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PART 2
关注女孩内心动态,别让小公主害了心理病

消除诱发因素,带女儿走出忧郁心境

跟男孩子不一样,小女孩总有些小忧郁。有时候是内向、孤僻,有时候是爱哭爱闹。除此以外,女孩子还会出现心理压抑的现象,表现为缺乏自信、情绪不稳定。另外,有的小女孩还依恋成人。现在有的父母由于经济条件较好,所以就选择把孩子抚养和寄养在私人家里。因为孩子从小没离开过成人的怀抱,所以适应环境的能力比较差,从而导致不合群。比如,进入幼儿园以后爱哭闹,有的甚至出现神经紊乱现象:哭叫着要小便,却硬是不肯尿在便盆里,刚拿掉便盆就尿裤子。平时不和孩子们玩耍,情愿一个人,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比较困难,这就是忧郁心理比较严重的症状。

真真家只有她一个孩子,但是爸爸长期在外地工作,很少回家,妈妈每天都在上班,也没时间照顾她,为此父母请了一个小保姆来照看真真。刚刚几岁的真真本应是在父母怀里撒娇的幸福时期,但是她每天只能孤独地和玩具做伴,在幼儿园也不愿意和小朋友多说话,看到别的小朋友的爸爸妈妈来接他们,她更加感到孤独了。

这样的日子,真真一个人过了整整两年,真真该上小学了。在上学的第一天,当真真看到那么多陌生的面孔时,却吓得直往妈妈怀里钻,还一直喊着:“妈妈,我不上学,我要回家。”在上学的日子里,真真也从不与同伴一起玩,上课时从不敢举手发言,老师提问时,她嗫嗫嚅嚅,同伴在一起开心地玩时,她总缩在旁边不出声,郁郁寡欢……

具有忧郁心理的孩子最缺少的是朋友,妈妈更应该倾注爱心,努力帮助孩子消除忧郁感,陪孩子一起走出心理忧郁。在平时的时间里,妈妈不妨和女儿一起做做游戏,或是主动与他们交谈,耐心倾听她们的诉说,力求成为孩子眼中充满孩子气的、能善解人意的长辈或大朋友。另外,有忧郁性情的女孩,通常言语及认识方面表现得会有些异常,不爱与其他人接近、交往,对别人的呼喊没有反应,也不跟人打招呼。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和行为异常,对亲友无亲近感,缺乏社会交往方面的兴趣和反应,不爱与伙伴一起玩耍。而且这样的孩子不会关心别人。所以妈妈要针对孩子不同的情况,相应地采取不同的措施。

假如说你的女儿是由于能力、智力或身体素质不如同龄人,遭排斥或讽刺后形成忧郁,妈妈则需要帮助她们重新树立自信,鼓励她们多和同伴接触,并积极参与同伴的游戏活动,消除她们的自卑感。这样才能重新激发孩子的主动性,使孩子从忧郁心境中走出来。

无论是怎样的一种情况,妈妈首先都必须要懂得孩子的心理,在孩子最需要关怀、照顾的时刻,千万不要忽视孩子的反应,对孩子施与更多的关爱与关心,满足孩子感情和心理上的饥渴,尽量能做到与孩子心心相通。只有适时地搭建起心灵相通的桥梁,孩子才能够健康、快乐、幸福地成长。

排解女孩忧郁的心理,妈妈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1.拿出时间多陪陪孩子

现在很多的家长因为需要工作,很少有时间陪陪孩子,他们认为提供给孩子充足的物质条件才是最重要的,殊不知,孩子是很需要爱的。长此以往,孩子由于孤独,就会变得孤僻、忧郁。所以,无论再怎么忙,也要把孩子的问题放在第一位。

2.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改善家庭成员间关系

要想女儿活泼开朗,首先应当让她感受到家庭的其乐融融。因此,妈妈和爸爸应该努力做到和睦相处、互相体谅,给女儿一个祥和、安全的家庭交往环境,尽量不在孩子跟前过多地暴露夫妻双方的分歧甚至争执,避免给女儿的心理带来阴影。

3.为孩子创造与外界交往的机会

妈妈要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女儿与同伴多交往。比如说,可利用节假日多带女儿到公共场合玩或常带孩子走亲戚、访朋友;也可以请女儿的小伙伴到家中来和孩子一起玩。在这些活动中,有意识地增加女儿与人交谈的机会,让她感受到与人交往的快乐和幸福,从而走出孤僻、忧郁的心理。

寻找孤独内因,引导女儿融入人群

关心和被关心是人类的基本需要。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我们随时需要被理解,被接受,被认同,但是现在的孩子们,缺乏兄弟姐妹在一起玩乐的友爱,所以大都养成了很“独”的性格。这样的孩子,在青春期如果依然独来独往,没有可以在一起分享快乐、分担烦恼的同学和伙伴,成年后,她的心理就有可能出现问题。

女孩子的性格本来就有些内向和怕羞,有时候,她们宁愿让电视、电脑、电子游戏陪伴着自己,也不愿意主动伸出双手交朋友。在这种情形下,妈妈的态度,可以给她们一些积极的影响。

儿童教育专家详细分析了不同类型的孩子有孤独倾向的原因,当我们面临类似的情况时,就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给予孩子恰到好处的帮助。

不合群的原因之一:常受到指责和呵斥

这类孩子通常有过说错话或做错事而受到指责和呵斥的经历,她在一次又一次被否定之后,会不知所措,认为自己不如别的小朋友聪明,与其说错话,还不如沉默。

妈妈对孩子应多加鼓励,尤其对于她的优点、正确的行为要时不时地给予夸奖。即使她做错事或说错话时,也应委婉地告诉她错在哪里,应该怎么做。同时,可以先帮助她邀请一些小朋友来家里玩,渐渐地,让小朋友也能接受她进入他们的集体,从而让孩子能树立足够的信心进入交际圈。

不合群的原因之二:过多地得到父母的保护

如果孩子在父母面前活蹦乱跳,而对外人却沉默寡言,那么多半父母是她生活中的代言人。没有父母,孩子就好像和世界失去了联系,父母的行为在无意中纵容了孩子孤僻性格和挫败了她独自面对世界的能力。

首先,妈妈要调整与孩子的关系。鼓励孩子和周围的叔叔阿姨们打招呼,注意礼貌,而且听了大人们说了些什么,也可以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同时要给孩子创造一些条件,譬如她想吃巧克力,父母可以给她钱让她自己去买,如果她不想去,就吃不到。直到她愿意去做,并且从中发现这是很容易做到的。

不合群的原因之三:固执和倔强的性格

有的不愿意交际的孩子很有性格,他们拥有的意志和小动物一样顽固。在成人面前,她们不愿意开口,但是她们能认真地听并理解大人说的话,比其他孩子更能准确地判断所发生的事。这样的孩子更希望和她在一起的小朋友对她言听计从,被她呼来唤去。而他们有时不愿意开口,多半是骄傲的个性使然。

妈妈要让孩子掌握足够多的交际技巧。一方面,要鼓励孩子和大家友善交往;另一方面,在孩子出现矛盾时要及时化解。要告诉孩子多看到小朋友的优点,对小朋友有意见时应尽量悄悄地和她们说,并且态度要温和,还要说出理由,这些适用于成人世界的交往规则,孩子同样应该了解。

卸掉心理包袱,帮女儿缓解内心压力

生活中,成年人常常会抱怨生活节奏快,压力大,内心总处于紧张忧虑之中,却不知道在小女孩稚嫩的肩膀上,同样背负着沉重的压力。现在的孩子们,物质条件无可挑剔,可也有他们的烦恼,学习要好,表现要好,吹拉弹唱也样样都要好,难得有轻松的时候。女孩子的心思又重,什么时候一掉队,总会有“父母不满意、老师不喜欢”的担忧。所以,每遇到她们认为是“重大考验”的事情时,心中总是忐忑不安。

这种情况,有些细心的妈妈也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怎奈何有时候给孩子减压的方式不对,反而更绷紧了孩子的心弦。

张美怡的女儿快要上初中了,小姑娘一天天忧心忡忡,唯恐自己考不上重点中学。张美怡也很着急:女儿这种状态,考试时可别出什么岔子啊!她反复告诉孩子:“不要紧张,千万不要紧张!”每天都叮嘱孩子“快去复习,别玩耍了。”“注意身体,别感冒了!”在孩子复习的时候,她忙着帮助孩子查资料、找例题、检查练习。妈妈越是放不开手,女儿心中越是着急,考试那天,满脑子都是妈妈“别紧张,一紧张即使会的题目也要忘记了”的叮嘱,精神很难集中起来,结果,本来擅长的语文科目,反而考砸了。

“紧张”这种情绪,你不能提,越提反而紧张得越厉害,就像一个小笑话说的那样:“某人要在一次重大会议上发言,他反复告诫自己不要紧张。结果在大会上,冲口而出:‘各位来宾,我叫不紧张’。”

同样,沐瑄也要参加小学升初中的考试,她在餐桌上问妈妈:“我要是考不上四中怎么办?”妈妈喝了一口水,轻松地说:“考不上就上附近的普通中学,离得近,你10分钟就能走到,也不用你爸爸开车接你了。”看到女儿松了一口气,妈妈又说:“考试就像平时做习题一个样,注意别马虎就行了。”过几天,在考场上,沐瑄发挥得很正常,达到了四中的分数线。

孩子毕竟是孩子,面对压力和紧张情绪,她们往往无法顺利、正确地找到自行调节的方法,做妈妈的,除了要明智地卸掉她们心理上的包袱之外,还可以用一些辅助手段,让孩子轻松起来。

1.让孩子拥有自己的时间

许多家长让孩子学习乐器、学习外语以及电脑等,大量占用了孩子的课余时间,常使得孩子感到压力过大,精神紧张。其实,父母应合理安排孩子的课余生活,保证孩子有充足的时间独处,做自己喜爱的游戏,父母不要去干预。

2.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愤怒

没有化解的愤怒是压力潜在的根源。妈妈要鼓励孩子诉说生气的原因,并让她感觉到你无时无刻不在关心她。

3.参加体育锻炼

体育锻炼有利于减轻心理压力,消除紧张情绪。不少孩子通过玩球、骑车、游泳等活动,不仅消除了紧张焦躁的情绪,还锻炼了在遇到突发事件时保持镇静的能力。

4.接受音乐的熏陶

常在家中播放一些轻松舒缓的音乐,对缓解孩子的紧张情绪有一定的帮助。

5.提供安静的休息环境。

干净和井井有条的房间有助于孩子进入梦乡。应避免孩子在睡觉前看恐怖影视节目及使人精神紧张的故事等。

6.创造欢乐的家庭气氛。

如果孩子出现紧张情绪,一味地讲道理意义不大,而有趣的玩笑或幽默的语言却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送份特别礼物,让女儿获得心灵的温暖

礼物对于女孩子,具有非常的意义。女孩天生倾向于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她们更为渴望得到父母的疼爱,有时候,一个小礼物,就会让女儿获得心灵的温暖和支持,女孩要先拥有爱,然后才谈得上开发她们的潜能。

因为爸爸妈妈工作忙,何蕊是由外公外婆带大的。上小学三年级后,父母把她接回身边,但很快发现,小何蕊并不快乐,每天写完作业,就坐在窗口前发呆,心里不知想些什么。又过了一阵子,小何蕊吞吞吐吐地告诉父母,不想在这儿上学了,还想回到外婆家去。

通过仔细的询问,爸爸妈妈发现何蕊不喜欢新学校的原因是因为和老师同学都不熟悉,课余时间,同学们在一起谈论到哪里去玩、吃什么新奇的东西等话题,何蕊也插不上嘴。渐渐地,就由于与环境格格不入而产生了厌学情绪,干什么也提不起精神来。妈妈觉得,在这种情况下,调动起女儿的情绪,培养出女儿的信心是最为重要的。

星期天,何蕊一家三口穿戴整齐,手拉手去逛植物园。回来的路上,妈妈带何蕊来到路边的礼品店里,要提前给她准备下星期的生日礼物。一家人仔细商量了之后,挑选了几种启发智能的新潮玩具。其中有一款是悬浮陀螺,是利用磁体同极相斥原理和陀螺定轴性理论研制而成的具有反重力科技玩具,可以考验操作者的平衡协调性,提高分析能力和想象力。通过精心演练,飞碟会悬空飞浮,景观奇特,令人产生无穷的乐趣和遐想。

何蕊高兴极了,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以后家里来了客人,何蕊的悬浮游戏就成了保留节目,看到大家惊讶的表情,她总是要热心地指点他们亲自体验一把。一直过于内向的性格,慢慢地也改变了很多。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在这种一对一的环境中,我们完全可以通过一些合适的小道具,把孩子引入新的情境之中,从而改变她们目前不太让人满意的状况。从改善性格、发掘潜能的意义上讲,连送给孩子的礼物,也应该是要用心挑选的。

礼物“多”和“贵”对于孩子是没有意义的,我们关心的重点,应该是能不能给孩子一种比较深刻的印象,她能不能从中受益?

现在的物质极大的丰富,孩子几乎要什么有什么,这就使她们对“给予”缺了点敏感,而且孩子们很多时候对一样东西只图个新鲜,时间久了,便会喜欢上另一样东西。如何让孩子记住这份礼物?“特别”就显得很重要。“特别”不仅指礼物本身,也可以指送的方式,比如选一个特殊的日子送给她,或者事先询问孩子最想要的礼物,把送礼物当成一件“正事”来办,这都能够提升孩子对于礼物的兴趣,让礼物的实际功能和潜在意义都充分发挥出来。玩具不仅有玩耍功能,还具有对孩子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矫治的功能。妈妈可以根据孩子不同的心理问题选择玩具。比如,我们可以为缺乏耐性、注意力不易集中的女孩提供积木、棋类、串珠等需要“静心”的才能玩得好的玩具。经常玩这类玩具,有利于培养毅力和注意的坚持性。给内向的孩子买些特别“好”的玩具,让其有“资本”吸引其他孩子,并从中获得与人交往、分享的快乐。

你给的微笑,是对女儿最贴心的鼓励

一些家长认为:必须对孩子保持严肃。的确,严肃能够树立威严,但是,女儿却感受不到来自父母的关心和鼓励。所以,父母应在威严之余,多关心女儿,并用微笑来鼓励孩子。这样,即使一个小小的微笑,也能消除彼此间的争执、冲突、愤怒等不良的情绪。

这天中午,4岁的茜茜正在家里准备吃午饭。这时,奶奶端着一盘炒好的鸡蛋走了过来,把炒鸡蛋小心翼翼地放在了餐桌中央。接着,奶奶说道:“小宝贝,开饭啦!”

听到奶奶的“引诱”,茜茜顿时感觉自己的口水都要流出来了,因为她最喜欢吃炒鸡蛋!于是,她拿起筷子,用征求的眼光望着桌旁的妈妈。

看着孩子那种可爱的眼神,妈妈微笑着点了点头。于是,茜茜高兴地夹起一块鸡蛋,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一边吃,她还一边笑,甚至对妈妈做起了鬼脸,而妈妈自然也是笑容满面,温和地摸了摸她的头。

一顿饭吃完了,茜茜很高兴,总是缠着妈妈,和妈妈撒娇。因为她觉得:妈妈真好,那个笑容真漂亮!

用微笑来鼓励孩子的行为,妈妈最终赢得了茜茜的爱与尊敬。由此可见,适时的关心,以及微笑的力量还是很强大的!

其实,很多妈妈可能也明白这个道理,知道微笑会给孩子带来积极的影响。可是,她们却很难做到这一点,总是摆出一副严肃的面孔。这些妈妈总是觉得:“自己总对孩子微笑,会不会让女儿得寸进尺,以为自己真的成小公主了?”于是,为了避免想象中的“灾难”出现,妈妈强迫自己收起笑容,总是像上级对下级那样,从不给女儿一点好脸色。结果,女儿不仅没有认同妈妈的权威,还产生了反感。她们觉得:“妈妈是不是传说中的夜叉呀?要不然她为什么总是绷着脸,这可真可怕!”

正是因为女儿有了这种心理,妈妈们会发现,孩子与自己的距离越来越远了。她们喜欢和其他小朋友在一起,甚至喜欢与叔叔阿姨在一起,却总对自己保持距离!这样的结局,就是由于妈妈不懂得微笑造成的。

相反,那些喜欢微笑的妈妈,却能够和自己的女儿保持着良好的沟通关系。为什么会如此,这是因为,孩子从妈妈的笑容中,读出了欣赏,读出了鼓励。很多家长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孩子给你的一句赞赏常常令你十分感动。成人尚且如此,更何况是需要得到家长赞赏和承认的孩子。可以设想一下,如果你所做的事情没有做好,或者做得不理想,这时候,别人不是训斥、埋怨、数落,而是安慰你,给你宽心,同时还夸奖你的长处,鼓励你的信心,相信你慢慢会做好,用微笑待你,你感觉如何?你一定会感到一种暖意在血液中流淌,从而激发起信心,将让办砸的事情起死回生。

与大人相比,小女孩会更加敏感,更能从父母的一个小举动中,感受到截然不同的心理状态。所以,妈妈不要总是摆着架子,不要总为孩子发愁,更不要一脸严肃地面对孩子。好妈妈,一定会采用微笑的方式与女儿沟通,改进自己教育女儿的方法,找到那种把教育看作游戏的快乐的感觉。而女儿在这个过程中,自然也会感到来自妈妈的鼓励,从而与妈妈的距离越来越近! ozj6eEulI4onC1RqEKcd8eQ1Uy17Xz9ZwTdsUg0L2f+eGQLd+vf4RnfMo1my/kx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