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大人说得算”是极愚的教育方式

一个小学生,只有8岁,父母要他学钢琴。每天下午放学,就必须先练一个小时钢琴,然后做功课。星期天更是得忙上一上午补习班,下午还要请教师来家里学琴。孩子对弹琴没有兴趣,他看见钢琴就厌恶,他几次想把钢琴毁掉,几次反抗:“我不弹,我不要学。你打死我,我也弹不好!”但父母却不顾孩子的兴趣与反抗,一定要孩子学:“已经学了两年了,花了这么多钱?你应该争气,把琴学好!今后每天不弹熟练习曲,就不许出去玩儿!”

孩子无奈,为了断掉父母要他学琴的念头,有一天在放学回家时,他用石头砸断了自己的一根手指。

孩子没有兴趣,没有学习的要求,父母只是管束、训斥和强迫,孩子是不可能学好的。而且时间长了,孩子还会滋生反感、厌恶情绪,以致消极对抗。这样的事我们见过和听过的都很多。那就是:你一定要我画,我就乱画;父母一来检查,画的都是圆圈圈,字写的东倒西歪……这还是好的,老实的。

孩子是需要从小培养的,儿童的智力也应该从幼儿时开始启发,但起码应该先从培养儿童的兴趣着手,而兴趣又是因人而异,绝不能由父母来主观决定或强加在孩子的身上。在幼儿时期,做父母的可以鼓励孩子们学习和接触各种事物——画画、写字、弹琴、跳舞、武术等,启发孩子的兴趣,让他们自己产生学习的要求。只有当孩子们愿意学习时,他们才能把坐在桌前画画、写字、坐在琴前弹琴当作一乐事,一两小时还嫌少,他们的学习也才会进步。

反之,没有自觉的要求,即使可以强迫一个时期,也不可能持久。这是因为一个人不论做什么事情和学习什么东西,只有当他把自己的身心都投入到那件事情上时,才能做好或学好。遗憾的是,受传统文化影响,很多家长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成了一名“暴君”。这些“暴君”往往是:更看重自己的“权威”,常以“皇阿玛”“皇额娘”的身份、用命令的口气让孩子听命于自己;孩子的一切事情都由自己说了算,不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意见,不允许孩子做出自己的选择;不提供给孩子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孩子如果不听话,就会遭到严厉的训斥或惩罚。

这种专制型的做法会给孩子带来什么呢?

首先,孩子感觉不到来自父母的爱。他们根本理解不了父母为何什么事都要管着自己,他们会觉得自己就像玩具一样被父母操弄着。

其次,孩子会从内心深处生出对父母权威的惧怕,进而产生恐惧心理和压抑感,久而久之,容易使孩子形成胆小、怯懦、乖僻、冷漠的性格。这种影响会严重到形成对孩子生活的控制,甚至延续至孩子的成年。

再次,这种专制型的做法,容易使孩子产生抵触情绪,与家长形成情感对立,甚至产生逆反心理。这是很糟糕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乖巧行为更多是出于害怕惩罚,并不是真的“心悦诚服”。因此,他们无法培养起自身内在的控制力,一旦控制者转过身去,被控制的孩子就会像脱缰的野马。前面提到的那个8岁的孩子,很显然就是过早地产生了逆反心理。最糟糕的,以“专制”为主体的教养方式,根本就起不到教育的良好作用。首先,它会让父母更专注于消除孩子的缺点,因而往往忽略了孩子的优点,孩子长期得不到赏识、鼓励,这对他们的自信成长是莫大的打击;其次,由于父母注重的只是惩罚孩子,使得他们不会去学习采用其他更为适当的方法来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而那些方法原本就能减少惩罚孩子的必要性。由于专制型的教育不把孩子当作个性独立的个体来对待,因此这种教养方式难以唤起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共鸣,形不成各自内心的美好体验,即使在严厉的责罚背后有着一颗温柔的心。

而在孩子幼稚的心里,这样的爸妈就像是可怕的“独裁者”,他们在严格的要求下,没有自己的时间和空间,没有为自己申辩的机会,甚至连交朋友的权利都没有。不难想象,在这种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内心该是多么地无奈和沮丧,又有多少孩子因此越发叛逆,终至堕落。

很多家长们应该清醒了!不要让“专制”这把刀砍伤孩子。所有的家长都应该认识到,教养孩子不是你对孩子做的事情,而是你与孩子一起进行的一个学习过程。不要再以为,管好孩子,让他顺着自己的意愿行事,按照自己安排的道路行进,就是最好的教育方法。

孩子是没有定型的、正在成长中的人,在父母面前,他们处于弱势地位,但他们同时又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感情、自己的个性,并且有着巨大的潜能,你一味操控,那么这把专制之刀就势必会给孩子造成深深的伤害。

所以爸爸妈妈们,请尽快放下手中的利刃,做民主型的家长吧! ogr/Cup7Jfor4up11/95kh0Iu+Z4/hMfRzOUrmd7g85eXRvRo2chnEG66HUW7Ka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