雨

《合集》13393

癸……古贞:兹云其雨?

《合集》13649

贞:今兹云雨?

《合集》17072

各云不其雨?允不启。

云其雨?不雨。

《合集》21022

有些学者认为上述卜辞中的“云”,仅指一块自然界中的飘云而已,其占卜“就是这块云,有这样的一块云,会下雨吧?” 但笔者不赞成这样的解读。据甲骨文可知,“云”在商人的观念中是一种崇拜对象,同时也是神靈。

商人向云献祭牲,也用燎、 、卯等祭法祭祀云,其谓:

己丑卜,争贞:亦呼雀燎于云,犬?

贞:勿呼雀燎于云,犬?

《合集》1051

乙卯卜, 〔贞〕:……燎于云……

《合集》13400

……燎……云一羊?

《合集》13402

……燎于云,不雨?

《合集》21083

燎于云,雨?不雨。

《屯南》770

贞:燎于三云?

《合集》13401

己卯卜,燎豕四云?

《合集》40866

(惟)岳先, ,廼(乃) 五云,又(有)雨?大吉。

……五云……

《屯南》651

癸酉卜,又燎于六云六豕,卯羊六?

癸酉卜,又燎于六云五豕,卯五羊?

《合集》33273

癸酉卜,又燎于六云五豕,卯五羊?

《屯南》1062

……六云……其雨?

《合集》13404

甲骨文中,祭祀云和祈云求雨的记录很多,祈神的记录反而较少。观其脉络,或许商人仅在年初等特殊情况下才求神降下春雷,其他时节则祈求云。

2.云的神性

殷商信仰中,云、神都属于掌雨司電的气象神靈。在战国时期有了“气”的概念,所以云、神都属昊天之“气”的脉络,这在上博楚简《恒先》中最为明显:“气 (伸)神才(在),云云相生。” 静云案:“ ”即简文“信”字。郑玄注《礼记·儒行》“竟信其志”曰:“信读如屈伸之伸,假借字也。” 才(在)字,整理者读为“哉” ,非也。《恒先》之“哉”写“渽”,而此“才”即用其本义“在”字,无须通假。“气信(伸)神在”是描述藉由气的伸张,而衍生出万物的神魂。

《庄子·在宥》曰:“解心释神,莫然无魂。万物云云,各复其根。”唐代成玄英疏:“云云,众多也。”《老子》王弼本亦有:“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的记载 。据此,《恒先》的整理者乃将上句也释为“芸芸相生” ,但笔者不赞成此说。首先,万物相生之事,于《恒先》的后句中作过描述 ,而此句乃论及“神”。因此“云云”可能与万物的魂魂相生有关。《庄子》的这一句话恰好也论及“神”与“魂”,据《恒先》所言,天“气”中的神气,乃万物神魂所生的要素,而老庄的“万物云云,各复其根”则指万物之神魂归于天,亦即“气”之根源。神气乃生物之魂,物死之后,魂魂亦犹如云气各自升天,是谓“复其根”。《九歌·湘夫人》提及亡夫的靈魂时,也用“云”象作为譬喻,谓其“靈之来兮如云”

马王堆帛书《老子》则提供了更多资料以证明“云”的神性。在其甲、乙本中,“夫物”皆写作“天物”。甲本将“云”写从雨从云的“雲”,而乙本则作从“示”的“ ”,其谓:“天物 ,各复归于其根。” 天物归于其根,亦即归于天的意思。比较“電”、“神”、“雲”、“ ”四字,可知“電”、“雲”只指涉带有神性的气象现象,“神”、“ ”则指与该气象有关的神靈。古文“示”字偏旁多用来表达被祭祀的对象。“ ”字从“示”、“云”,恰如“神”字从“示”、“申”一样,都用于强调云即为人们所祭拜的天神。在古人的信仰中,天上云彩与万物神魂的性质相同,都是气态的“天物”,因此云与魂不仅是同音字,而且本来即同属一字,尤其从“示”字的写法,明显揭示了老庄的重点既不在描述万物之丛生,也非谈论自然的雲雾,而是为了说明万物之中的神气。《恒先》说:“气伸神在,魂魂相生”,而《老子》则谓生死之后,天物魂魂各复归于天上的根源

古人有拜云的信仰,这在学界中并无疑问。《楚辞》中即数次颂扬飘云之神,如《离骚》:“帅雲霓而来禦。”《九歌·大司命》:“广开兮天门,纷吾乘兮玄云,令飘风兮先驱,使涷雨兮洒尘。”《九歌·云中君》:“靈皇皇兮既降,飙远举兮云中。” 不过殷商之时,不会有人格神形貌的云中君信仰。那么,古人所祭拜的云究竟是何种形象?

3.释“云”

甲骨文“ ”字写从“ ”(上)、“ 。“ ”即“ ”(或作“ ”、“ ”、“ ”)字,在象形上取小龙之形,所以“云”与“申”的字形同出于龙形。此说最早由唐兰先生提出,他认为“ ”就是龙虫之类的象形,“似古人以此为龙兴云”

今日在学界对“ ”的字形共有四种解释。其一,释为龙虫类的象形字,但在具体考释上又可分作三种:唐兰、陈梦家释作“螾” ;陈邦怀释作“蜎”,又通假作“损”,用以补证自己的释读 ;蔡哲茂进一步提出“ ”为“螾”、“ ”为“蜎”的区别 ;另外,夏渌认为此字和“虬”的信仰有关 。其二则释为纯粹的抽象回环,如董作宾认为该字“象周匝循环之形” 。徐中舒赞同之,谓此字“象回环之形” 。其三,王襄释其为“匀”或“勹” ,于省吾亦采用此说 。其四,因“ ”字用以表达“旬”的意思,故王国维认为该字须定为“旬”,然未解释其字形

依笔者浅见,上述学者们的看法并不抵触,且可从之对古人的信仰观念作一些更深入的探讨。除了夔龙天神,或许古人认为天上亦有许多幼小的天 虫龙。“螾”即蚯蚓,每当降雨时,蚯蚓即自土壤中大量窜出,若释“ ”为“螾”,则古人或许自螾虫联想到天上的小虫龙而景仰之,并将其视为云兽加以崇拜。况且“螾”是“蚯”,或许无角幼龙“虬”的信仰也源于此。《离骚》云:“驷玉虬以乘鹥兮,溘埃风余上征。”王逸注:“有角曰龙,无角曰虬。”《说文》亦曰:“龙无角者。”

不过笔者认为陈邦怀先生释之为“蜎”和“损”,应是最准确者,且此说也未否定其与“虬”的连接。上古文中,“蜎”、“损”、“旬”、“云”都是同音字。“蜎”字本是指蝶蛾的幼虫,亦是龙的形象(前文已论及龙从幼虫衍生的说法)。

《诗·豳风·东山》:“蜎蜎者蠋,烝在桑野。”毛传:“蜎蜎,蠋貌,桑虫也。”蜎在古代神话中是能飞翔的孑孓,与只能爬行的蠕虫相反。《鬼谷子·揣》、《论衡·齐世》、《抱朴子·仁明》都保留了“蜎飞,蠕动”的说法 。再者,“蜎”字可通假为“翾”,指翩翾轻飞的意思;同时也可以通假为“环”,表达循环运转的形貌 。据上所述,我们可论断,甲骨文“ ”(云)字是从“ ”(上)、“ ”(蜎)的会意兼形声字,其字形乃形容在天上飞翔循环的神祕幼虫,亦即幼龙。“ ”字的“ ”部既像勾龙之形,亦指飞翔之貌,同时也作为声符;而“ ”部则用以强调云在天上的位置。至于将“ ”释作“匀”或“勹”的说法,也可能是形容云龙的勾形,在本质上与前说并不冲突。

《易·乾》曰:“云从龙,风从虎。” 在商代信仰中,风是从凤而非从虎,但云确实从龙。从殷商青铜器的纹饰中可以看到神与 的形状,其中较为凸显的主纹是喷火吐水的成对夔龙神,而低平的刻纹则是很多盘旋着、屈曲无角的幼龙,可称为“蟠虬纹”,这就是“蜎飞”的造型(图一一三,另参图三〇:5—7;三一:1;三七:1;五七;六十;六三;七九;八一;八三;八七至九三;一一〇等)。蜎飞、回环,包围着夔龙神。文献中载有“丰隆乘云”的神话,《离骚》曰:“吾令丰隆乘云兮,求宓妃之所在。”《淮南子·天文》:“季春三月,丰隆乃出,以将其雨。”高诱注:“丰隆,雷也。” 丰隆是状声词,在神话中是掌管暴雨的神名。据卜辞可知,商代人认为管理暴雨、护祐丰年者就是“神”,其为双嘴龙形,所以,丰隆就是降下隆厚大恩的丰龙。在青铜礼器的纹饰上,丰隆就是乘云游天的龙神。云云蜎虬围绕着夔神运行不已,因此在商人的信仰中,“神”是群体的天神,而“ ”则是次于神的勾龙群体。

图一一三 夔神饕餮在云中(上海博物馆收藏的戈鼎)。

《合集》13418有连着刻“云神”两个字,可惜这是一个碎片,没有留下完整的文句。

4.卜云( )不限于求丰年甘露

甲骨文中有崇拜三云、四云、五云、六云的记录,然其应指不同颜色或形状的云,而文献中只保留了五云的天象。如《周礼·春官·保章氏》曰:“以五云之物,辨吉凶、水旱降、丰荒之祲象。”郑玄注引郑司农云:“以二至二分观云色,青为虫,白为丧,赤为兵荒,黑为水,黄为丰。” 我们很难考证郑司农的描述与殷商五云的形象是否相同。

根据卜辞,“云”是指司雨的神靈。不仅如此,商人在战事之前也会卜云:

贞:兹云其

贞:兹云其

《合集》13389

戊寅卜,巫又伐?

己卯卜,燎豕四云?

《合集》40866

又据《史记·天官书》的记载,到了汉代时,仍以云气预测战争胜败,其谓:“稍云精白者,其将悍,其士怯。其大根而前绝远者,当战。青白,其前低者,战胜;其前赤而仰者,战不胜”

换言之,祈云与祈神的目标,并不限于祈雨、春電或驱鬼,还会有其他崇高的功能。

[1] 虽然自罗振玉以降的很多学者,都将“ ”字读作“酒”,但“ ”在甲骨文中其实是一种肉祭,且 祭是以祭牲作为祭品,而非以酒为祭。如《合集》454载曰:“贞: ,用彘于妣巳?”等,相同的文例颇多(参《类纂》,页1044—1045。)。因此,现在多数学者都不将“ ”字释作“酒”,而保留原字作为祭名,或依郭沫若先生释之为“槱”(郭沫若:《卜辞通纂》,页167下,第778片释文)。《周礼·春官·大宗伯》曰:“以槱燎祀司中司命”,《说文》“槱”字或写作从“示”的“ ”,释为“柴祭天神也”。[(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周礼注疏》,《十三经注疏》,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2001年,页733;(汉)许慎著,(清)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页269下—270上]从“彡”和从“示”的字,可互作异体字,所以笔者认为郭沫若先生的说法较为可信。另许敬参先生释之为“酬”(《甲林》,页2704),亦可从。《诗·小雅·楚茨》:“为宾为客,献酬交错。”郑玄笺:“主人又自饮酌宾曰酬。”[(汉)毛公传,郑玄笺,(唐)孔颖达等正义:《毛诗正义》,页1257—1258]古代血祭中,向神、祖请食敬酒,都包含了合饮、合食、互请的活动。换言之,虽然“ ”祭牵涉用酒,但是“ ”绝非酒。 VpR8ZM3YMetSG05AV783uMz0M6rvpErij9hF1V3YALJrhg2AbHnK7z5e8M/wSiv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