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厚待亲友,不弃故旧

子曰:“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论语·泰伯》

【释义】

孔子说:“君子如果厚待自己的亲属,老百姓当中就会兴起仁的风气;君子如果不遗弃老朋友,老百姓就不会对人冷漠无情。”

【智慧解析】

毫无疑问,这里所说的“君子”必然是指管理者,他们对待亲人及故友的态度,将决定着下属的走向。儒家认为,爱是由内及外逐渐扩散的,所以只有管理者先笃于亲,而后才会民兴于仁;只有管理者对旧友不遗不弃,下属之间才会友爱相待,那么,整个风气就是仁爱,人与人之间才会相互爱护,一片和谐。

孔子的这句话,反映出他对人性的深刻认识。试想,倘若一个人对自己的父母亲戚、兄弟姐妹、哥们儿朋友都没有感情,他又怎么会去爱其他人?而这样的管理者又怎能得到部属的信任与拥戴?怎会令部属心甘情愿地为其效劳呢?所以说,一个杰出的领导,必然是有真性情、有真感情的人物。

刘邦建立汉朝以后,对故旧之交萧何、曹参等人厚待有加,于是这些人不仅全心全意地辅助其打江山,也尽心尽力地为其守江山。

在刘邦还是平民时萧何便与之相交,当时他是沛县主吏椽,而刘邦当时是秦泗水亭长。他见刘邦器宇轩昂,气度不凡,谈吐也有别于众人,是大贵之相,所以对他格外另眼相待,并曾多次利用职权暗中袒护他。刘邦沛县斩蛇起义,萧何亦是主要的策划人之一。在诸侯乱战中,萧何竭尽心智为刘邦出谋划策,月下追韩信,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油,助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西汉建国,萧何功不可没,刘邦对于他的评价最高,信任度也超过其他臣子。刘邦称帝后,论功行赏,封萧何为酂侯,食邑最多。许多功臣心里不平,私下里议论不休。他们说自己跟随刘邦转战南北,身经百战,而萧何只不过坐在家里发发议论,出出主意而已,毫无战功,为什么他的食邑反而最多呢?刘邦闻知此事后,对他们说:“你们知道猎人吗?打猎的时候,追杀野兽的是猎狗,而指示行踪,放狗追兽的是人。如今诸位只是能猎获野兽,相当于猎狗的功劳。至于萧何,他能放出猎狗,指示追逐目标,那相当于猎人的功劳。况且你们只是一个人追随我,多的也不过带两三个家里人,而萧何却是全族好几十人跟随我,这些功劳怎么能抹杀呢?”众人听罢,都无言以对。后,刘邦又拜萧何为相国,始终信任,而萧何也为巩固西汉政权竭尽全力,鞠躬尽瘁。

另一功臣曹参也是从沛县起便跟随刘邦一起出生入死的人,在一系列的战役中,他身被70余伤,攻城略地,功最多,论功行赏,其地位仅次于萧何,封平阳侯。曹参同样一直得到刘邦的重用,先是任他为齐国相,后又与其剖符为凭,使其爵位世代相传,永不断绝。而曹参对西汉也是至死效忠。惠帝时,萧何死前推荐曹参,曹参代萧何为相国,举事无所变更,均遵萧何所定法令。百姓以歌赞曹参功德:“萧何为法,斠若画一;曹参代之,守而勿失。载其清静,民以宁一。”

“君子笃亲,故旧不遗”,是古人历来极力推崇的伦理之道,它可以直接折射出一个人德行与修养的好坏,一个重德守道的人必然会善待自己的亲人与朋友,亦因如此,他也会得到丰厚的回报。清朝皇帝康熙就是因为非常巧妙地运用“孝临天下”的统治智谋,才为康乾盛世打下了稳固的根基,同时也使人民得到了教化,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从另一方面说,对于管理而言,“故旧不遗”亦可视之为一项很好的感情投资。“故旧不遗”虽是仁义所至,但事实上完全脱离利益的“义”则极为罕见。管理者若能秉承仁义之心,对一直追随自己的旧属不离不弃,多为他们着想,尽力满足他们的需求,就能为自己在所有员工面前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使大家都信任并尊敬你,愿意追随你,全心全意地协助你,上下一心去开创更美好的未来。

反之,倘若管理者无情无义,以“狡兔死,走狗烹”的方式来对待旧属,就只会令人心寒,让下属人人自危,如此一来,下属多会对你敬而远之,谁会肯用真心真意地协助一个无情无义的人呢? PJYt/Y+sN8CEh/Slsww4CzQcgSXubvDtBTanWgoO/no9k1Cys/ND6LIWgZNB9zc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