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论语·里仁》
孔子说:“侍奉父母,如果父母有不对的地方,要委婉地劝说他们。自己的意见表达了,父母不愿听从劝告,还是要对他们恭恭敬敬,并不违抗,只是替他们忧愁而不怨恨。”
曾经有人说,“天下有不是的子女,无不是的父母。”其实,这句话并不一定对。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即使是圣贤也会犯错,更何况普通人。父母当然也可能犯错,那么,当父母犯错时,我们又该怎么办呢?
早在数千年前,孔圣人已经给了我们答案——侍奉父母的时候,如果发现父母的言行有什么不妥之处,一定要委婉地进行劝说,如果父母不肯听从的话,也应该保持恭敬之心,不要违背父母的意愿按照自己的意思来行事。尽力做自己应做的事情,不要对父母有所怨言。
孔子说:“侍奉父母的时候,如果发现父母的言行有什么不妥之处,一定要委婉地进行劝说,如果父母不肯听从的话,那么也应该保持恭敬之心,不要违背父母的意愿来按照自己的意思行事。尽力做自己应做的事情,不要对父母有所怨言。”
有一天,王丽和母亲吵架了,结果一气之下王丽冲出了家门,走进了茫茫的夜色中。漫无目的地走了一段路之后,王丽发现自己走得太匆忙了,居然一分钱也没有带,甚至连打电话的钱都没有!夜色渐深,王丽已经是饥肠辘辘,就在这时,她忽然看到一个小小的馄饨摊,一位老婆婆在摊前忙碌着。
馄饨的香气扑鼻而来。老婆婆早就注意到了这个一脸忧伤的女孩子,老婆婆热情地招呼:“小姑娘,吃碗馄饨吧!”王丽转过身,尴尬地摇摇头,说:“我忘记带钱了……”老婆婆笑了笑:“没关系,我请你吃。”
片刻之后,老婆婆端上来一碗馄饨和一碟小菜。王丽刚刚吃了几口,便忍不住掉下了眼泪。“小姑娘,怎么了?”老婆婆非常关切地问道。顿时,王丽心头感到一股暖流,边哭边把她的委屈讲了一遍,言辞之中有很多是怪罪母亲的话。
老婆婆听了之后,摇了摇头说:“你怎么可以这样想呢?我只不过是煮了一碗馄饨给你吃,你就这么感激我,而你的妈妈给你做了10多年的饭,从小到大照顾你,你怎么不感激她呢?
为什么还要跟她吵架呢?”当王丽听完这句话,愣住了。
此时,在王丽的脑海中浮现出许多小时候母亲疼爱自己的画面。
馄饨吃完之后,王丽谢别了老人,朝家走去。当她走到自家胡同口的时候,发现妈妈正在焦急地左右张望。
父母在有的时候也不一定完全对,但是无论如何,父母所做的一切,出发点还是为你好、为你考虑,他们绝对没有害你的心。
在生活当中,我们经常会和父母的意见不一致。这些都是很正常的,每个人对同一个问题的理解都不一样,都会出现差异,而且我们每个人的思维方式不同,即使是子女和父母,为此也很可能会产生矛盾,继而代沟也就产生了。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孝顺父母呢?
孔子认为:当我们与父母意见出现矛盾的时候,可以先陈述自己的见解,但是不要固执己见,父母听你的劝告最好,即使不听也不必较真。父母说让你干什么你能干的话就一定要去做,不能干也千万不要直接就推辞,这样会伤了老人家的心,孔子认为这才是真正的“孝”。
其实,现在很多家庭中的所谓争吵以及由此而带来的家庭成员之间的冷漠,都是由于相互之间缺乏理解和谦让、过于固执自我所造成的,而这样下去的最终结果必然是相互伤害。所以孝顺父母一定要走进父母的内心世界,学会理解他们的想法。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其他美德的基础,所谓“百善孝为先”“乌鸦反哺,羔羊跪乳,不孝父母,禽兽不如”,在赡养父母这个问题上,我们应该多想想当初父母是如何含辛茹苦地把自己拉扯成人的,更应该想自己希望以后自己的孩子怎么对待自己,这样,你就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