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不压制,给孩子该有的自主权

一些父母在生活中总是简单粗暴地对待孩子,孩子的一些想法行为,只要是自己不喜欢的,一律用高压压制、“改造”。结果,孩子表面上对父母唯命是从,但心里却对父母感到怨恨、恐惧、不满。其实,父母应该明白,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应该认真考虑孩子的感受。如果孩子真的有问题,父母可以以朋友谈天的方式与孩子交换一下看法,让孩子心甘情愿地接受你的意见。

乐乐和几个好朋友约好了,周六晚上都去同学王磊家,下下围棋,同时也商量一下升学考试的事情。吃过晚饭,他要出门时,爸爸却大声呵斥:“晚上到哪儿去?不许去,给我在家里待着!”“他去和同学商量考试的事。”一旁的妈妈替乐乐解释,可是爸爸仍然声色俱厉:“升学的事和同学有什么好商量的?用不着!开家长会的时候,我跟班主任已研究定了,你只要好好念书,考高分就成了。”爸爸教训完乐乐,又转过脸来冲着妈妈喊:“就是你纵容他,惯得简直不像话!在这个家,我是老子,我说了算!”

乐乐的心里难过极了,不仅仅是由于爸爸的阻拦使他在同学面前失了约而难过,也为爸爸如此的粗暴专制而难过。其实,他知道爸爸也是疼他的,有一次他生病时,是爸爸背着他跑到医院。可是,乐乐就是受不了爸爸对他自己的事情的粗暴干涉。所以好多时候,他心里有事,宁愿憋着,也不跟爸爸讲,免得又招爸爸的责骂。

简单粗暴也是不文明的表现。谁都不会喜欢专制的领导或同伴。子女对专制的父母同样也是反感的,尽管表面上可能表现得“百依百顺”。

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往往把好事弄成坏事,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事后不少父母也后悔莫及,但由于未下大决心克服这种毛病,后悔归后悔,再遇事又旧病复发,弄得孩子见父母如同老鼠见猫,何谈沟通交流,更何谈父母子女之爱?

自然,父母不允许孩子做的事,大都是有道理有理由的,可是没有多少道理或者干脆不讲道理的也大有人在。但是对孩子,无论是在什么情况下,用粗暴、命令式的语言、态度只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引起孩子更激烈的反抗。

因此,建议家长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想问题。要知道,孩子的思维方式和成人的思维方式是不同的,家长应该抱着平等的态度,丢掉成年人的认识框架,以孩子的眼光来理解他们的世界,并给予引导,那么亲子关系一定会和谐得多。

两代人之间有太多的不同看法,父母不能因为自己觉得不合理,就粗暴地压制孩子。教子应该是努力启迪和教育孩子,让孩子健康自然地发展,粗暴地强迫孩子如何如何,效果一定不会好。

孔子曾说,“鞭扑之子,不从父之教。”也就是说被鞭子打过的孩子,不会听从父母的教导。简单粗暴的专制管教形式,是无法让孩子真正心服的。父母们遇到具体事情时,应当多和孩子协商、讨论,而在讨论具体的问题时,父母不妨多一些幽默感,不要压抑、限制孩子的愿望。对孩子提出的合理要求、愿望尽可能地去满足;对孩子的一些无伤大雅的“出轨”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孩子的合理建议要认真采纳等等。总之,父母一定要平等、民主地对待孩子,这样孩子才会爱戴父母,才会生活得毫无压抑感。 N7g2f7StTNLoMl0aOBadq3HLkFLJ1h7ts02dkSDEVZdsW2GDowSW0r6r4t/qXP0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