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最后都点检
——化龙除军职

慕容延钊,字化龙,出身将门,他的父亲慕容章官至襄州马步军都校,领开州刺史。慕容延钊在少年时代就以勇敢干练闻名,后汉时他为枢密使郭威的部下。郭威代汉建周后,他被补为西头供奉官,历尚食副使、铁骑都虞候,周世宗即位后,改任殿前散指挥使都校、领溪州刺史。

当年,北汉趁周太祖郭威去世,周世宗柴荣初即位之机,联合契丹向后周大举进攻,周世宗率兵反击,双方在高平(今山西高平县)大战。慕容延钊在这场敌强我弱的战争中督左先锋,冲锋陷阵,奋力拼杀,为后周取得高平之捷立下了汗马功劳,因之被授为虎捷左厢都指挥使、领本州团练使,不久又迁升殿前都虞候、领睦州防御史。

后周进攻南唐时,慕容延钊先后担任龙捷左厢都校、沿江马军都部署、镇淮军部署。显德五年(958年),周世宗在迎銮江口,闻报南唐有数百艘船只停泊在余州,命令慕容延钊与右神武统军宋延渥前往攻击。慕容延钊率骑兵从陆路出发,宋延渥督舟师沿江继进,两军密切配合,大败南唐水师。由于慕容延钊在这次取淮南十四州的战争中战功卓著,淮南平定后被提升为殿前副都指挥使、领淮南节度使,周恭帝即位后,改镇宁军节度使。

赵匡胤在陈桥发动兵变,回军开封,建宋之时,慕容延钊领兵在外,《续资治通鉴长编》上说慕容延钊听到赵匡胤“受禅”的消息之后,表现不是大喜,而是“听命”。这就道出一点信息,那就是慕容延钊本人并没有参与谋划此事,不然功成之后,应该是大喜,而不该“以镇定闻”;如果是听赵匡胤之命出征,再说“听命”还有什么意思?所以,陈桥兵变,慕容延钊虽然是带前军出发,却并没有意图直接参与兵变,当是无疑。至于兵变之后为什么没有反击,大致有几种可能:一是其家眷在京城,为赵匡胤所控制,像冯继业一样;二是所带均是骑兵,野战没有问题,攻城绝对不利;三是因为要速去救援镇定,所带粮草物资应该是从简,不能长期坚持;四是慕容延钊所带的将领中有赵匡胤的嫡系,慕容延钊受牵制;五是慕容延钊本人不结党羽,所以本身实力不济。

李筠起兵反宋时,宋太祖初命慕容延钊与王全斌率兵由东路与石守信、高怀德会讨,后又任命他为行营都部署,知潞州行府事。叛乱平定后,慕容延钊官加侍中,诏还澶州(今河南濮阳)。事实上,这里有插曲,那就是在慕容延钊领兵出征之时,赵匡胤派自己的亲信昝居润去了慕容延钊的地盘——镇宁军节度所在的澶州。昝居润去的目的不清楚,但是,从赵匡胤派昝居润去镇州代郭崇的事情看,怕去澶州也是为解除慕容延钊的权力,安插自己的势力。到平定了李筠之后,昝居润在澶州也做足了工作,就下诏让慕容延钊回澶州。这跟让刘熙古去青州,然后又调李重进去青州简直如出一辙。

建隆二年(961年),宋太祖为了集中兵权,撤销了殿前都点检这个重要的禁军统帅职位,由皇帝直接掌握禁军,慕容延钊被罢为山南东道节度使。

这时,慕容延钊应该是明白皇帝对自己有戒心了,于是来到京城,请求解除军职——这也是宋初功臣里第一个主动要求解除军职的。赵匡胤根本就没有推辞,直接就答应了。

建隆四年(963年)正月,宋太祖决定向荆湘地区发动进攻。命慕容延钊为湖南道行营前军都部署、枢密副使,李处耘为都监,率领十州军队在襄阳(今湖南襄阳)会合,以讨伐张文表为名,出兵湖南。慕容延钊此时已经不能行走,赵匡胤即让其“肩舆即戎事”,也就是说,只要慕容延钊还活着,抬也要抬到战场上去。

为什么赵匡胤一定要让慕容延钊带病上战场?这里面恐怕还是李处耘的原因。李处耘在拥立赵匡胤陈桥兵变这件事情上可以说是卖了很大的力气,赵匡胤必然想重用李处耘。由于李处耘从未有亲带大军出征的经历,所以还必须要一个有这样经历的人陪伴。正如司马穰苴当年请齐君派一个得力的人监军一样。李处耘再厉害,也跟司马穰苴有差距,若想成功,必然会选择一个非常有把握的人同去。这个人选慕容延钊最合适不过。

后来,慕容延钊平定荆湘,却仅得检校太尉,比之拥立赵匡胤的其他诸将,慕容延钊此时才得此封号,可谓晚矣。当年冬天,慕容延钊病逝。

从慕容延钊的经历来看,怎么说都看不出他与赵匡胤有多铁的关系。因此,友善与称兄的说法,无非是史家为美化赵匡胤为众人所推举而采取的一种手段而已。 12jHNj6iBpuu6b62cOan01VsRwzY+n2q2d6RNxpOT6dnp9J6Vnv5kIkUC3acrSf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