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PART 3
爸爸轻轻蹲下去,儿子才能慢慢站起来

如果你爱孩子,就请放下你的高姿态

很多爸爸常困惑地问:“为什么孩子有话不愿意对我说?”其实原因就是爸爸们总是爱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因此孩子们尊敬他们,但却无法理解他们,总觉得跟爸爸缺少“共同语言”。如果爸爸期望孩子能够接受自己、接近自己,那么就必须要放下高姿态,在家庭中建立起民主、平等的良好气氛。

在美国,父母们认为,大人必须平等地对待孩子,和孩子成为好朋友,才能成为称职的家长,才能教育好孩子。我们可以看一下,一位美国爸爸是怎样教育他的孩子的:

弗兰克是美国阿肯色州的自由职业者,他在教育孩子方面下了很多工夫。他说自己一直在努力为孩子提供一种民主的家庭气氛,他和孩子的关系就像朋友一样友好亲密。

对孩子的平等姿态是良好沟通的开始,他将孩子描述理想的作文保留下来,将孩子们的学习成绩、身高等按逐年变化绘制成曲线图,从小就教他们唱歌、游泳、划船、钓鱼,带他们到博物馆参观、看展览、看歌剧,有空还带他们到大自然中去呼吸新鲜空气……

在各种活动中,他不会因为自己是家长就不容置疑,摆出什么都对、什么都懂的样子,而是尽量去做能给予孩子知识和欢乐的最知心、最亲密、最可信赖的朋友。遇到比如搬家、换工作、买车之类的事情时,他就会召开家庭会议,与妈妈一起和孩子商量该怎么做;还组织家庭音乐会,并将每个人唱的录制在磁带中。由于家庭气氛民主和谐,孩子们生活得无忧无虑。这样,他的孩子有事就会跟爸爸妈妈讲,从不在心里放着,出门说“再见”,进门先打招呼,做饭当帮手,饭后洗碗擦桌扫地;平时买菜、洗菜,给父母盛饭、端汤、拿报纸、捶背;有时父母批评过了头,他们也不会当面顶撞,而是过后再解释。他常对孩子讲:“我们是父子,也是朋友,我和妈妈有义务培养教育你们,也应该得到你们的帮助,你们长大了,会发现我们有很多的不足之处,发现我们很多地方不如你们,这是正常的。因此,我们要像朋友一样互相谅解,互相帮助。”

在这个美国家庭中,不管是家长,还是孩子,都是平等的,孩子提出的看法,爸爸妈妈都认真考虑,有道理的就接受;而爸爸妈妈的想法也都和孩子讲,共同商讨。这样,就让孩子觉得自己在家里有地位,受重视,所以也就对家庭更加关心。

如果中国的父母也都能这样运用对等手段与孩子相处,也许就不会有那么多家庭问题了。家长与孩子之间不应是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而应像朋友一样平等、自由。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家长要完全迁就孩子,好爸爸还是要负起引导的责任。

适当放下威仪,主动向孩子请教问题

中国的爸爸们总喜欢在孩子面前表现出全知全能的样子,生怕露出不懂的地方,让孩子看轻了自己。其实这样辛苦地维持自己的威严是没有意义的,如果你能放下“威仪”,主动向孩子请教一些事情,你们的关系将会更亲密。

晚饭后,乔依一直在摆弄那个坏掉的音响,可弄了半天还是没有修好。这时乔依13岁的大儿子汤姆从楼上吹着口哨跑了下来,看他的打扮似乎正准备出门去玩。“汤姆!”乔依叫住了他,“过来帮我看看这个音响,再修不好就得换了!”“爸爸,您是让我帮您修音响吗?可是我以为——真是太难以置信了!您从来都不会找我做这种事的。”然后在父亲略显尴尬的目光里,汤姆迅速脱下外套蹲下来和父亲一起研究那个音响。“您看!这个导线接触的不太牢固,我猜毛病就出在这上面!”乔依惊讶地看着自己的儿子,“你怎么会懂这么多呢?你知道,我一直把你当成小孩子!”汤姆愉快地笑了,“爸爸,我不是告诉过您,我参加了学校的电器小组吗?以后家里的电器坏了,需要帮忙时就请您说一声,我会非常愿意和您一起干活的!”从那以后,乔依发现儿子变得懂事了很多,看到父母做家务事时,他会礼貌地问一声:“需要我帮忙吗?”而且汤姆还买了一大堆物理方面的书籍,有空就坐在房间里研究,现在汤姆已经成为了家里的“电器专家”,老师告诉乔依说汤姆现在上课时变得“很认真”。

乔依第一次向儿子汤姆请求帮助时,我们可以看到汤姆感到十分惊喜,他立刻放弃出去玩的念头,留在家里陪父亲修理东西。13岁的汤姆非常骄傲,父亲的求助让他看到了父亲对他的信任和依赖,这种感觉甚至成了他学习和进步的动力。所以为人父母的你何不放下架子,向孩子请教一些东西,你会发现不再需要唠叨、不再需要责骂,你的求助就使孩子变得更懂事、更乐于学习。

我们应该明白每个孩子都希望“做自己的主人”,他们都希望从自立与帮助他人中寻求到自我存在的价值。所以,爸爸们不妨试着扮演一下弱者,给孩子责任心与能力以最好的鼓励与赞赏。

其实扮弱者并没有什么为难的,你可以不时地叫孩子教给你一些东西,比如:怎样收发邮件,如何解答这一谜语等;也可以叫孩子帮助你做一些与研究有关而你又没有时间去做的工作。例如,叫孩子调查最完全、最可靠、最畅销的价值在2500元左右的冰箱,或者研究市场上最好的洗衣机,或找出一段为了达到市中心的某一地点而避免遇到修路或交通堵塞等现象的最佳线路,或叫孩子核对一些所调查的事实和资料再给你一个结论。孩子决不会认为这些工作枯燥无味,他们一定会满怀希望地认真工作的,这不仅使孩子得到了一个锻炼机会,也会使孩子因“爸爸需要我”而感到幸福。

进行美丽沟通,向孩子展示真实的自己

很多爸爸常抱怨很难和儿子沟通,其实不是孩子难沟通,而是爸爸的要求是不公平的:他们要求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但却不愿意向孩子敞开自己的心扉。教育学家认为,如果父母能够多向孩子袒露真实的自己,那么孩子一定会被父母打动,实现良好的亲子沟通。

一些爸爸在与孩子交流时会说:“你到底怎么想的?你为什么要这样做?”或者干脆说:“不要那样做,听我的不会错!”事实上,爸爸们的这类说教往往不能让孩子接受,他们会想:“你们高高在上,只懂得对我说教,你根本就不理解我!”爸爸们应该明白,这种单向的交流,单向的沟通是不够的,爸爸也应当向儿子敞开心扉,让孩子知道你的所想所感,只有这些真挚的东西才能教育孩子,让孩子乐于接受。

想要感化孩子,就要让孩子看到你真实的一面,因此爸爸们不妨试试以下两招:

1.把你的喜怒哀乐表现出来

一些爸爸总是习惯在儿子面前藏起自己的情绪,其实这样做反而会和孩子产生距离感,如果爸爸能把真实的自己呈现给孩子,那么,孩子一定会更愿意接受你的教导。

孩子遇到烦恼、失败与挫折,或者与爸爸发生矛盾时,爸爸不妨利用这个机会,坦诚地将自己的喜、怒、哀、乐种种情绪倾诉出来。

有一个孩子读书不用功,甚至连作业也不愿做,爸爸无论责备或鼓励,都是徒劳。孩子总是将爸爸的话当作耳边风,每日放学回家,不是躺在床上睡觉,便是玩手机。

一天,爸爸又是苦口婆心地劝孩子专心做作业,孩子仍然是一边做,一边玩。爸爸看到孩子爱理不理的态度,愈说愈气愤,越说越失望,最后,无奈地对孩子说:“是爸爸不好,爸爸没有用,爸爸以后不会再向你唠叨了。”然后默默地返回自己的房间。

想不到孩子听到爸爸这番发自内心的话后,反而感动起来,走到父母的房间,低着头对爸爸说:

“爸爸,我错了,我以后会很用功地读书,不会再令你和妈妈伤心了。”

显而易见,有时用这种表现内心难过的真挚态度教诲孩子,比说教或责骂会来得更有效。

和孩子交心,就得让他知道,孩子的喜怒哀乐也就是妈妈的喜怒哀乐,这一点在亲子沟通中是不容忽视的。

2.跟孩子谈谈自己的经历

爸爸们不必刻意呈现最好的一面,也可以将自己失败和挫折的经历向孩子坦言相告:自己曾有过什么抱负、梦想与目标,曾经因为自己所犯的错误而付出过多少代价,怎样由许多失败、痛苦,而累积到经验,终于走向成功的道路,等等,这一切的一切都可以向孩子尽情倾诉。

有一位父亲,幼年时代家境清贫,最后凭自己的努力完成了大学课程,成为一个出色的医生,他这样告诉孩子有关自己的奋斗史:

“爸爸中学毕业后没有机会再继续读高中,只有一边工作,一边自学,有时假日和晚上的睡眠时间也要用来温习书本。爸爸还要储备一笔生活费给家里人,然后辞去工作,专心应付考试,最后才读上了大学。”

孩子很专注地听了父亲的经历,并从中受到了深深的触动。

总之,沟通应该是相互的,不要以为把自己的见解和要求说给孩子就是沟通,你还应该让孩子更多地了解你。

向孩子敞开心扉,多谈谈自己的梦想、成功和失败,这样做不会降低你身为父亲的威严,只会让孩子更尊敬你,更爱戴你。

对孩子扮弱,让男孩从小就学会关爱

爱心是孩子心理健康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尤其在儿童时期,孩子的身心发育最为迅速,是最关键的时候。因此,在这个阶段呵护孩子的爱心,对塑造他们的良好性格和健康行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现在的许多教育方法更多的是关注孩子的智力开发,却往往忽视了孩子品德的培养,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现在许多孩子在被教育的时期是处于感情教育的荒漠之中的。爱孩子不是只要让他吃好、睡好、学习好就可以了,还要让孩子心存爱意,关心父母和他人。

有位爸爸是一个教育工作者,但在教育自己孩子的问题上,却困惑不已。儿子是他的骄傲,夫妻俩一直无微不至地照顾孩子,孩子小的时候,家里经济条件不是很好,夫妻俩用省下的钱给孩子买营养品,吃鱼或排骨的时候夫妻俩就看着孩子吃个够,自己才动筷子。他们省吃俭用给孩子买钢琴,买电脑,请家教,他们常对孩子说的一句话就是:“不用担心我们,爸妈是大人,你只要生活得幸福,我们就幸福了!”后来孩子进了重点中学,成绩也很优秀,然而这孩子却有个毛病,不会关心大人。有一天,妻子出差,爸爸和儿子留在家里,八点多钟时,他的胃病犯了,疼得直冒冷汗,他勉强从床头柜里摸出一瓶胃药,然后让客厅里的儿子帮他倒杯水,没想到孩子对他的呻吟声毫不理会,反而不耐烦地说:“你不会自己倒呀,我还得写作业呢!”这一刻,他感到自己的心比胃还要疼。

孩子的做法多么令人痛心,然而这一切究竟该怪谁呢?很多父母也像这位爸爸一样,认为爱孩子就该是无私的、奉献一切的。其实这种想法大错特错了。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爱心是最宝贵的,孩子的爱心必须从小开始培养,因此引导孩子的爱心也是父母对孩子应尽的义务。

5岁的罗尼跟同龄的孩子一样,喜欢吃汉堡,喜欢喝碳酸饮料,喜欢各种新奇的玩具。爸爸因此也把他当成一个除了吃喝玩闹之外,其他什么都不会的小孩。不过,一次意外的机会让他彻底改变了这种想法。

那一年,罗尼家搬到了一个新的城市,罗尼也进了一所新的幼儿园。一个半月后,幼儿园要开家长会,罗尼爸爸也在被邀请之列。去幼儿园的路上,爸爸开玩笑地对罗尼说:“怎么办啊?爸爸还没有完全适应这个城市,在你们幼儿园里,爸爸更是一个人都不认识,到时候你可要帮我啊!”

没想到罗尼一本正经地说:“没问题,爸爸。我认识那里所有的老师和小朋友,包括每天接送小朋友的爸爸妈妈。”

爸爸看他认真的样子觉得很有趣,但他也只是笑笑,没有放在心上。

到了幼儿园,罗尼开始履行他的承诺,他尽责地陪爸爸到会议室,严肃地把爸爸介绍给园长和其他老师,又认真地向爸爸介绍了幼儿园的每一个小朋友,最后告诉爸爸小朋友们的名字以及哪位是他们的爸爸或妈妈。

接着,罗尼把爸爸带到一个沙发面前,给他端来了一杯果汁,“爸爸,你先坐在这儿别到处乱走,我去趟卫生间,一会儿就回来。”

罗尼爸爸坐在沙发上,欣喜地看着突然间长大的孩子,他突然明白了一点,在孩子面前偶尔扮演弱者的角色,实际上是对孩子责任心最好的鼓励与培养。

这真是一个温馨的小故事,爸爸的一个小玩笑,让他看到了孩子懂事、负责任的一面。世上没有不爱父母的孩子,如果你希望得到孩子的关爱,那么至少先要让孩子知道你是需要他的关爱的吧!如果这个故事中的爸爸不是扮出需要帮助的样子,他的儿子又怎么会主动去照顾他呢?看来能否让孩子有关爱之心,关键还是在于家长的引导。

生活中,很多父母都会发现这一点,你小小的孩子是乐于充当你的保护者的。如果停电时,你拉住孩子的手告诉他你很害怕,那么孩子一定会故作勇敢地抱着你:“爸爸不要怕,我来保护你!”曾经有一个很顽皮的孩子,他的父母对他的任性不懂事一直无可奈何。有一次,爸爸要出差,就告诉孩子说,“你长大了,爸爸出远门后,你要照顾这个家,妈妈很柔弱,你要像男子汉一样保护她。”结果父亲回来后惊讶地发现孩子变了个样,他为爸爸拿拖鞋、揉腿,据说在爸爸出差的日子里,他每晚睡前都要检查门窗是否锁好,还常为妈妈倒茶、帮妈妈干活。这位爸爸为儿子的转变而惊喜,同时他也认识到这样一个道理:孩子对父母的关爱之心是需要培养的,是需要家长去引导的,不能只向孩子付出爱,而不向孩子索取爱。

耐心倾听,了解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

爸爸们经常会因为孩子感觉到苦恼,因为男孩会莫名其妙地犯一些错误,当然这里说的“莫名其妙”是大人们觉得不可思议的。但是如果了解了孩子的内心真实想法,或许爸爸们才会觉得这些犯错是有情可原的。但是,男孩的思想有着很大的跳跃性,并不是爸爸能够随时掌握清楚的,尤其是对于孩子的“调皮”,爸爸们往往会觉得很无奈。

如果在爸爸不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或者是不明白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做的时候,不妨停下自己的嘴,然后认认真真地做一次孩子的听众,认真地聆听孩子的“理论”,或许当你听完孩子所说的话之后,你会突然间恍然大悟。原因很简单,孩子是天真纯洁的,他们不会在语言上掩盖自己的内心,往往是怎么想的就会怎么说,怎么想的就会怎么表达,这样一来爸爸们也就能够了解清楚事情的前因后果了。

今天,强强主动找到爸爸,说想要和爸爸好好谈谈。作为爸爸,程广斌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好好跟儿子谈心了,因为自己最近工作实在太忙。

程广斌先是问强强,最近在学校学习怎么样,和同学相处得怎么样,强强都很认真地回答了。停了一停,强强说道:“爸爸,我是不是最近犯了什么错误,你都好几天没好好跟我说说话了。人家小伟的爸爸每天晚上都会给他讲故事,还会很关心他的功课,可是爸爸好像有4天没看过我的作业本了。”程广斌知道这几天的确对儿子关心有点少,但是也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听着孩子的“抱怨”。

“爸爸,最近我们的语文老师换人了,开始是黄老师,她好像回家了,然后就换成了王老师。但是我不喜欢王老师,他说普通话都说不清楚,怎么教我们呀,所以……”儿子停了一下,好像突然想起了什么,接着说道,“爸爸,我说了你别生气好不好,”程广斌笑着点点头,儿子继续说道,“所以这次语文考试我考得不好,不是我不认真地学习,爸爸,是因为我有的时候真的听不清楚王老师说的是什么。”程广斌听完儿子强强的话,心中很是高兴,因为他终于明白儿子今天跟自己谈心的目的了,也明白了儿子现在的困惑。

程广斌对儿子说道:“儿子,爸爸这几天的确太忙了,没关心强强的学习,是爸爸的不对,以后爸爸即使再忙也会看强强的作业的。还有强强这次语文考试考得不好,爸爸一点也不生气,因为强强很诚实,能够主动告诉爸爸,爸爸就已经很开心了。只是,强强不要因为王老师说普通话说得不好,就不喜欢他,这样一来怎么可能还会学习好他教的课呢?至于你说的听不清王老师的普通话,爸爸会向学校反映一下,估计老师也会改进的。”

通过这次聆听孩子的观点,程广斌发现孩子真的在慢慢地长大,他的思想也在慢慢地成长。之后,父子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的亲密了,强强只要是有事情都会主动跟他讲,他也会对孩子的观点作出评价。

对于一件事情的描述,大人们可能会添油加醋,但是孩子是不懂得完善托词的。所以说,当爸爸们聆听孩子的话语时,他们会感觉到爸爸是在关注自己,便会更加愿意表达自己。当然,做好孩子的听众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首先需要的恐怕就是爸爸们的耐心了,如果你失去了耐心,还不等孩子将话讲完就打断孩子的言论,那么孩子会更受打击,这样还不如在一开始就不听孩子怎么讲呢。所以说,对待孩子,爸爸要耐心地聆听孩子的心声,这样才能够更了解孩子的思想,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目的,并且让父子关系变得更加的亲密。

生活中,爸爸要成为孩子的听众,要注意些什么呢?

1.当孩子在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的时候,你一定要认真地去听。很多爸爸在听孩子讲话的时候,总是心不在焉,根本不知道孩子都说了些什么,甚至只是为了应付孩子。这样孩子不但在以后不会主动与爸爸交流,反而会产生不信任的感觉。因此,爸爸在听孩子说话的时候,要很认真。

2.千万不要打断孩子的话,即便孩子说得不对也不要中间插话。尤其是在孩子兴致勃勃表述自己的观点的时候,会将自己的观点都透露出来,如果爸爸们一旦打断孩子的思绪,孩子很可能会不再讲述自己的思想。即便孩子的思想出现错误,也要让孩子讲完之后再做纠正。

3.当孩子说完自己的思想之后,不管对错都要对孩子的观点做出评价。男孩在说完自己的思想之后,当然希望得到爸爸的夸奖。如果孩子的思想很好,当然爸爸们千万不要吝啬自己赞美的语言。如果孩子的思想有所偏颇,那么不妨用适当的语气趁机纠正孩子的观点,以免孩子以后会犯错。 uWFcb2v39fdtrUKVIv7ZqiWQ6pbMox6gmYe1gCMtZu8o9sygg406tTBTgWEaxUd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