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好孩子根本不是“打”出来的

在中国人的心目中,“黄荆棍下出好人”的古训几乎成了一条真理。其实研究证明,对孩子采用暴力是一种很不好的方法,对孩子的身心都会造成很大的危害。聪明的父母必须学会循循善诱,让孩子高高兴兴地按父母的愿望办事。

近两年来,地方的报纸报道过几起父母打死亲生子女的事件。事情的起因都非常简单,就是孩子不听话,不好好读书,引起了父母的恼怒。通常开始是骂,骂了,孩子不听,仍然不认真读书,喜欢在外面玩耍,于是父母就动手用棍子打。当然开始也还只是小打,因为又有哪一个父母不疼爱自己的子女呢?他们之所以督促孩子读书,骂孩子不读书无非是想让孩子成龙。当然“成龙”这只是一个形象的比喻而已,并不是每个父母都敢于奢望自己的孩子成龙。

说实话,大多数的父母,也不过是望子多读一点书,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孩子年幼,父母亲有时候过分相信打骂可以使孩子用功读书或成绩进步,这是相当可笑的想法。应该适时引导孩子从小对读书的兴趣,并教导他们正确的社会价值规范。以人为本的教育才是现代年轻父母所应保持的理念,因为“打”并不能使孩子明了父母的用心,只会在幼小的心灵上制造不可磨灭的伤痕。

既然只是为了教训孩子,使他有些惧怕,因而即使打也不宜多打。打两三下,作为警告也就够了,这也就是我们常讲的响鼓不用重锤。反之,打多了,打惯了,把一个孩子打皮了。那么,孩子对打也就不会有所惧怕了。一旦一个孩子对打失去了惧怕,那就最好就此住手,另想他法。如果做父母的仍执迷不悟,认为打一定可以解决问题:不信你不怕打。那么就会越打越重,越打越厉害。

这样也仍然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孩子果然被打服了。另一种就是孩子越打越顽强,大人的火气越来越大,以致失去了控制,结果把孩子打死了。

从报纸上的报道可以看出被打死的孩子通常很小,还不成年,无力反抗。到了十四五岁的孩子,如果他已经不听话到不怕打的程度,他就会反抗,与父母对打。这种反常的现象现在也不少。

所以,绝对不能迷信棍子的威力,尤其是今天的孩子已不是三四十年前我们做子女时的子女。他们成熟得早,他们没有什么封建传统的束缚,有着更强的独立意识。这就是为什么打多了,他们不是更怕打,而是仇恨和反抗的原因。

其实,父母打孩子往往是出于一时冲动,大多没有经过深思熟虑,但却会造成不可弥补的严重后果——使孩子产生不良的心态和心理偏差。如孩子说谎,正是因为有的父母一旦发现孩子做错事就打,孩子为了避免“皮肉之苦”,瞒得过就瞒,骗得过就骗,骗过一次,就可以减少一次“灾难”。可是孩子说谎往往站不住脚,易被父母发现。为了惩罚孩子说谎,父母态度更加强硬;而为了逃避挨打,孩子下一次做错事更要说谎,这样就构成了说谎的“恶性循环”。

还有些孩子,因为经常挨父母的拳打脚踢,时间一久,一见到父母就会感到害怕,不敢接近。因此,不管父母要他做什么,也不管父母的话是对是错,他都只是乖乖服从。在这种不良的“绝对服从”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常常容易自卑、懦弱。这种孩子往往会唯命是从、精神压抑、学习被动。

孤僻而且经常挨打的孩子会感到孤独无援,尤其是父母当众打孩子,会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往往会怀疑自己的能力,会自感“低人一等”,显得比较压抑、沉默,认为老师和小朋友都看不起自己而抬不起头来。于是这种孩子往往不愿意与父母和老师交流,不愿意和小朋友一起玩儿,性格上显得孤僻固执。

有的父母动不动就打孩子,损害孩子的自尊心,使他们产生对立情绪、逆反心理,于是,有的孩子用故意捣乱来表示反抗。你要东,他偏要西,存心让父母生气。有的孩子父母越打越不认错,犟劲越大,常常用离家出走、逃学来与父母对抗,变得越来越固执。

很多事实证明,打骂是起不到良好的教育作用的。虽然孩子受到了“皮肉之苦”的惩罚,但是并没有找到自己犯错误的原因,也不知道今后如何改正,这就无形中剥夺了孩子承认错误和改正错误的机会。研究表明,体罚常常会加剧孩子的抵触情绪,加深父母子女之间的隔阂,真是得不偿失。

总之,为了管出孩子的规范行为,父母不要向孩子发火,或者体罚孩子。如果这样就不可能教会孩子如何控制自己的冲动行为,而且很可能由于父母的自我失控令孩子感到恐惧,这是适得其反的。 TYSgiwvYAFscqeZco5NGeWxy5TMGqLeEjdMujw5Ov/vi/X+4k6nkz72+WoXK1yJ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