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PART 4
与爸爸形成默契,教育女儿合理分工

教养女孩,爸爸一定要参与进来

在我们的家庭中,父亲们往往对于女儿的教养关注较少,这一方面是由于母亲的干涉——她们认为,对于女儿的教养,父亲发挥不了多大的作用;另一方面,父亲们自己也有困惑,他们不知道自己可以为女儿提供什么。

就女孩本身来说,她们渴望父亲的疼爱,是因为从父亲那里可以得到安全感。女孩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如能得到父亲的爱护和关心,定会感到莫大的安慰。母爱可以使人变得温柔,而父爱则使人变得刚强、坚毅。好父亲的角色是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的。

母爱与父爱对儿童的智力影响是有差异的。孩子从母亲那里可以更多地接受语言、日常生活知识、物品用途、玩具的一般使用方法等方面的知识。而父亲会给予孩子更丰富、更广阔的知识。父亲通过与孩子共同操作、探索多种形式的活动、游戏,可以培养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创新意识,促进孩子求知欲、好奇心的发展。一项追踪研究发现,凡与父亲在一起交往机会多的儿童,其智力水平更高。由此可见,“亲情关系向母性群体倾斜”,是一种不利于儿童健康发展的现象,应该引起我们家长的警惕。

一位在事业和婚姻上都屡屡遭遇不幸的女性这样回忆自己的父亲:

在我很小的时候,爸爸妈妈就离婚了,我是由妈妈抚养长大的。因为没有爸爸,我虽然学习成绩很优异,但内心深处却十分自卑——我总是不由自主地告诉自己,我是一个没有父亲的孩子,是一个被父亲抛弃的孩子。渐渐地,我开始逃避周围的一切,变得不能用理性的态度面对一切……我非常恨我的父亲!

一位女性成功者则这样描述自己的父亲:

我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绩,我认为与我的父亲有直接的关系。

我和爸爸的关系一直很好。小时候,爸爸常会想出一些好的能够消磨时光的事情,比如集邮、集币之类的事情,叫我跟他一起忙。一方面,是为了培养我的兴趣;另一方面,更是创造我们父女可以在一起的机会。我们一起玩、一起学习、一起参加各种社交活动……

爸爸无微不至的父爱让我一直生活在自信和快乐的情境中。从爸爸那里,我学到了太多东西,而这些东西,都是我成长和成功不可或缺的。我非常感激我的父亲,是他开阔了我的世界,教给我闯世界的本领。

从两位女性不同的成长经历和境遇中,我们完全可以看出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父亲是否合格,直接影响着女孩的人生。

在女儿的生命中,父亲是第一个男性,女儿对于男性的认知和理解都来自于父亲这个“范例”,而且,很长时间内,父亲这个范例是最具有权威、最可信赖的。

女孩最早的镜子就是自己的父亲,如果父亲对女儿的着装、举止等有关性别色彩的方面,毫不注意或者有所压制,女儿就会在女性气质的建立方面落后于人;如果父亲经常适时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女儿就更容易认同和重视自己的性别角色,更容易形成自己的女性魅力。

女孩更在乎父亲的评价,更渴望来自于父亲的关注和赞美。在家庭中,若能得到父亲的关注、认可,女儿更容易开朗和自信;相反,如果女儿感受不到父亲的关注和认可,女儿就会感到自己被冷落、不重要、不可爱,从而变得自卑和孤僻。

父亲是否具有责任感,是否爱家,是否果敢、镇定,是否智慧、博学,都会影响着女儿对异性最初的评价。生活中的父亲的形象,会让阅历缺乏、自主判断尚未形成的女儿产生男人都是这样的人,或者男人应该成为这样的人的想法。这将直接影响到女儿对异性的期待。

相关研究表明,父亲是女儿将来择偶的重要参照,如果父亲给女儿的印象是正面的、温暖的,女儿就会寻找和父亲近似的男性为偶;如果父亲给女儿的印象是负面的、冷漠的,女儿要么会对异性失望、对婚姻生活冷淡,要么就会走极端,男性只要对她有一点好,就可以一美遮百丑。

尽管随着女儿的长大,会有父亲之外的男性形象影响着她,但是父亲的影响却是对女儿最初的和最基本的影响。

遗憾的是,有很多父亲在女儿的成长之旅中是缺席的或者不充分的。他们常说自己太忙,而事实上,“忙”是相对的。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他们对父亲角色作用缺乏认知和重视。其实,即便真的很忙,不能和女儿成为玩伴,但只要能更多地陪伴和关注女儿,也是可以的。

爸爸正确鼓励,女儿充满前进动力

当女孩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不良问题时,爸爸们往往非常迷惑:“这孩子究竟怎么了?为什么我越是教育她,她却越倒退,而且还对我有很多意见呢?”这样的爸爸不明白,其实孩子需要的不是千篇一律的教育,而是一句温暖人心的鼓励,一种爸爸站在自己身后所给予的强大安全感。

李玉婵今年四岁了,是幼儿园中班的班长。不过,虽然她在学校里很快乐,却非常不喜欢爸爸,因为无论她取得了成绩,爸爸也不会表扬她。爸爸总说:“还行吧,爸爸像你这么大的时候,比你更厉害!”

久而久之,李玉婵有了成绩,也不会再跟爸爸说了。她还不知道,这个世界上有个词叫“负罪感”,不过,这种心态已经牢牢在她的身上扎了根。她对妈妈说:“我不喜欢爸爸!他好像是我的仇人,我做什么她都不满意!”

妈妈对爸爸说了这件事。爸爸很愕然:“怎么会变成这样?我那么说,是为了让她做得更好,绝不是为了打击她!要知道,咱们只有这一个女儿,我非常爱她!”

李玉婵嘟着嘴说:“爸爸不爱我!爸爸不爱我!”

妈妈看着这对父女,也是哭笑不得。她对爸爸说:“这件事的确是你不对。这么小的孩子,还是应该以鼓励为主,别给她生活那么多压力!”

李玉婵与爸爸之间的矛盾,就在于爸爸不懂得孩子的心理,总拿对15岁孩子的要求,来对待一个还在幼年的孩子。也许青少年通过父母的“反话”,会激起一种要强心,一定要让父母看看自己的能力;但是对于小孩子来说,他们根本没有这么成熟的辨别能力,以为父母总是打击自己。久而久之,她会对自己失去信心,更对父母的说教感到反感。

然而,作为女儿最强大、最有力的大后方——爸爸的鼓励,是培养女儿的自信心养成的必要步骤。所以,爸爸应当以正确的方式来与女儿交流。

1.鼓励女儿,让她别被困难打垮

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总会有解决不了的难题。例如幼儿园教授的算术,这对于三四岁孩子就像一座高山。了解到这一点,爸爸就不要打击孩子,千万别说“我知道你算不出来,你什么时候算出来过”。爸爸应该抚摸着女儿的头,对她说:“怎么有些困难吗?别怕,爸爸会教你的。你可以掰掰指头,那么一定会找出答案!”这样,女儿在你的强力支持和鼓励下,就会燃起攻克困难的信心。

2.以鼓励的方式消除女儿的孤独感

有的女孩在年幼时,会表现出一定的孤独感,她们不愿与其他小朋友玩,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然而在她们的心里,却又对这些充满向往,不过是被紧张与不安挡住了路。对于这样的女孩子,爸爸万万不可训斥,否则会加深她们的心理压力。爸爸可以多鼓励女儿,如果她对画画有兴趣,那么爸爸可以鼓励他,邀请好朋友来家里玩,在家里或小区的草地上画画。刚开始,爸爸可以鼓励她只邀请一个,而当她走出这一步时,就不会总是感到紧张,心态逐渐放开,与人交往的愿望逐渐加强起来,孤独感彻底消除。一旦有了爸爸这个大后方的支持,女儿的许多类似孤独、胆小的小毛病都能很快的改掉。

避免教育冲突,培养女儿爸妈要有默契

《红楼梦》“不肖种种大承笞挞”一回中,贾政为了教育宝玉,决定对其实施“笞挞”,听到消息的王夫人急忙赶来阻拦,威胁道:“既要勒死他,快拿绳子来勒死我,再勒死他。”这样的情景即使在今天也不少见,中国的父母在教育方式上自古便存在分歧,常是一个要管,另一个则要护,而这种教养方式埋下的隐患也随之诞生。

有一位朋友,他女儿从小学四年级开始就管不了了。这个小女孩长得好看,又聪明伶俐,可就是不爱写作业。每次爸爸刚说孩子两句,妈妈就已经泪儿腮边挂,气的爸爸直摇头叹息。也是因为不能完成作业,老师将孩子的妈妈叫到了学校,刚刚在她面前批评孩子两句,这位妈妈又抽泣起来,这样几次之后,吓得老师再也不敢叫家长了。所以孩子的坏毛病越演越烈。现在,这个女孩子在家里嫣然已经是女王了,天老大,接下来就是她了。前些日子,朋友自嘲似的拿来孩子的家庭作业给大家展示,皱皱巴巴的本子上寥寥写了几道题,高兴就戳上几个字,不高兴的地方就空着,然后在每篇作业的下端,是他妈妈潇洒地检查作业之后的签名,老师对此也无可奈何。一个原本聪明可爱的女孩,就这样成为让人头疼的问题生。

人从小就具有自我保护的本能,懂得“趋利避害”。当孩子犯了错,父母中一方责罚他们时,孩子会本能地寻找庇护。此时如果另一方站出来跟爱人“唱对台戏”,恰恰中了孩子的下怀。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形成惯性思维——总会有人来帮我,即便我做错了。父母对待孩子的立场分歧,容易让他们变得遇事就依赖别人,喜欢逃避,甚至养成回避性人格。

家教中一个重要误区,就是家长教育女儿口径不一,要对一块儿对,要错一块儿错,千万不要一个对,一个错。要知道,女儿太聪明了,知道怎么去钻空子。当家长们毫不隐讳地在女儿面前为家庭问题争吵时,女儿会感到迷惑,没有安全感;女儿会钻你们两人的空子;在教育女儿的问题上,夫妻一定要团结统一,分歧要在私下里解决,要让女儿确信你们在家务活、日常杂务、作息时间以及禁止打架、偷窃、撒谎等规章制度上的意见是一致的;即使一方强烈反对另一方的某些观点,女儿在场时也应作出暂时让步。

归根结底,不论爸爸妈妈在女儿的教育问题上有多大的差异性,最好彼此商议出一种处理方式。也就是说,夫妻分工教育的重点是双方该如何沟通。

1.彼此要诚心相待,爱其所同,敬其所异

夫妻志趣相同的部分,要互相鼓励,共同求进步;夫妻习惯、兴趣、态度不相同的部分,也应该互相尊重,彼此欣赏,在女儿教养上面,才可以互补,让女儿接触到不同的生活方式。但是父母有不同的意见时,必须避开女儿,私底下沟通协调,不要在女儿面前争吵辱骂,以免女儿为难,甚至无所适从。

2.不要背后向女儿私下讨好

不管有意无意,都不可以在女儿面前数落另一半的过失,更不可以明白表示或暗示自己比另一半更疼爱女儿或更为女儿设想,因为女儿所需要的是父母齐全的爱,而不是单一方面缺陷的爱。女儿对父母之中任何一个人产生成见或偏爱,都会在教养女儿方面造成不良的影响,应该尽力加以避免。

3.不要当面争执

当你看到爱人教育的方式不对时,不要当女儿的面指责对方教育的不是。即使你明知道爸爸这样做是错误的,也不要当面驳斥。避免在女儿面前指出对方错误和揭对方的短,这样能更好保护另一方的教育威信,而不会让女儿理直气壮“闹革命”。

保持家庭稳定,避免女儿出现心理问题

孩子在心理发育的过程中,如果夫妻关系不好,父母不良的情绪就会投射到孩子身上,产生不安全感和不信任感。在日后人格形成过程中,孩子就会无法面对某些情绪,出现紧张、害怕,孩子也因此会变得喜怒无常。

调查显示,一个家庭如果父母经常吵架,那么这个家庭中的孩子的心理问题往往比离异家庭中的孩子还要多。专家告诫,让孩子生活得有安全感是为人父母最起码的责任。大人不要认为感情是两个人的事,便相互攻击、谩骂,这对孩子心理造成的负面影响将终生难以弥补。楠楠的父母关系非常不好,经常在饭桌上当着楠楠的面吵得面红耳赤,吓得楠楠吃不下饭。有时候睡到半夜就听到隔壁妈妈在骂爸爸:“我瞎了眼了我,当初怎么就看上你这么个混蛋,要不是为了楠楠,姑奶奶早就跟你这个不要脸的离婚了!”随即就听到砸东西的声音。每当这个时候,楠楠总是把头蒙在被子里,枕头都不知道被楠楠的泪水打湿了多少次。

就这样,楠楠吃不好,睡不好,白天总是无精打采的,上课犯困,放学吓得不敢回家,她非常不想听到爸爸妈妈吵架的声音。终于有一天,楠楠实在受不了了,只好离家出走。

父母关系不和谐,实际是家长对孩子实施的第一种精神虐待。由于孩子年龄小,不了解导致父母吵架的真正原因是什么,而只能从自我的角度认为自己是引起父母吵架的根源,从而形成一种深重的罪孽感和内疚感。同时,他们又担心父母大吵大闹的结果是抛弃自己,因而产生强烈的、难以名状的恐惧感。这种负面情感,对孩子会造成很深的精神创伤,严重的还会造成心理障碍。据《工人日报》报道,在父母经常吵架的家庭中孩子的心理问题检出率为31.68%,离婚家庭的为30.30%,和睦家庭为18.88%。“有些家长口口声声说为了孩子才不离婚,却终日‘硝烟’不断,殊不知这种行为带给孩子的伤害更难消除。”主持此项调查的哈尔滨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教授王丽敏说,经常面对家庭“战火”的孩子,容易陷入人际交往障碍,焦虑,多疑,对未来生活缺乏信心,尤其易对婚姻产生恐惧感。

另外,父母关系不和谐,还会造成孩子厌恶自己的家,觉得家庭并不是他们避风的港湾,所以也不愿意回家。严重一些的会有早恋的不良现象发生,因为他们在家找不到安全感和爱,所以他们就到其他人身上去找,一旦遇到一个关心他们的人,他们就会很快坠入情网,就算他们不懂得爱情,但是他们喜欢接近对他们好的人,而不是整天不顾他们的感受吵吵嚷嚷的人。

很多家长可能都没有意识到,孩子不仅仅需要父母的爱,也需要父母相爱以及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因此,父母保持家庭稳定,减少冲突,不要大吵大闹,是保证孩子心理健康所必须做到的,也是培养孩子的情感专注力所必不可少的。

1.夫妻之间要相敬相爱

夫妻应该相敬互爱,而且要公开地让女儿看到这种深厚感情。比如,父亲在生活中多照顾妻子,逢年过节向他们的母亲赠送礼物,出门时给她写信等。如果女儿了解她的父母是相亲相爱的话,父母就无须更多地向她解释什么是友爱和亲善了。父母的真实情感流入了女儿的心田,从而有益于她在将来的各种关系中发现真挚的感情。

2.夫妻双方都要懂得忍让

夫妻间如果有矛盾需要解决,应该考虑孩子的心理感受,尽量控制情绪,不要随意发泄。退一步讲,如果非吵不可,也应避开女儿换个环境,或让孩子暂时离开。

3.心平气和地讨论双方之间的矛盾

父母可以让女儿知道你们之间的矛盾,甚至还可以让孩子参与进来讨论,听听她是怎么说的,不管孩子说得对与错,都不要争得面红耳赤。

4.不要拿孩子说事

有的父母喜欢在争吵时说:“要不是为了孩子,早就跟你离婚了。”这话如果让女儿听到了,她就会误认为父母的争吵是因为自己引起的,会因此产生内疚。父母一定要就事论事,不要把孩子扯进来。

没事说说爸爸“坏话”,有效解决父女矛盾

父母双方对孩子的教育态度、原则要一致,这样才不会造成教育的混乱,让孩子觉得不知该听谁的,也不知道什么才是对的。但是父母双方也可以跟孩子讲讲对方的“坏处”。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家长就喜欢用说对方坏话的方法,与孩子套近乎,谈话套出孩子的心理话。其实,妈妈如果发现女儿和爸爸存在矛盾的时候,不妨也采用以下这样的方法,成为女儿的知心朋友,一起讲讲爸爸的“坏话”,进而找到父女矛盾的根源,帮助父女俩化解矛盾。在餐桌上,妈妈给小乖盛了汤准备喂。有点烫,小乖一直喜欢温热微凉的饮食,所以妈妈暂放下,先喝自己那碗。爸爸不忍心看小乖直勾勾看妈妈喝汤的眼神,喂了口饭给她,顺口说:妈妈只顾自己喝汤。她不喂宝宝,爸爸喂。爷爷看到小乖妈有点生气,打圆场说:她爸爸开个玩笑而已。

事后,小乖的妈妈跟他们说,无论父母是对还是错,都不应该在孩子面前讲。除了让被讲的父母在孩子面前失去威信,减少孩子对其的依赖和爱戴外,最重要的是让孩子没有了自豪感和自信心。

小乖的妈妈总是在小乖面前讲:妈妈很爱你,爸爸更爱你,外婆更更爱你。目的是想让孩子感觉自己被每一个家庭成员爱着。小乖妈从来不在小乖面前讲家人的不是。不是因他们没有不是,而是不想让孩子与他们产生隔阂,对他们误解。

小乖妈表示,虽然孩子的爸爸只是开个玩笑顺嘴一说,但对于小孩子来说,分辨认真和玩笑似乎还很难。所以,她的做法就是,当女儿和爸爸发生问题时,她从不当面指责爸爸。而是等到只有小乖她们两个人的时候,才跟女儿讲讲悄悄话,说说爸爸的“坏话”,这样一来,她知道了爸爸和小乖的矛盾在哪里,然后告诉爸爸,在不知不觉中,竟然把父女俩的问题解决了。后来,小乖爸爸也改掉以前当面指责小乖妈妈的习惯,也做起了说“坏话”的说客。一些夫妻,尤其是一些离了婚的夫妻,有很多抱怨、怒气,他们常把抱怨与怒气撒在孩子身上,并在孩子面前说对方的坏话与不是,这对孩子的影响是极其不好的。她长大后会恨不跟他生活的那一方,这对大家都不好。生活要继续,有矛盾就解决矛盾,但不要把矛盾转移到孩子身上。

所以,有很多教育专家都主张,夫妻双方都要多在孩子面前为对方开脱。这样,孩子才能体会到父母双方对自己的爱和关心。这和妈妈在女儿面前说爸爸的“坏话”为引子,找父女之间的矛盾其实是一个道理,只不过是方法不同。毕竟,孩子太小,妈妈要是直接去劝和,那孩子可能会觉得妈妈和爸爸是一伙的,然后跟妈妈也敌对了起来。只有妈妈先打入“敌军”内部,才能帮助爸爸有效地解决与女儿之间的矛盾。

具体方法有:

1.妈妈可以先以弱者的身份,从女儿这儿博取同情:如果女儿跟爸爸闹了别扭,妈妈可以一脸委屈地跑到女儿面前,然后告诉女儿,自己跟丈夫也经常发生争吵,丈夫老是怎样怎样……等博取女儿的同情之后,听到女儿很认真地诉说着爸爸的“罪行”时,妈妈再一一加以解释,这样就能有效地化解父女之间的矛盾。

2.妈妈在跟女儿说丈夫“坏话”时,要把握好度,不要适得其反:有些妈妈不擅长说爸爸的坏话,说着说着就容易“入戏”,真的把爸爸的一些缺点、陋习给暴露出来了。这样,就说得过火了,只能让女儿越来越讨厌爸爸。所以,妈妈在说“坏话”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度,把帮父女解决问题当作与女儿谈话的中心问题。 RHpZirHRSeX1X8PKZqHzKdaD9rL7IrYMp6HNr3wtF9gWtQkjKsoVAkqKDypKnxU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