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是个极其讲究出身的时代,像袁绍、袁术那样出身于名门望族的人,早早就赢在了起跑线上。
所以刘备非常爱炫耀自己的身份,逢人便说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后,硬生生把自己说成了皇叔。
《三国演义》里讲,刘备见到汉献帝,把自己家世一表白,汉献帝马上跟刘备叙了叙家谱,双方共同的谱系可以从汉景帝开始算起,最后发现刘备比汉献帝长一辈,汉献帝“大喜,请入偏殿叙叔侄之礼”。
真实的情况是,汉献帝刘协是汉景帝的十四世孙,而刘备是景帝的十九世孙。辈分上,刘备比汉献帝整整低了五辈,这个“皇叔”未免叫得太荒诞了。
那么,刘备“中山靖王”之后的身份,又有多少含金量呢?这就要从中山靖王说起了。
中山靖王就是西汉的刘胜,汉景帝刘启的儿子,汉武帝刘彻的异母哥哥,比刘备大三百多岁。刘胜最大的特点就是好酒色,一辈子生了一百多个儿子。而且,刘备的先祖还不是刘胜的嫡子,刘胜的嫡子是中山哀王刘昌,刘备的先祖是陆城侯刘贞。这个陆城侯后来还因为献祭金不合格被削去爵位,最后在涿县定居下来,开始繁衍生息,祖祖辈辈有很多人在州郡供职,俨然是涿县的一个大家族。这样一看,且不说皇室宗族在当时有多少,光是刘胜的后代恐怕都数不过来了。也就是说,刘备整天挂在嘴上的“中山靖王”之后,含金量相当低,更何况陆城侯刘贞还被废了爵位,刘备的那丝皇室血脉估计可以用发丝来做比较了。
说点题外话,有时候这生儿子多还真有好处。你看,刘备说自己是刘胜的后代,西晋司空刘琨也说自己是刘胜的后代,唐代文学家刘禹锡也说自己是刘胜的后代——一个碌碌无为的风流王爷,愣是靠这些后代标榜自己的皇室血脉而在历史上名气不小,比起太多烟消云散的诸侯王,要好太多了。
言归正传。于是,我们似乎可以看到这样一个景象:汉献帝见到刘备,问及家世时,刘备回答“中山靖王之后”,估计献帝一下子就懵了——这位的后代也太多了!要想确定刘备的辈分估计挺难,献帝一看刘备的岁数大,干脆认个皇叔吧。献帝当然有自己的盘算,他当时受制于曹操,见刘备算个人物,自然想把他拉拢过来,然而,在“衣带诏”事件中,这位皇叔的表现可不怎么样,他一看形势不妙,自己脚底抹油,溜了。
但是皇叔这个身份已经被承认了,这块招牌给了刘备相当大的好处。
陶谦对刘备礼遇有加,甚至三让徐州,一个相当重要的原因就是刘备汉室宗亲的身份,按演义中所说是“刘公乃帝室之胄”。
袁绍虽然不把刘备放在眼里,但当刘备失了徐州前来投奔之时,还是迎出邺城三十里,袁绍礼贤下士没错,但是未尝没有看重刘备皇叔身份的原因。
刘表虽然不喜欢刘备,但还是勉强接纳了刘备,还给了他一座新野城,一个原因也是看在同是汉室宗亲的份上,当然让刘备替他挡在曹操南下第一线也是一个原因。
和投奔刘表原因差不多,刘璋之所以邀请刘备入川帮忙抵抗张鲁,正是因为刘备和刘璋都是汉室后裔。结果被刘备直接鸠占鹊巢了。
刘备一次次投奔别人,别人也不忌讳地一次次收留他,和他这块皇叔的招牌都有莫大关系,要知道,刘备投奔谁,基本上谁就离灾难不远了。
后来,在曹丕称帝后,刘备亦称帝,国号仍为汉,他的汉室宗亲和大汉皇叔身份更是使他在法理上占据了道义的主动。可以说,这个身份一次比一次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