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父母在生活中总是简单粗暴地对待孩子,孩子的一些想法行为,只要是自己不喜欢的,一律用高压压制、“改造”。结果,孩子表面上对父母唯命是从,但心里却对父母感到怨恨、恐惧、不满。其实,父母应该明白,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应该认真考虑孩子的感受。如果孩子真的有问题,父母可以以朋友谈天的方式与孩子交换一下看法,让孩子心甘情愿地接受你的意见。
大刚和几个好朋友约好了,周六晚上都去同学王磊家,下下围棋,同时也商量一下升学考试的事情。吃过晚饭,他要出门时,爸爸却大声呵斥:“晚上到哪儿去?不许去,给我在家里待着!”“他去和同学商量考试的事。”一旁的妈妈替大刚解释,可是爸爸仍然声色俱厉:“升学的事和同学有什么好商量的?用不着!开家长会的时候,我跟班主任已研究定了,你只要好好念书,考高分就成了。”爸爸教训完大刚,又转过脸来冲着妈妈喊:“就是你纵容他,惯得简直不像话!在这个家,我是老子,我说了算数!”
大刚的心里难过极了,不仅仅是由于爸爸的阻拦使他在同学面前失了约而难过,也为爸爸如此的粗暴专制而难过。其实,他知道爸爸也是疼他的,有一次他生病时,是爸爸背着他跑到医院。可是,大刚就是受不了爸爸对他自己的事情的粗暴干涉。所以好多时候,他心里有事,宁愿憋着,也不跟爸爸讲,免得又招爸爸的责骂。
简单粗暴也是不文明的表现。谁都不会喜欢专制的领导或同伴。孩子对专制的父母同样也是反感的,尽管表面上可能表现得“百依百顺”。
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往往把好事弄成坏事,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事后不少父亲也后悔莫及,但由于未下大决心克服这种毛病,后悔归后悔,再遇事又旧病复发,弄得孩子见到爸爸如同老鼠见猫,何谈沟通交流,更何谈父子之爱?
自然,家长不允许孩子做的事,大都是有道理有理由的,可是没有多少道理或者干脆不讲道理的也大有人在。但是对孩子,无论是在什么情况下,用粗暴、将帅式的语言和态度只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引起孩子更激烈的反抗。
因此,不要对孩子专制粗暴,应该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想问题。要知道孩子的思维方式和成人的思维方式是不同的,爸爸应该抱着平等的态度,丢掉成年人的认识框架,以孩子的眼光来理解他们的世界,并给予引导,那么亲子关系一定会和谐得多。
对于孩子“出格”的想法与行为,爸爸要尽可能地宽容和谅解,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个体看待,不要粗暴地管制。如果你能让孩子把你当成亲密的朋友,那么你就算得上是称职、开明的爸爸了。
许多爸爸经常抱怨说,我家的孩子,你要他读书,他就要上网;你要他干点家务活,他就要去外面打球;你如果多说了他几句,他就说,你这人怎么这样烦啊!
许多孩子则经常和他们的同龄人说,我爸太烦了,我想放松一下心情,在网上浏览一下新闻,我爸看见了,非说我不好好学习,总是强行将我的电脑关了;我想去外面和朋友打打球,可我爸非得要让我把家里收拾好了才能走。
你看,同样的两件事,站在两个不同的角度,反映出来的心态却迥然各异。如果只听一家之言,他们所说的,都有他们的道理。但是,当你仔细地综合了双方的话语后,我们便会发现,这里面缺乏的就是沟通与理解。
在家庭生活中,作为父亲,你也许不知道,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正处在成人感迅速增强,但心理却并不成熟的阶段,渴望得到成人的尊重,但他们对成人尤其是父母缺少基本的信任,总觉得父母“跟自己过不去”,也因此形成强烈的的逆反心理,心灵的大门朝着同龄人开放,却对成人紧闭。这时候的男孩特别需要心灵关怀,需要理解和尊重,需要知心朋友。
如果在这个时候,做爸爸的不理解男孩所处的生理周期,一味要求孩子言听计从,百依百顺,便会产生强大的逆差。
杜伟读初中的时候,非常喜欢信息技术这门课程,而爸爸简单粗暴地禁止他“玩电脑”,要求他必须把全部精力放在学业上,并制定了严格的计划,要求他每天放学回家必做多少作业、多少遍练习。这种做法引起了杜伟的强烈不满,既然爸爸不让他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他就故意不好好学习,让成绩一落千丈,明知这样做不对,杜伟依然我行我素,他甚至喜欢看到爸爸怒气冲冲又无可奈何的样子。
所有的叛逆都来自对束缚和限制的反抗。孩子所面对的,除了他本身就有的生理与心理的束缚外,还有周围成人所刻意营建的各种限制。在从前,他无法意识这种束缚与限制,就是意识到了也无力反抗。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渐渐能够清晰地看待这个世界,一个新的自我在迷蒙中跃跃欲试。然而,成人的限制是那么的严密和牢不可摧,而成长的力量还不足以挣脱自身生理、心理和知识的束缚,这时候的孩子正承受着蜕变之苦,体会着前所未有的迷茫,所以就会产生种种叛逆的举动,目的只是想以此来显示自我的存在。
在家长指控孩子叛逆的同时,家长也正好暴露了这叛逆的根源——过度呵护所演变的压制。正是这种看似善意的温柔的束缚,让正在成长中的孩子无所适从。所以爸爸们在指责孩子不听话的同时也应该反省一下自己,是不是束缚了孩子的身心,是不是没有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和足够的理解。
要知道,叛逆并不是什么不可原谅的错误,也不是什么无法解决的难题。爸爸们要做的是帮助孩子,而不是让他们远离父母,远离家庭。
那么,如何教育好叛逆期的男孩呢?
首先,要和孩子建立一种和谐关系,关系比教育更重要。爸爸要在建立这种关系的过程中,能够给予孩子被爱,被尊重,被理解的感觉。
第二,爸爸要获得自我成长,伴随孩子一起成长,在自我完善的过程中,给孩子树立一个榜样,这样更能获得孩子的认可,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改变不良行为。
第三,要找到多种方式教育孩子。青春期男孩的叛逆,主要体现在他不愿意接受家长的给予,尤其是强硬性的指示,如果爸爸能够通过其他方式,而不是单一的责骂甚至殴打,让孩子明白他该怎样做,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青春期的男孩看似长得高高大大,但如果爸爸只是关心男孩的学习成绩,而对他的心理健康关注不够,或过度庇护,或是男孩的生活环境比较压抑,那么男孩在青春期的成长就会有各种障碍。
孙辰是一名初一的学生,看他的外表,个头虽高,却细胳膊细腿一点也不强壮;他戴着一副近视眼镜,头发乱蓬蓬的,总是低着头,不喜欢与人交流,沉默寡言。
孙辰为什么会这样呢?心理咨询发现,原来孙辰的爸爸和妈妈都是那种说话高声大嗓的外向性格,他们从不考虑孙辰的感受,使得孙辰感到在家里没有话语权,无处发泄心中的不满。久而久之,孙辰便养成了不喜欢与人交流,沉默寡言的习惯。
另外,孙辰的爸爸因为从事影视工作非常忙,很少关心儿子。父亲一两周才与孙辰见一次面,有时几个月也见不到父亲。而且每次见面,父亲都是满脸严肃地“审问”他最近的学习情况与表现,而这些情况多半是令父亲不满意的。可以说,孙辰从没有体验过什么是“父爱”,造成了他性格上的软弱。
由此可见,如果爸爸对男孩青春期的成长把握不好,或关注不够,就会影响男孩的气质发展。所以,培养男孩的气质,就要抓住男孩的青春期。针对孙辰这样的现况,关键是解决心理行为上“发育滞后”的问题。具体方法如下:
1.进行男子汉的独立性训练与培养
在家里,要将男孩当做真正的男子汉,给他独立做事的机会,独立思考自己面临的问题。家长不应对男孩过度保护,更应注意,在孩子上小学前就要及早给他独立自由的活动空间,要有自己的小房间,从形式和内容上都要独立起来。
2.遇事多让孩子自己拿主意
对男孩应更注重培养领袖素质,这对其独特个性的形成非常重要。爸爸不要替男孩安排他学习和生活的细节,不应要求男孩唯唯诺诺,而应尽量教他学会自己拿主意、作决定,锻炼果断决策、组织和指挥别人的能力比什么都重要。
3.对青春期的孩子给予尊重和理解
处在青春期的男孩尤其缺少倾诉内心和宣泄情感的机会,爸爸与之促膝倾谈比指手画脚高明一千倍。爸爸一定要经常与男孩进行心理沟通,并避免老人过度对其溺爱;使男孩善于敞开心扉,开朗直言,而不要成为窝窝囊囊、沉默寡言的“闷葫芦”。
总而言之,在男孩的青春期,父亲是他在家庭中的导师,父亲应该为男孩的成长擎大旗。父亲要能够与儿子玩得到一起、谈得到一起,以身作则,建立良好的父子关系,才能引导男孩。
生活中,有许多爸爸为了纠正孩子的缺点,总是先情绪激昂没完没了地责备孩子。有的爸爸最初怕“不骂就不知悔改”而责备,后来因“打不听,骂不灵”而苦恼,最后又认为“不可救药”而放弃不管了。
如果爸爸总是责骂孩子,任何孩子都会产生反抗心理。正如能力法则所认为的那样,若给孩子以反复的刺激,就会使孩子逐渐形成“逆反”的能力。这就像是常用一种药物,人体就会迅速产生抗药性,不久这种药就会对病毒完全不起作用。同样,对孩子越是一味地责备,其反抗心理就越强,最终父母还是以屈服于孩子而告终。
既然如此,何不换一种方法教育孩子呢?教育学家建议父母尝试一下感化计,以情动之。比如,在男孩犯错误时,不要只责备他,而是多反省一下自己,这样才能让孩子自我醒悟,达到教育的目的。
克里斯18岁了,刚拿到驾照。
一天早上,父亲要克里斯开车送他到离家较远的市区去办事。克里斯非常高兴地答应了,因为他不但可以开车,正好还可以转一圈。
他开车把父亲送到目的地,约定下午2点半再来接他,然后就去看摇滚演唱会了。等最后一首歌唱完的时候,已经是下午4点了。这时,他才想起与父亲的约定!
当克里斯把车开到预先约定的地点时,看见父亲正孤独地站在路口。克里斯心里暗想,如果父亲知道自己因为看演唱会而不守信用,一定会非常生气。
克里斯低着头走了过去,先是向父亲道歉,然后撒谎说,他也想早点过来,但是车的引擎出了一点儿毛病,需要修理,维修站的工人们花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才修好。
听完儿子的话,父亲看了他一眼,说:“克里斯,你觉得有必要对我撒谎吗?”
“什么?不!我说的都是实话。”克里斯争辩道。
父亲再一次看了看儿子,“当你在约定的时间没有到来时,我就给维修站打了电话,他们告诉我你没有去。所以,你的车子根本就没有出毛病。”听了父亲的话,克里斯羞得满脸通红,他低着头向父亲承认了看演唱会的事实。父亲认真地听着,脸色变得更加难看。“我现在不是生你的气,而是生我自己的气。我觉得自己很失败,因为我养了一个说谎的儿子。我现在要从这里走回去,好好反省一下我这些年来做的错事。”
克里斯的道歉并没有使父亲改变主意。
父亲开始沿着尘土飞扬的道路行走,克里斯迅速地跳上车跟在父亲后面。克里斯一路上都在忏悔,告诉父亲他是多么难过和抱歉,但父亲只顾着走路,根本就不理他。
17英里的路程,克里斯以每小时3英里的速度一直跟着父亲。
17英里的路程里,看着父亲遭受肉体和情感上的双重折磨,这是克里斯生命中最难忘的一次经历。然而,它同样是生命中最成功的一次教育。自此以后,克里斯再也没有对父亲说过谎。
克里斯对父亲撒了谎,父亲是完全有理由狠狠地责骂他一顿的,可父亲却没有那样做,但他反省自己的行为,要比一万句责骂更有效。克里斯被感化了,因为这次经历,他一辈子都不会再想对父亲撒谎。
在教育孩子时,我们常用的方法就是晓之以理,那么何不试试动之以情呢?冗长的说教只会让孩子产生“听觉疲劳”,不如以真情实感打动孩子、感化孩子,这样孩子才能真正地痛改前非。
孩子听你的话,如果是因为你人高马大,那么就是你教育的失败;如果您放弃权力,放弃您的优越感,那么您得到孩子的信任和尊敬的机会就更大。这才是真正有效的教育。
其实,男孩与爸爸之间的隔阂往往是爸爸自己造成的。你把自己凌驾于孩子之上,不管对错全要孩子接受,孩子怎么会服气呢?他会这样想,为什么我做错事要挨打,爸爸做错了事却没人罚?就凭你比我大吗?父母们这样做,压根就没有考虑过孩子的感受,从心理上分析,这是父母在显示自己作为父母的权利,标榜自己作为父母的身份、年龄与体力,而弱小的孩子当然抗争不过。结果,孩子就只能用沉默或是叛逆来反抗。这种亲子间不平等的交往会导致亲子关系急速恶化,甚至会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有一个中学生在日记里写道“在家里,我没有幸福的感觉,最近常常会有离家出走的想法。”
他的爸爸说:“儿子小时候很乖,不管大人如何打骂,从来不顶嘴。”
他的邻居说:“这父子俩现在根本不说话,难得说几句话也会很快就吵起来,接着便听到爸爸大声斥骂儿子的声音。”
他本人说:“我中考没考好,爸爸想让我花些钱去重点高中,而我想去普通高中学习,因为这个,我们之间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激烈争吵;我喜欢打篮球、踢足球,可是,爸爸从来不让我出去玩,整天就知道让我学习、学习。他根本就不尊重我的自由,我真的不想再看到他了,还是外面好,至少没人整天管着我。”
这父子俩矛盾爆发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做父亲的压根没有站在儿子的角度上考虑问题。他尚不觉得儿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不觉得他应该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判断力,不觉得他需要发展自己的兴趣和愿望,他一味地以自己的尺度来限制孩子,这样非但管不好孩子,反而会让孩子滋生对立情绪。所以,在教育男孩的过程中,爸爸必须放下架子,成为孩子的玩伴和忠实的朋友。要知道,教育的本身意味着伴随和支持。
给爸爸们提几条建议:
1.让孩子天天快乐
让孩子天天快乐是父母的一种感情投资。一个人轻松愉快地做事情,就会“乐而不倦”,有使不完的力气。如果爸爸能够让孩子“兴高采烈”去活动,孩子就会成天都高高兴兴地成长。
2.做一个可亲可敬的父亲
父母在家庭内部实行民主平等,孩子就会心理健康。调查表明,民主协商型父亲与独断专制型父亲相比,前者培养出来的孩子更通情达理,受同伴欢迎,能与人友好相处,乐于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