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CHAPTER 02
反思:当务之急是颠覆以往的认知

人的心中有个魔鬼,叫“不可能”

成功与失败皆取决于思想的力量。掌控你自己的思想,你就能把握成功。

能够被拯救的只有有自救意识的人,成功只属于有追求、敢突破的勇士,对于容易被人生中种种困难所恐吓和束缚的人来说,成功永远是一个美丽的、遥不可及的梦,只能存在于“如果人生可以重来”的想象之中。

不敢向高难度挑战,是对自身潜能的束缚,只能使自己的无限潜能浪费在无谓的琐事中,与此同时,无知的认识还会使人的天赋减弱。这就是在作茧自缚,是你消极的思想将自己固定在了一个界限之中,但事实上,这个界限并非不可突破。

想要突破界限,化茧成蝶,首先就要从心做起。你的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心的宽度,就是你世界的宽度。它可以帮助你超越困难、突破阻挠,最终达到你的期望。

其实,任何障碍都不是失败的理由,那些倒在困难面前的人,只是在心里将困难放大了无数倍。这种行为的实质就是“自我设限”,是一种消极的心理暗示,它使我们在远未尽力之前就说服自己“这不可能……”于是我们的心会首先投降——“我不会。我完成不了……”放纵自己这样想的人很难成功,因为他已经在潜意识中停止了对成功的追求。而事实上,这世上没有那么多不可能。

有个中学生,在一次数学课上打瞌睡,下课铃声把他惊醒,他抬头看见黑板上留着两道题,就以为是当天的作业。回家以后,他花了整夜时间去演算,可是没结果,但他锲而不舍,终于算出一题。第二天,他把答案带到课堂上,连老师都惊呆了,因为那题本来已被公认无解。假如这个学生知道的话,恐怕他也不会去演算了,不过正因为他不知道此题无解,反而创造出了“奇迹”。

还有一个人,从小患有小儿麻痹症,后来他瘫痪了,二十多年来,他一直无法走路。一个冬天的夜晚,他所居住的那排房子突然失火了。火借风力,越烧越烈,熊熊大火将房子包围了。大火威胁着每个人的生命,房子里面的人摸索着从烈火和烟雾中跑了出来,喊叫声、哭泣声、嘈杂声充斥着火灾现场的每一个角落,忙于逃命的人们根本无暇顾及到他。

火燃烧着,人们忙着逃命,他也不例外。他忘记了自己瘫痪的身躯,从大火中挣扎着跑了出来。有人发现他跑出来时说道:“哎呀,你是瘫痪的!”听了这句话,他颓然倒下了,从此瘫痪得更加严重,他彻底地放弃了治疗,不久就过世了。

这都是真实发生过的故事。可以看出,不是环境也不是遭遇能够决定人的一生,而是看人的思想处于何种状态,这就决定着一个人的现在也决定着他的未来。

审视曾经的失败你会发现:原来在还没有扬帆起航之前,许多的“不可能”就已经存在于我们的假想之中。现在你明白了,很多失败不是因为“不能”,而是源于“不敢”。不敢,就会带来想象中的障碍。

那么,现在一起去驱赶心中的恐惧:

1.首先认识到,畏惧情绪确实就在你心里,要敢于暴露自己的怯懦;

2.想想畏惧的根源——你怕的是什么?

3.在心中制订一个应对畏惧情绪的计划,譬如你有“怕生情结”,就告诉自己:去做一次当众讲演;

4.当你对自己的想法犹疑不决时,就问一问自己的心:是不是又在畏惧了?然后警告自己:正是这些想法妨碍了“我”实现梦想的过程!

5.最后告诉自己的心:没有绝对的不可能,只有自我的不认同——不认同勇气,不认同坚持,不认同自身的潜能,所以,“我”才难与成功握手!

接下来,你必须向“极限”发起挑战,这是获得高标准生存的基础。在当今这个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如果你一直以“安全专家”自居,不敢向自己的极限挑战,那么在竞争的对抗中,就只能永远处于劣势。当你羡慕,甚至是嫉妒那些成功人士之时,不妨静下心想想:为什么他们能够取得成功?你要明白,他们的成功绝不是幸运,亦不是偶然。他们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敢于向“瓶颈”挑战。在纷扰复杂的社会上,若能秉持这一原则,不断磨砺自己的生存利器,不断寻求突破,就能占有一席之地。

当然,我们也不要盲目地自信,在发起挑战之前,你必须了解其“不可能”的原因,看看自己是否具备驾驭能力,如果没有,先把自身功夫做足、做硬,“有了金刚钻,再揽瓷器活儿”。要知道,挑战“瓶颈”只会有两种结果——成功或是失败,而两者往往只是一线之差,这不可不慎。

这个时代,别想“以不变应万变”

很多人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因循守旧、固执己见,不懂得紧跟时代步伐,结果他们也往往会被淘汰。

一家报社被迫关闭了,其原因就在于它们不能顺应时代的潮流,报社的领导人不会应用最新的编辑方法,也不愿意外派记者去采访,更不知道花费一些费用去买传真机,他们甚至也没有计算过,多花一些钱去约一些知名作家做特约撰稿,写出好的稿子,可以增加多少销量。他们请人来做校对,只图薪水便宜,认为水平如何不是重要问题,他们也很希望在新闻的采访费用方面节省些钱,所以大部分新闻都是东抄西剪。新闻界的一个常识就是:好的新闻要舍得花钱去买。但他们竟然认为那是不值得的。

于是,他们的报纸销路日渐下降,同时商家看到销量下降,无人问津,也不再来刊登广告了,到头来只好关门了事。

同样,许多律师所用的还是多年前学来的陈旧法律和老的辩论方法,这些学问在几十年前也许会大出风头,可以处处赢得诉讼的胜利,但是,现在的法律已经有了新的发展,辩论方法也较以前大有进步,而这些一度成功的律师们却一点也不注意去学习,他们用来用去就是那些老套套。等到他们发现自己的很多生意已经被那些在律师界还没有多少资历的后起之秀抢走之后,他们才恍然大悟,才知道不断进取的重要意义。

从古到今,世界上不知道有多少人将自己的宝贵精力都白白地耗费在没有任何意义的守旧工作中,他们根本不懂得何谓顺应时代潮流,何谓进取。他们好像整天生活在过去中一样,在别人眼里,他们简直成了呆头呆脑的老古董。

然而,留恋过去对现在的生活没有一点帮助。一个人最要紧的就是顺应时代的潮流,不要让别人说你是一个“落伍者”。人只有赶得上潮流,才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巨大的进步。

一个木匠,造得一手好门他,花费多日给自家造了一个门,他想这门用料实在、做工精良,一定会经久耐用。

后来,门上的钉子锈了,掉下一块板,木匠找出一颗钉子补上,门又完好如初。后来又掉下一颗钉子,木匠就又换上一颗钉子;后来,又一块木板朽了,木匠就又找出一块木板换上;后来,门闩坏了,木匠就又换了一个门闩;再后来门轴坏了,木匠就又换上一个门轴……于是若干年后,这个门虽然无数次破损,但经过木匠的精心修理,仍坚固耐用。木匠对此甚是自豪,多亏了有这门手艺,不然门坏了还不知如何是好。

忽然有一天邻居对他说:“你是木匠,你看看你们家这门!”木匠仔细一看,才发觉邻居家的门一个个样式新颖、质地优良,而自己家的门却又老又破,长满了补丁。于是木匠很是纳闷,但又禁不住笑了,是自己的这门手艺阻碍了自己家门的发展。于是木匠一阵叹息道:“学一门手艺很重要,但换一种观念更重要,行业上的造诣是一笔财富,但也是一扇门,能关住自己。”

当一个人形成了某一种根深蒂固的习惯方式之后,换一种观念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商业上的激烈竞争、文化的普遍革新、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当今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与十年前大不一样了。如果一个人所知所思仍然是十年前的东西,那么在现代世界里,根本就没有他的容身之地。比如说,一个打算经商的中年男人,在十年前他只要会写、会算、会接待顾客就可以了,但现在他非得睁大眼睛来看更多其他的形势不可。比如,社会发展的态势、流行的时尚、文化科学等方面的发展,都是他应该密切关注的。

在当今的时代,要想跟随时代的潮流,一定要对各个方面都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深刻的研究,还要随时关注国内外的大小事件、变化和市场的各种情况等。

无论你是做工的、行医的、经商的、当律师的,你都应该永远紧跟时代潮流。俗话说得好:“人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一个人一旦停下来,驻足不前,一旦对于自己的才能学识感到满足,那么不久之后,他们就将被不断前进的时代巨轮远远地抛到后面去了。

僵硬的思维让你活得像具僵尸

有一个女工,家里有三个暖水瓶。她是个很勤快的女人,也非常节俭,只要哪个暖水瓶没有水了,总是及时去烧水,把空着的那个暖水瓶注满。她的家中从来没有断过开水,可是一家人一年四季都在喝凉水。这是为什么?

原来,家人每次倒水的时候,女工总是会提醒道:“先喝之前烧的,这是自家用电烧的水。在家不比在单位,在单位烧水不花自己的钱,凉了倒掉也不可惜。”家人听了以后,顺从地喝了凉水。于是,女工家天天烧开水,天天喝凉水。

真正的富足不是靠节省来累积的。不改变观念就只能天天喝凉开水,哪怕你再勤劳、再节俭。现在的我们,大多数人都靠打工过日子,用自己的血汗成就老板的事业,用自己的辛勤去烘托领导的辉煌。工作多年工资不过几千,省吃俭用半辈子,买个小套房还要借钱。回过头来想一想,决定生活的,或许就是当初的一念之差:如果当初带着几千块钱杀入股市,保不准现在已经成了百万富翁;如果当初肯放下身段花个几百元去摆地摊,没准现在已经成了大老板……可是当初你没做。你可能很勤劳,也能够理性地用钱,但你没有改变生活的想法,你的潜意识没有引导你去把握那些成功的机会,所以直到今天你还是老样子。

都住在同一片蓝天下,脚踩着同一片土地,一样的政策,甚至一样的学历,一样的班级,为什么有些人可以月赚万元乃至数十万元,有些人却只能维持温饱?许多人百思不得其解,总是认为自己运气不佳,其实成功来源于头脑。

有个穷苦人,因为衣食上的拮据在上帝面前痛哭流涕,诉说着生活的艰辛,累死累活地卖力气,却挣不来几个钱。哭了一阵他开始埋怨起来:“这个世界太不公平了,为什么有些人不出什么力气就能大鱼大肉,而我这么勤劳工作却吃不饱穿不暖!”上帝笑了,问他:“要怎么样你才觉得公平?”穷苦人急忙说道:“要是有人和我在相同的条件下,一起开始工作,他如果还能比我富有,我就没什么可说的了。”

上帝点了点头说:“好吧!”

话音一落,上帝让一位富人破了产,他现在和这个穷苦人一样窘迫。上帝给了他们一人一座煤山,挖出的煤归他们所有,给他们一个月的时间去改变生活。

两个人一起开挖,穷苦人平时习惯了体力活,挖煤对他来说就是小菜一碟,很快,他就挖了一车煤,拉去集市上卖了钱。然后,他把这些钱全都拿去买了美味的食物,给老婆孩子解馋。那个富人之前没干过重活,挖一会儿歇一会儿还累得头晕眼花。到了傍晚才勉强装满一车拉到集市上。他用卖煤的钱买了几个馒头充饥,留下了大部分。

第二天,穷苦人天微微亮就来到了他的煤山,开始挥舞起他粗壮的胳膊。那个富人早早就去了集市,没多久,他带回两个健壮的大汉,这两个人一到煤山就甩开膀子帮富人挖煤,而富人只站在一旁监督着。一天下来,富人运出了好几车煤,他除了给工人开工钱,剩下的钱还比穷苦人赚的钱多几倍。

第三天,富人如法炮制,又雇了几个工人来。就这样,一个月过去了,穷苦人只是刚刚挖开了煤山一角,而富人早就指挥工人挖光了煤山,赚了不少钱,他用这些钱再去投资,不久又发家了。

穷苦人从此再也不抱怨了。

如果固化、错误的观念不改变,不满意的现状就无法改变。想要改变世界,请先改变你自己。有个牧师临终前对他的妻子说:“年轻时,我立志改造这个世界,我到过各个地方,向人们讲述如何生活和应该做什么的道理,但是,”他接着说,“看来是没有起到什么作用,因为没人听我说什么。于是我决定先改变我的家人,但是使我迷茫的是,你们对我的话也不理会,没有发生任何我所希求的变化。”他停顿了一下,叹息道,“后来,到了生命的最后几年,我才认识到,我真正能够影响到的唯一的人就是我自己。如果我想改变这个世界,我应该从改变自我开始。”

如果想法不对,再多的努力也白费,想法比努力更重要!今天的市场经济,大鱼吃小鱼,快鱼吃慢鱼,是观念的更新,是想法的变革,是头脑的竞赛。想要改变今天不如意的局面,首先就要改变观念。

如果你能够有意识地改变自己错误的观念、行为,这会使你在做任何一件事时都与众不同。这个时候你会越来越像一个成功者,接着你会自然而然地认为自己与别人不一样,你觉得自己就应该多学、多看、多干,你就能迅速提升自己各方面的素质。

等到万事俱备,黄花菜都凉了

如果所有的行动都要像发射火箭一样,在发射之前所有设备、程序等条件必须全部到位;行动只在发射瞬间,那么,火箭也许到现在还没有被发明出来。

有人来到一处苹果园,看到果农在采摘还没成熟的苹果,他很诧异,“苹果还没熟呢,怎么就摘了?”果农说:“一看你就是个外行人。熟透的果子运不到远方,没到地儿就烂了,半生不熟的果子可以在路上成熟啊。”

苹果可以在路上成熟,所以我们也可以趁早出发,不必等到一切条件成熟。如果映山红要等到日媚风暖才缓缓吐蕊,就会失去独占春天的天时;如果做事业要等到万事俱备才开始,就会误了抢占制高点的先机。或许我们可以这样说,成熟就是,你得到了丰富的经验,却失去了青春的激情。

那年,英国利物浦一个叫科莱特的青年考入了哈佛大学,经常和他坐在一起听课的,是一位年仅18岁的美国小伙子。大二的时候,那小伙子对科莱特说,“咱俩一起退学吧,去开发32位的财务软件。”因为当时新编的教科书,已解决了进位制路径转换问题。科莱特闻言吃了一惊,他是来这儿深造的,不是来胡闹的。再说,对于财务系统,他们才学了一点皮毛而已,要想开发财务软件,不把大学的全部课程学完是做不到的。他婉言谢绝了那位小伙子的邀请。

转眼过了十年,科莱特成为哈佛大学计算机方面的博士研究生,而那位退学的小伙子,在这一年,进入《福布斯》亿万富豪排行榜。1992年,科莱特拿到博士后学位,那位小伙子的身价在这一年则仅次于巴菲特,成为美国第二富豪。1995年,科莱特认为自己无论是学识还是经历都已足够成熟,可以对32位财务软件进行研发了,那位小伙子却已开发出EIP财务软件,它比原系统快1500倍,并且,这个软件在两周内占领了全球市场。这一年,他成为世界首富,他的名字叫比尔·盖茨,成为成功与财富的代名词,传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成功者不是比你聪明,只是比你更爱思考,并且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采取坚决的行动。许多事情,若要等到万事俱备才开始行动,或是以条件不齐备为借口不行动,那就只会延误时机,让计划一再被潮流所淘汰。

其实,不成熟不等于不成功。

以前的葡萄酒商被这样一个问题困扰着——葡萄酒酿成以后非常容易变酸,因为有细菌在作祟。该怎么清除细菌呢?法国生物学家巴斯德做了很多次试验,他成功了——他给葡萄酒加温到100摄氏度。可是,细菌是杀灭了,葡萄酒的香味却也消失不见了。他想了想,给葡萄酒加温到55摄氏度,细菌被杀灭了一部分,提高了葡萄酒的保质期,酒味也非常醇厚。巴斯德由此得出结论:许多事物不需要做到极致。

那么,我们还要等“万事俱备”和条件成熟吗?那些叫嚷着“条件还不成熟”的人,并非已有条件不能支撑行动,他们要么是思想过于保守,做事死板呆滞,要么就是给自己的不思进取找借口。不管怎样,其结果都是碌碌无为。

在这个世界上,似乎存在着这样一个真理:做一件事,如果非要等到所有条件都成熟才肯去做,那么也许就要永远等下去。

想要万无一失,好比坐吃等死

要求“保证什么都不会出差错”的人,一般都不能成什么大气候。世界上任何领域的一流高手,都是靠着勇敢面对他人所畏惧的事物才出人头地的,而一些取得了成功的人,也都是如此,都是以冒险的精神作为后盾的。

冒险是每个人都无法逃避的生存法则,在我们每个人的成长经历中,都经过无数次的冒险:在幼儿时期,我们敢冒险站起来学走路;年纪稍长时,冒险学骑自行车;如果有条件,有人还冒险学开汽车,学游泳、学跳伞……冒险需要勇气,而有了勇气,才可能动手去做事,没有勇气什么事都做不成。有勇气的人也会害怕,但是他会克服自身的恐惧,向不确定的世界迈进,而那些缺乏勇气的人只能平庸地像蜗牛一样生活。

也许我们今天已变得稳健而保守,如果这样的话,就需要重新拾回失去的冒险本能,培养健康的冒险精神。

成功与财富,甚至你想拥有的每一样东西,每一项技能都不是与生俱来的,要得到这些,一定要经历冒险的阶段,并发挥“越失败,越勇敢”的精神,尝试,再尝试,才可能获得。

敢想敢做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它在使人冲动的同时却又给予人们以热情、活力与敢向一切挑战的勇气,但是在懦夫的观念里里,无论干什么都是很危险的。

有一个人从小没有看见过海,他很想看一下大海到底是什么样的。有一天他得到一个机会,当他来到海边,那儿正笼罩着雾,天气又冷。“啊,”他想,“我不喜欢海;真庆幸我不是水手,当一个水手太危险了。”

在海岸上,他遇见一个水手,他们交谈起来。

“你怎么会爱海呢?”这个人奇怪地问,“那儿弥漫着雾,又冷。”

“海不是经常都冷和有雾,有时,大海是很美丽的,无论任何天气,我都爱海。”水手说。“当一个水手不是很危险吗?”

“当一个人热爱他的工作时,他就不会再害怕什么危险,我们家的每一个人都爱海。”水手说。

“你的父亲现在何处呢?”

“他死在海里。”

“你的祖父呢?”

“死在大西洋里。”

“既然如此,”这个人带着同情和惋惜的语气说,“如果我是你,我就永远也不到海里去。”

“那你愿意告诉我你父亲死在哪儿吗?”

“啊,他在床上断的气。”

“你的祖父呢?”

“也是死在床上。”

“这样说来,如果我是你,”水手说,“我就永远也不到床上去了。”

一个人在冒险的过程中,就会让自己原本平淡无聊的生活变得激动人心起来,而且如果你能勇于冒险求胜,你就能比你想象的做得更好。

吉姆·伯克晋升为约翰森公司新产品部主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开发研制一种儿童使用的胸部按摩器,然而,这种产品的试制失败了,伯克心想这下完了,可能只好卷铺盖走人了。

伯克被召去见公司的总裁,不过,他受到了意想不到的接待。“你就是那位实验失败者吗?”罗伯特·伍德·约翰森问道“,好,我倒要向你表示祝贺。你能犯错误,说明你勇于冒险,而如果缺乏这种精神,我们的公司就不会有发展了”。数年之后,伯克已经成了约翰森公司的总经理,但他依然始终牢记着前总裁的这句话。

勇气和成功之间的关系是显而易见的,因为风险和收益往往是同时存在的。不管做什么事情,风险都是客观存在的,追求成功本身就是一种需要尝试者勇敢地面对风险、征服风险的过程,而且在一般情况下,风险越大,回报也就越大。因此,勇气的有无和大小,往往是平庸者和成功者之间的分界线。

只会攒钱的人难赚大钱

你是否还记得10年前你父母买下房子时候的价格,在今天恐怕只能买一辆车!这就是通货膨胀,我们的金钱其实每一天都在贬值。

那么有什么办法可以让你的金钱免遭通货膨胀的侵蚀呢?其实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就是持续增加你的收入。当你的收入与通货膨胀的速度持平的时候,你自然就不会受到价格上涨的影响,当然,你也不会变得更加富有,因为你增加的收入正好抵消了货币贬值的损失。

第二种方法就是将你的一部分钱用来投资,作为你的第二部分收入来源,并且让其增长速度超过通货膨胀速度。在这种情况下,不仅会抵消贬值的钱,反而还会成为财富。

由此看来,将金钱闲置只会减慢你贫穷的步伐,但是却不能够为你创造财富。

有这样一则告诫人投资理财的故事:犹太大地主马太有一天要去外地出游,于是就将他的财产托付给三位仆人保管。

他给了第一位仆人5000金币,第二位仆人2000金币,第三个仆人1000金币。马太告诉他们,一定要好好珍惜并管理自己的财富,等到一年之后他会回来。

马太走后,第一位仆人用这笔钱进行了各种投资;第二位仆人则买下原料,制作商品进行出售;第三位仆人为了安全起见,则把这笔钱埋在了树下。

过了一年,马太按时回来了,第一位仆人手中的金币增加了三倍,第二位仆人的金币增加了一倍,马太觉得非常欣慰。只有第三位仆人的金钱丝毫没有增加,他随即向马太解释道:“我担心运用不当让这笔钱遭受到损失,所以把这笔钱存在了安全的地方,今天将它原封不动奉还。”马太听完之后非常生气,骂道“:你这愚蠢的家伙,居然不懂得好好利用你的财富。”马太拿回了第一三个仆人的金币,赏给了第位仆人。

这个故事就是著名的马太效应。故事当中的第三位仆人受到责备,并不是因为他乱用金钱,更不是因为投资失败而遭受了损失,而是因为他根本就没有好好利用金钱,没有用来投资。因此这个故事表明,人们从很早开始就懂得投资理财了。

吉姆·罗杰斯这个名字相信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并不陌生,他是在10年间赚到足够一生花费的财富的投资家,一个被股神巴菲特誉为对市场变化的掌握无人能及的经济学家,一个两度环游世界(一次骑车、一次开车)的梦想家。

吉姆·罗杰斯在21岁的时候才开始接触投资,之后他进入到华尔街工作,与索罗斯共创全球闻名的量子基金,到了20世纪70年代,这一基金成长率超过4000%,同期间标准普尔500股价指数才成长不到50%。吉姆·罗杰斯的投资智慧显然已经得到了数字证明。

从口袋里面仅仅只有600美元的投资门外汉,到37岁决定退休时候的家财万贯,成为世界级投资大师,吉姆·罗杰斯正是用他自己的故事向我们证明,投资是可以致富的,理财更是可以改变命运的。

一个人一生到底能够积累多少财富,并不是取决于你赚了多少钱,而是看你如何进行理财投资。

而致富的关键就在于如何开源,千万不要一味地节省。我们试想,在这个世界上又有谁是靠省吃俭用一辈子,把自己一生的积蓄都存进银行,从而依靠利息而成为知名富翁的呢?

大家知道,犹太人是世界上最出色的商人,他们经商的独特之处就在于他们即使有钱也不会把钱存在银行里。因为他们非常清楚这笔账:把钱存在银行里确实可以获得一笔利息收入,但是由于物价上涨等因素,基本上使得银行存款的利息被抵消。

在中国也同样有一句俗语叫作“有钱不置半年闲”,这句话是一句很有哲理的理财经,向我们指出了合理使用资金、千方百计地加快资金周转速度、用钱来赚钱的真谛。这对于大家来说具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

大家赞同的,未必是对的

有人向一位商界奇才询问成功秘诀。

“如果你知道一条很宽的河的对岸埋有金矿,你会怎么办?”商人反问他。

“当然是去开发金矿!”事实上这是大多数人都会不假思索给出的答案。

商人听后却笑了,“如果是我,一定修建一座大桥,在桥头设立关卡收费。”

听者这才如梦初醒。

这就是独立的思维方式,在任何时候都有自己的主见,不从众、不盲从,没有这种守持,事业根本无从谈起。退一步说,众人观点各异,大家七嘴八舌,我们就算想听也无所适从,其实最明智的方法是把别人的话当作参考,坚持自己的观点按着自己的主张走路,一切才会处之泰然。

在美国股市牛气冲天,道·琼斯工业指数首次突破了1000点大关时,人们都把股市当成了一个只赚不赔的金矿,毫无理智地抢购股票,股票价格不断地被刷新。后来,宇航员阿姆斯特朗把美国国旗插上了月球,整个美国社会情绪极度振奋,经济增长率出奇的高,华尔街也进入了一段最为疯狂的投机时代。但是,投机成功越是炫目,巴菲特越是保持着他近乎机械的理性——华尔街越是兴高采烈,巴菲特却越是感觉不安——“所有的股票价值都被高估,再也找不到值得一买的股票了!”他慨叹道。在这种情况下,该怎么办呢?他的选择是——不玩了!巴菲特毅然关闭了自己的投资公司。此举使他躲过了随后而至的股灾——当众多股民手中的股票变得一文不值,欲哭无泪时,巴菲特却什么损失也没有。

尼克松总统爆出了“水门事件”以后,受此影响,美国因石油危机带来的通货膨胀与经济衰退问题愈发严重,道·琼斯指数跌到了惊人的607点,整个华尔街都紧张得透不过气来。可是,在全美股票市场不景气、众多投资者一筹莫展时,巴菲特却兴奋起来,不知疲倦地选择优质企业进行收购,一大堆公司上了他购进股票的名单。

当年,《福布斯》杂志对巴菲特做了专访。记者问他:“您对当前股市有什么感想?”

巴菲特轻松地说:“现在是该投资的时候了!”

“什么?现在吗?”记者吃惊地问。

“不错,现在是华尔街少有的几个时期之一:美利坚正在被抛弃,没人想要它了。但是,当别人害怕时,你要变得贪婪。”巴菲特再次重申了他多次提及的观点。

后来的结果证明了巴菲特的明智。当股市度过黑暗期开始升温时,巴菲特此前所购的股票价格一路飙升,他的个人财富也越滚越大,在《福布斯》“美国400首富排行榜”中名列第82位。

坚持一项并不被人支持的原则,或不随便迁就一项普遍为人支持的原则,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如果一旦这样做了,你就能体现出自己的价值,甚至还会赢得别人的尊重。

现在,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专家的时代。由于大家已十分习惯于依赖这些专家权威性的看法,所以无形中削弱了自己的思考能力,也令我们逐渐丧失了对自己的信心,以至于不能对许多事情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坚持信念。这些专家之所以取代了人们的社会地位,是因为是我们让他们这么做的。

我们应该改变这种状态,你的人生不应该由别人来指手画脚,我们甚至可以把自己想象成上帝,想想由自己来设计人生和世界,会是什么样?有很多问题,别人说不可以这样,或者以目前的条件不好解决,很多人就退避三舍,但这可能就是我们生活的转折点。你需要从高处俯视你的人生领域。当然,达到这种思想境界,非一般人可及,需要刻苦的磨炼和高超的悟性。 vDLKrXleuvyuuq6i7dVIz4zpp2QzdjW8KjCcyEs0wwbpfxoKy1s832mF5F6WsXB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