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四、结语:礼器、神话、古字中的“神”义来源

我们研究的目的是与过去已消亡的文明建立一条沟通渠道,以了解古人的观念及思维方式,了解他们的信仰内容,试图从当时人的角度观察自然界和人生。但是为了达到此目的,我们首先需要详细地观察古人所创造的形象,细致地分析,厘清规律以及核心之要点。

本章藉由礼器造型、传世神话,以及出土文献,推论商周文明巫觋信仰的核心乃是头尾双嘴神龙的崇拜。在商周时代的多元精神文化中,双嘴神龙信仰具有崇高、主导、跨文化的作用。正因为如此,从盘龙城二、三期到春秋战国时期,几乎所有的礼器造型皆奠基于双嘴神龙母题上。从该母题图案的演化来说,早期均保留神祕符号的形状,双嘴龙的形象还不明确,在硬陶和青铜礼器上构成连续交缠的神祕饰带。在早商文化中,双嘴龙肯定有很重要的神祕作用,故其形状近乎信仰符号,并出现在最宝贵的礼器上。

随着商代社会发展,巫觋文化的玄祕性或已渐渐转弱,单纯代表信仰的符号开始朝向宗教美术发展,创作者得以在符号骨架上添加更加丰富的形状。经此过程,神祕符号逐渐变成具象的造型,越来越清楚地表达了古人崇拜的对象——双嘴神龙。

双嘴神龙是商周礼器通用的主纹,对他的崇拜导致了殷商“宗教艺术”的兴盛。依照宗教艺术的发展规律,在双嘴神龙母题上形成了几样固定的范型构图:弯形双首双爪的夔龙,无爪的弯形双首龙,璜形或勾玦形、蟠形等几种双首龙形状。既然龙首以嘴口为关键,所以双首龙常把尾端的首简化成仅保留嘴口(即尾刺),以变成弯形、璜形、玦形等尾刺龙的形状。在一些礼器中,也有头首简略为刺形的例子,显示出首嘴和刺嘴实为同义,都表达能咬、吞噬的嘴口。此外,商周夔龙的夔爪,也带有口嘴的形状,因此我们从夔龙的造型可以看出,嘴、刺、爪能咬才是重点所在。

若进一步将尾刺、尾首和夔爪的形貌拿来比较,则可以发现:尾刺无耳目,但有孔口,也就是说,尾刺龙与双首龙在头尾两端同样都有嘴口。因此,虽然尾刺龙尚不能完全等同于双首龙,但二者都是双嘴龙;况且所有图案都设计成神龙张开嘴口的状态,龙的头嘴、尾嘴都是打开的。由此推论,神龙构图之重心在于强调龙的双嘴,或许在古代信仰中,神龙的重点即其嘴口,因此打开的嘴口也就成为神龙造型的必要特征了。

更加细致观察商周礼器,主纹之外,还应该注意到颇为重要的符号性的印纹和阴刻线纹,后者在礼器上细刻成阴线的蜘蛛网,并通见于商周玉器上。透过对这些纹路的分析,发现其都是由弯形、璜形(或双勾形)、夔形三种双嘴神龙符号组成。这使我们更加确知商周信仰中双嘴神龙无上的重要性。

这种发现产生一个问题:在商周礼器上,还有其他龙的构图,如双龙并立、一首双尾龙、饕餮等,这些构图与双嘴夔龙的母题关系如何?进一步的分析阐明,早商时期双嘴龙的基本图案,实际上不仅衍生出各种双龙交缠造型,其他龙并立、一首双尾龙、饕餮等图案也是以它为基础的。

商周礼器所有的造型构图,都离不开双嘴神龙的范型,或许对古人而言,仅有双嘴形体的神龙才能构成独立图案,否则就必须成对,成对神龙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崇高神。“双”的概念可见于所有的造型中,有时候甚至会不断重复:本身既是双嘴龙,也有双重夔爪的相对,又与相同的另一只成双造型。

世界各地的神话与民间故事经常提及神龙怪物,可知远古时代各地的萨满文化均有崇拜神龙的传统。然而,在欧亚地区继承萨满信仰的民间创作中,曾出现三、四、五、六、七、九、十二等不同数量的多头妖龙,唯在华夏文化中,始终保留了“双”的概念,神龙若非双首,便需成对,这一“双”的概念应具有崇拜的内在意义。不过成对的双龙形象,因其原型是一条双嘴龙,没有雌雄对偶问题。古老信仰并不区分龙的性别,他是无性别或可谓“跨性别”的崇高神。此外,除了不涉及性别的“双”概念之外,神兽张开嘴口是商周所有造型的特征。据此可知,他们崇拜的对象一定是两端张开口的神兽。殷商以来,因很多文化的混合,夔龙饕餮的形貌多样化,涵盖了很多其它神兽的局部,但始终保留“双”和“口”的核心重点。此外,在饕餮形的双龙造型结构上,特别强调双龙之间的带天盖的鼻形,以表达饕餮通达天皇的地位,或本身有代表天皇的神能。

了解商周信仰造型之核心所在,我们才可以接近了解古人思想的目标。在上述基础上,笔者进一步采用人类学、神话等资料,以复原商周精神文化。资料的对照使我们推论,双嘴夔龙、饕餮的主要神能是通过吞吐,以管理死生。

礼器上有直接造型饕餮吞吐神人,这都在表达神杀与神生的信仰。神吞以杀,神吐以生,故吞吐为神的主要机能,由此使人“神格化”,让常人得以升天或再生为“神人”。在这种信仰发展的后期,虽然蕴含了许多其他文化观念,但还是没有放弃通过龙而升天的神话信仰,这个现象说明这类信仰的基础很深,被中华文明许多族群接受,成为多元的中华文明之共同焦点。通过神龙升天的信仰,表达神龙管理死亡以及死后的过程,但通过龙所发生的死亡,实际上只是永生之开始,神龙既杀又生,提供永生而衍养崇高之生命。因此神龙杀生、死生信仰牵连着衍养生命的神能。

在商文明的巫觋文明信仰中,神龙应有双重的机能:从天上吐下甘露,养育群生;在地上吞杀群生,使他们升天归源。这应是“双”真正的观念本质——并非雌与雄,而是生和死。若再更进一步假设,神龙的嘴,既象征吐泄神精的生殖器,亦象征吐生神卵的母肚阴道,故在原始的神龙信仰中,雌雄机能并无区别,这才是超越凡性的神性。(只有到西周晚期以后又衍生出新的意义,开始转向原本所没有的雌雄之别,同时因崇拜神的人格化趋势,产生了龙身人头的形貌;最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与不同文化交相融合,相互影响,就形成了伏羲女娲的构图。在信仰的观念意义上,上古双嘴夔神与伏羲女娲的对偶并不相似,然而两者之间却有传承关系。)

笔者认为,上文研究最关键的结果是阐明:盘龙城早期——二里头时期双嘴龙的神祕符号,不仅是多样的商周“宗教艺术”造型的母题,同时也为汉字“神”字的雏形。由此可知,“神”字的象形意义即是双嘴龙,双嘴神龙的形象即是商文明“神”的概念。两端各有嘴口,以构成神祕的通天神化管道,通过吞吐以管理死生。这一崇高的崇拜对象,古人以“神”字指称。神从天上吐泄生命,也就是所谓的玄胎,并以此衍养群生;嗣后,神亦吞食生物并通过自己的身体使其升天归源,这两种过程皆是通过吞吐而成,故神的两口具有神祕作用。无论从双嘴龙形象所蕴涵的象征意义,还是依据当时社会的命名,皆可以将所有双嘴龙纹及其变体,统一称为“神纹”。 1xgIPbU9BBKai3+6iFLz6Sjf6ePIP5kAmejc/gErBLYt4CLXJ5hCQOVF5XuUXOm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