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问题:夫妻教育子女立场不一致

《红楼梦》“不肖种种大承笞挞”一回中,贾政为了教育宝玉,决定对其实施“笞挞”,听到消息的王夫人急忙赶来阻拦,威胁道:“既要勒死他,快拿绳子来勒死我,再勒死他。”这样的情景即使在今天也不少见,中国的父母在教育方式上自古便存在分歧,常是一个要管,另一个则要护,而这种教养方式埋下的隐患也随之诞生。

事实上,不少父母在教育孩子时正是在这个节骨眼上犯了错误。譬如,妈妈在教育孩子时,爸爸站出来替孩子说话;或者是在爸爸批评孩子时,妈妈站出来替儿子鸣不平。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比比皆是。譬如:

孩子吃了晚饭坐在电视机前不肯起身,妈妈便催促孩子去做功课:“不要再看电视了,该去做功课了。做完了好睡觉。”孩子不起身:“我看完再去!”妈妈坚持说:“看完这个节目,就很晚了,还能做什么功课!快去,听话!”儿子正在犹豫,这时,爸爸却在一旁调和:

“让他看完算了!”儿子当然也就不起身了。结果功课也就不要做了。

在花钱上也常出现这种不一致的现象。孩子跟妈妈要钱买新运动鞋,妈妈认为旧的没有破,可以穿,不必买,因而不给钱。孩子又去找爸爸,爸爸经不起他的纠缠便给了。这是两个常见的例子,夫妻虽然没有争吵,但是给孩子的不良影响却是一样的。这使爸爸(或妈妈)在孩子的心目中没有了威信,孩子有了依仗,可以不听爸爸(或妈妈)的话,助长了孩子的任性和娇气。而且,这样会使得孩子无所适从,更重要的是助长了孩子不听话的表现。因为既然爸爸认为妈妈责备的不对,或者反过来,妈妈认为爸爸的责备是不对的,那么孩子当然可以不必听了,因而孩子的错误或不良习惯也就得不到纠正,而且会对父母的意见和责备都置若罔闻。

有一位朋友,他女儿从小学四年级开始就管不了了。这个小女孩长得漂亮,又聪明伶俐,可就是不爱写作业。每次爸爸刚说孩子两句,妈妈就已经泪儿腮边挂,气的爸爸直摇头叹息。也是因为不能完成作业,老师将孩子的妈妈叫到了学校,刚刚在她面前批评孩子两句,这位妈妈又抽泣起来,这样几次之后,吓得老师再也不敢叫家长了。所以孩子的坏毛病越演越烈。现在,这个女孩子在家里俨然是女王了,天老大,接下来就是她了。前些日子,朋友自嘲似的拿来孩子的家庭作业给大家展示,皱皱巴巴的本子上寥寥写了几道题,高兴就戳上几个字,不高兴的地方就空着,然后在每篇作业的下端,是他妈妈潇洒地检查作业之后的签名,老师对此也无可奈何。一个原本聪明可爱的女孩,就这样成为让人头疼的问题生。

人从小就具有自我保护的本能,懂得“趋利避害”。当孩子犯了错,父母中一方责罚他们时,孩子会本能地寻找庇护。此时如果另一方站出来跟爱人“唱对台戏”,恰恰中了孩子的下怀。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形成惯性思维——总会有人来帮我,即便我做错了。父母对待孩子的立场分歧,容易让他们变得遇事就依赖别人,喜欢逃避,甚至养成回避性人格。

所以在教育孩子时,爸爸一定要与妈妈达成一致,任何一方在教育孩子时,另一方都不应该出面袒护,即使爸爸或妈妈责备的不对,也不要当着孩子的面纠正,甚至是争吵。这样既会损害对方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使对方日后无法再对孩子进行教育,也会伤害母子或父子感情。 hHYLN+0q2saq2VT37X5AVX3Jw8yEa27zrE3NUdaQPT8BskzUDgdUF6XiZHcMYZd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