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保持家庭和谐,别让孩子活在惶恐中

孩子在心理发育的过程中,如果夫妻关系不好,父母不良的情绪就会投射到孩子身上,产生不安全感和不信任感。在日后人格形成过程中,孩子就会无法面对某些情绪,出现紧张、害怕,孩子也因此会变得喜怒无常。

调查显示,一个家庭如果父母经常吵架,那么这个家庭中的孩子的心理问题往往比离异家庭中的孩子还要多。专家告诫,让孩子生活得有安全感是为人父母最起码的责任。大人不要认为感情是两个人的事,便相互攻击、谩骂,这对孩子心理造成的负面影响将终生难以弥补。君君的父母关系非常不好,经常在饭桌上当着君君的面吵得面红耳赤,吓得君君吃不下饭。有时候睡到半夜就听到隔壁妈妈在骂爸爸:“我瞎了眼了我,当初怎么就看上你这么个混蛋,要不是为了君君,我早就不跟你过了!”随即就听到砸东西的声音。每当这个时候,君君总是把头蒙在被子里,枕头都不知道被君君的泪水打湿了多少次。

就这样,君君吃不好,睡不好,白天总是无精打采的,上课犯困,放学吓得不敢回家,他非常不想听到爸爸妈妈吵架的声音。终于有一天,君君实在受不了了,只好离家出走。

父母关系不和谐,实际是家长对孩子实施的第一种精神虐待。由于孩子年龄小,不了解导致父母吵架的真正原因是什么,而只能从自我的角度认为自己是引起父母吵架的根源,从而形成一种深重的罪孽感和内疚感。同时,他们又担心父母大吵大闹的结果是抛弃自己,因而产生强烈的、难以名状的恐惧感。这种负面情感,对孩子会造成很深的精神创伤,严重的还会造成心理障碍。

据《工人日报》曾报道,在父母经常吵架的家庭中孩子的心理问题检出率为31.68%,离婚家庭的为30.30%,和睦家庭为18.88%。“有些家长口口声声说为了孩子才不离婚,却终日‘硝烟’不断,殊不知这种行为带给孩子的伤害更难消除。”主持此项调查的哈尔滨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教授王丽敏说,经常面对家庭“战火”的孩子,容易陷入人际交往障碍,焦虑,多疑,对未来生活缺乏信心,尤其易对婚姻产生恐惧感。

另外,父母关系不和谐,还会造成孩子厌恶自己的家,觉得家庭并不是他们避风的港湾,所以也不愿意回家。严重一些的会有早恋的不良现象发生,因为他们在家找不到安全感和爱,所以他们就到其他人身上去找,一旦遇到一个关心他们的人,他们就会很快坠入情网,就算他们不懂得爱情,但是他们喜欢接近对他们好的人,而不是整天不顾他们的感受吵吵嚷嚷的人。

很多家长可能都没有意识到,孩子不仅仅需要父母的爱,也需要父母相爱以及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因此,父母保持家庭稳定,减少冲突,不要大吵大闹,是保证孩子心理健康所必须做到的,也是培养孩子的情感专注力所必不可少的。

1.夫妻之间要相敬相爱

夫妻应该相敬互爱,而且要公开地让孩子看到这种深厚感情。比如,父亲在生活中多照顾妻子,逢年过节向他们的母亲赠送礼物。如果孩子了解他的父母是相亲相爱的话,父母就无须更多地向她解释什么是友爱和亲善了。父母的真实情感流入了孩子的心田,从而有益于他在将来的各种关系中发现真挚的感情。

2.夫妻双方都要懂得忍让

夫妻间如果有矛盾需要解决,应该考虑孩子的心理感受,尽量控制情绪,不要随意发泄。退一步讲,如果非吵不可,也应避开孩子换个环境,或让孩子暂时离开。

3.心平气和地讨论双方之间的矛盾

父母可以让孩子知道你们之间的矛盾,甚至还可以让孩子参与进来讨论,听听他是怎么说的,不管孩子说得对与错,都不要争得面红耳赤。

4.不要拿孩子说事

有的父母喜欢在争吵时说:“要不是为了孩子,早就跟你离婚了。”这话如果让孩子听到了,她就会误认为父母的争吵是因为自己引起的,会因此产生内疚。父母一定要就事论事,不要把孩子扯进来。 KMHdLKvQYGlrSYyaklLUXdJIkswrbtKhjpprFV7tHXS0tYpYhFTbzu6kgVoAmxb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