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广在位14年,其最大的功绩莫过于开凿京杭大运河,不过这件事也被后世传说涂上了很重的香艳色彩。有野史记录,杨广曾得到一幅《广陵图》,目不转睛地看了半天。萧后问他:“这是什么图画,皇帝怎么如此挂意?”杨广回答说:“朕不爱此画,只为思旧游之处。”广陵就是杨广待了十年的扬州。萧后听杨广讲了江南风物后,说了一句:“帝意在广陵,何如一幸?”这正中炀帝下怀。
于是,为了便利南北交通,也便于南下扬州巡游,隋炀帝于大业元年下令河南、河北各郡百万人修建通济渠,这样他就可以从洛阳的西苑乘船直接南下到达扬州。在官吏严厉的督建下,隋唐大运河中效率最高的一段——通济渠经过一百七十多多天就竣工了。
通济渠一竣工,杨广就迫不及待地开始了他的第一次的南巡。这次南巡最值得一提的就是规模宏大的船队。杨广乘坐的船叫龙舟。龙舟分为四层,有六层楼的高度,船上有众多房间,功能齐全。上层完全仿造宫城的布局,有正殿、内殿、东西朝堂,可以举行朝会;中间两层有一百余间房子,供炀帝休息、娱乐之用;下层是宦官、宫女等宫中侍从人员的住处。船上装潢考究、金碧辉煌。皇后、嫔妃、王侯将相、文武百官、僧道术士等,各自乘坐专门的船只。
皇帝出行不能没有护卫,龙舟后一方面有兵船数千艘,另一方面骑兵们在运河两岸跟随龙舟而行,旌旗蔽日。杨广命人建造的这些船只各有名号,等级分明。隋炀帝赋诗《泛龙舟》:“舳舻千里泛归舟,言旋旧镇下扬州。借问扬州在何处?淮南江北海西头。”有统计说,杨广一行大小船只共5191艘,史书说拉船的纤夫就有数万。
显然,为天子拉船的人应区别于众人,那些专拉龙舟的人名为“殿脚”,意即“水殿的脚”,共有1080人。这些人“三班倒”,每班360人,使龙舟得以昼夜行进。对于“殿脚”,在《大业拾遗记》等笔记中说,隋炀帝选有1000名美女,让她们穿上白衣,在船前拉纤。炀帝在船上观赏时,看上了“殿脚女”吴绛仙,当即纳为嫔妃。炀帝曾靠着门帘,对身边大臣说:“古人言秀色若可餐,如绛仙,真可疗饥矣!”
这个故事被明朝文人进一步发挥,在章回体小说《隋炀帝艳史》中,有人向皇上建议用美女拉纤,炀帝疑惑地问:“这样一只大船,百十名柔媚女子,如何牵得它动?除非再添些内相相帮,才不费力。”那人先说“用女子牵缆原要美观,若添入男人便不韵矣。”随后想出一个“妙招”:“古人以羊驾车,亦取美观,莫若再选一千嫩羊,每缆也是十只,就像驾羊车的一般,与美人相伴而行。”
还有一个传说,说江南世族以文化正统自居,瞧不起隋朝开国的那些关陇勋戚,所以杨广下江南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压服他们。又是那个何稠给炀帝出主意,在天子礼服上画日月星辰,用羽毛装饰仪仗,一切都豪华至极。
为了满足皇室海量的羽毛需求,各地老百姓在水上、陆地布下天罗地网,不管是大的小的,还是美的丑的,鸟类全部一网打尽。在今天的浙江湖州地方有一棵超过百尺的大树,上面没有能让人攀爬的树枝。树顶上有一个鹤巢,人们就想砍树捉鹤。仙鹤为了不让幼鸟受伤,就自己把羽毛拔下来扔到了地上。这在当时被看作是大吉兆,所谓“天子制羽仪,鸟兽自献羽毛。”《太平广记》说,各地的飞鸟“殆无遗类”。
杨广还多次北巡边疆。北巡的重点是突厥地区。突厥是北方大漠的少数民族政权,是隋朝的重要边患。大业三年(607),杨广第一次北巡,命令河北十余郡的男子开凿太行山,修筑到达山西的大道。杨广的北巡,得到以突厥等北方诸部落的高度重视,突厥启民可汗亲自率众迎接。杨广非常高兴,设宴款待了诸部首领。据说在北巡途中,杨广乘坐了一种特殊的交通工具——观风行殿。观风行殿就是一坐巨大的车,车子的底部有许多大轮子,上面用木板做地面,而在上面修建宫殿,炀帝白天就坐在移动的宫殿里观风,可谓神气十足。但这车的运行完全都是靠人力,炀帝的舒适是建立在大量人力为其服务的基础上的。突厥人见到这个庞然大物,都吓得跪倒在地,头都不敢抬,他们以为大隋一定有神灵相助,宫殿才会“走”。
总而言之,杨广不管南下,还是北上,排场都是空前绝后的。他尽其所能地用实际行动诠释皇帝的权力,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理。此时大隋朝国力臻于巅峰,外国人也都见识了隋朝的“富裕强大”。除了高丽以外,各国使臣云集江都,朝拜隋炀帝。就是在这时,炀帝动了征辽东的念头,他要让这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国见识一下大隋的厉害。然而动员天下财力而发起三征高丽,均以失败告终。在四百年的大分裂刚刚结束三十年时,新的动乱就开始了。
率先反隋的杨玄感,其父就是当年帮助杨广夺嫡的权臣杨素之子。他很快被击败,军师李密侥幸走脱,成为隋朝的重要掘墓人之一。
杨玄感虽然很快被击败,但隋统治集团的分裂,却有利于农民起义的发展。此后两三年间,农民起义便席卷全国。先后起义的农民军约百余支,人数达数百万。烽烟四起,以至评书中有所谓“十八路反王、六十四路烟尘”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