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孝养并不是给钱了事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论语·为政》

【释义】

子游向孔子请教孝道,孔子说:“今天人们所说的尽孝,只是说能够向父母提供衣食生活的物品。如果是这样,那连犬马也有人喂养着。如果向父母尽孝但是又不尊敬他们,那又和喂养犬马有什么区别呢?”

【智慧解析】

“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原本就是没有什么表层道理可讲,因为这是出于人的至诚本性,是一种至情至性、无怨无悔的感情。“孝”字是“子”承“老”下,这说明它包含了相当深厚的感情。

对于孝,孔子有着更深的见解,他认为当时社会提出的孝,“是谓能养”,这是不正确的,因为犬马等牲畜也能得到饲养,倘若孝敬父母没有诚心,那与饲养犬马又有什么分别呢?

孔子在这里强调了“孝”必须是对父母发自内心的“敬”,是一种自觉的伦理意识和道德情感,而不仅仅止于“供养”上。否则就不是真正的“孝”。

有一个儿子回乡为父亲办丧事,办完事后,要他的母亲跟随他进城生活,可是母亲执意不肯离开清静的乡下,说过不惯都市的生活。

后来,儿子并没有勉强母亲,说好以后每个月会寄给母亲300元生活费。这个村子十分偏僻,邮递员每个月只会来一两次。

这几年来,村子里面外出打工的人逐渐增多,所以邮递员在村里出现的日子就是留守老人的节日。每次邮递员一进村就会被一群大妈、大婶和老奶奶围住,争先恐后地问有没有自己家的信件或者包裹,然后又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评说对方的东西,或者是传递自己的喜悦,把这份喜悦与大家一起分享。

有一天,邮递员交给这位母亲一张汇款单,母亲脸上立即洋溢出喜悦,因为这是她的儿子寄来的。这张3600元的高额汇款单在村子里面的大妈、大婶们手里传来传去,每个人都是一脸的羡慕。

又过了几个月,儿子收到了母亲的来信,母亲在信中只有短短几句话,说儿子不应该把一年的生活费一次寄回来,明年寄钱的时候一定要按月寄,一月寄一次。

结果,很快一年就过去了,儿子由于工作缠身,回老家看望母亲的愿望无法实现,儿子本来想按照母亲的嘱咐每个月寄一次生活费的,但是又担心工作忙怕忘了误事,便又到邮局一次性给母亲汇去3600元。

可是让儿子没有想到的是,几天之后,儿子收到了一张3300元的汇款单,原来是母亲汇来的。正当儿子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收到了母亲的来信。

母亲再一次在信中嘱咐说,要寄就按月给她寄,不然的话她一分也不要,反正自己的钱也够花。

儿子对于母亲的固执非常不理解,但还是按母亲的叮嘱做了。后来,他无意间遇到了一个来城市里面打工的老乡,顺便问起了母亲的近况。

老乡说,你的母亲虽然一个人生活,但是生活得非常快乐,特别是邮递员进村的日子,你的母亲就好像过节一样欢天喜地。收到你的汇款,她都要高兴好几天呢!

儿子听着听着就已经泪流满面了,他直到这个时候才明白,母亲为什么坚持要他每个月给她寄一次钱,原来就是为了一年能有12次快乐。

母亲的心不是在钱上,而是在儿子的身上。

孝能感动天地,因为它是人世间最为真挚的一种情感,孝顺不只是物质赡养那么简单,它需要子女把全部的情感投入其中。

然而今天,许多自以为“孝”的人,实际上却把孝行完全形式化、浅薄化了,每月寄上点钱,就算完成“任务”了。更有甚者,不仅不把父母放在心上,而且把他们看作是一种负担,实际上早已背离孝道了。

一首歌中唱道:“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帮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它表述出了多少父母的心声!

孝是指由父母对子女的爱而反射出子女对父母的敬爱。“孝”应建立在“敬心”之上,孝顺父母要真心实意,如果只有物质奉养而无精神慰藉,则与喂饲犬马无异。子女应该关心体贴父母,一般地说,父母进入中年以后,体力和精力都不及从前了。所以,做子女的要多关心体贴父母,尽可能为父母分担家务劳动,自己料理好个人生活,不让父母操心,减轻父母的负担。同时,当子女的,还应该经常关心父母的身体健康,嘘寒问暖。当父母生病时,更需要细心照料。父母遇到不称心的事,要体贴父母,热心地为他们分忧解愁。父母年老体弱、丧失劳动能力以后,理应得到子女更多的照顾。要在物质上给予充分的帮助,更要在精神上关心、体贴老人。

今天,世界变成了“地球村”,交通、通讯设备日新月异,几千里外,亦可朝发夕至。何况今天想有大的发展,必须放眼世界。但是不管走多远,也应该时时与父母保持联系,以免老人挂念并在精神上给予他们充分的关心与慰藉。 Xh3nTt1o6Ff26uXtXY5UncOTMs/B5XxCW+Yi/aibCSPtU4toz1Bb5u94Q8O5HS/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