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修身种德,事业之基

【菜根原味】

德者事业之基,未有基不固而栋宇坚久者。

【古典今译】

美好的品德是成就一切事业的基础,正如盖房子一样,如果没有坚实的地基,就不可能修建起坚固而耐用的房屋。

【智慧解析】

品德是心灵之根本。品德构成你的良知,使你明白事理,而非只根据法律或行为守则去判断是非。正直、诚实、勇敢、公正、慷慨等品德,在我们面临重要抉择之时便成为我们成功与否的首要因素。“仁者无敌”,能够秉承“贫穷志不移”“不义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些传统道德的人是无往不胜的。

李嘉诚很重视人品的高下,一个人仅仅才华出众是不够的,还要有上等人品。他喜欢诚实的人,对那些做事自私、不够诚实的人,尽管他们十分聪明,也会请他走人。

李嘉诚的这种态度来自于童年时代的一件往事。

那是 1943年的冬天,这个冬天深深地刻在他的记忆深处,是他一生中最难以忘怀的。

当时,父亲的去世使李嘉诚对那渗透他柔嫩、幼弱的身躯由肉体达到心灵深处的酷寒感到不堪忍受,更使他觉得整个世界像一座巨大且黑暗的冰窖,似乎人世间的最后一丝热气也被父亲带走了。然而,即使是这样,他还是咬紧牙关、鼓足勇气,希望自己能够带领全家平安地度过这个肃杀凄凉的冬天。

为了安葬父亲,李嘉诚含着眼泪去买坟地。按照当时的交易规矩,买地人必须付钱给卖地人之后才可以跟随卖地人去看地。卖给李嘉诚地的,是两个客家人。他将买地钱交给他们之后,便半步都不肯离开,坚持要看地。山路出奇的泥泞,不时夹带着雨点,寒意逼人的北风迎面扑来……仍旧沉浸在失去父亲巨大悲痛中的李嘉诚,想着这连日来和舅父、母亲一起东奔西走,总算凑足了这笔安葬父亲的费用;想着自己能够亲自替父亲买下这块坟地,心里总算有了一丝慰藉。这两个卖地人走得很快,他一步接着一步地紧跟不舍。然而,不幸的是卖地人见李嘉诚是一个小孩子,以为好欺骗,就将一块埋有他人尸骨的坟地卖给他,并且用客家话商量着如何掘开这块坟地,将他人尸骨弄走……

可是,他们并不知道,李嘉诚听得懂客家话。他震惊了,世界上居然有如此黑心、如此挣钱的人,甚至连死去的人都不肯放过;想到父亲一生光明磊落,即使现在将他安葬在这里,九泉之下的父亲也是绝对不会安眠的。而且,他也深知这两个人绝不会退钱给他,但他还是告诉他们不要掘地了,自己再另找卖主。

这次买地葬父的几番周折,深深地留存在李嘉诚的记忆深处,使他不仅受到了一次关于人生、关于社会真实面目的教育,而且对于即将走上社会、独自创业的他来说,这是第一次付出沉重的代价所吸取的相当痛苦的教训,也是所面临在道义和金钱面前如何抉择的第一道难题。这促使李嘉诚暗下决心:不管将来创业的道路如何险恶,不管将来生活的情形如何艰难,一定要做到生意上不坑害人,生活上乐于帮助人。

李嘉诚觉得,一个人的成功不在于他获得了多少财富,也不在于他做了多大的官,而最重要的是一个人的品德修炼。

人品是一个人外在表现的标志,是别人对你的一个衡量标准,好的人品不仅会让你得到周围人善意的对待,还能让你在做事的时候事半功倍。李嘉诚作为一个成功的商人,他的成功,不仅来自于他的精明能干,更来自于他诚实坦荡的为人。

也许很多人会说,人品不能当饭吃,又何必太过计较。但人品是立身之本,对事业的成败影响颇大。一个人品欠佳的人,谁也不愿与其合作共事。

世间的人,人品各有不同,用单一的道德标准品评人,分出好人、坏人,并不一定公平和正确。人或诚实或虚伪,一时之间,很难分辨。但随着时日的增长,两者分界逐渐明显,一个人是诚实还是虚伪,其日常的言行举止,总会有所表现。 tdCcWhGLf+COOzOrNozUE68yjE9vR/FgKOssx+ykKraJ+Qy/KX0oWW8rZB6U34q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