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记着好的,忘掉坏的

在你完全放下嗔恨的一刹那,你眼中的世界就变得平和了;当每一个人都放下嗔恨的时候,整个世界就变得平和了。智者的聪明之处在于,他们绝不会将仇恨深刻于心,让它无时无刻地折磨自己。他们知道,唯有“相逢一笑泯恩仇”的豁达与宽容,才是自己拓宽人脉的法宝。

著名作家阿里有一次和吉伯、马沙两位朋友一起旅行。

三人行经一处山谷时,马沙失足滑落,幸而吉伯拼命拉他,才将他救起。马沙于是在附近的大石头上刻下了:“某年某月某日,吉伯救了马沙一命。”

三人继续走了几天,来到一处河边,吉伯跟马沙为了一件小事吵起来,吉伯一气之下打了马沙一耳光。马沙跑到沙滩上写下:“某年某月某日,吉伯打了马沙一耳光。”

当他们旅游回来之后,阿里好奇地问马沙为什么要把吉伯救他的事刻在石上,将吉伯打他的事写在沙上?

马沙回答:“我永远都感激吉伯救我,至于他打我的事,我会随着沙滩上字迹的消失,而忘得一干二净。”

所谓“我弃功于人不可念,而过则不可不念;人有恩于我不可忘,而怨则不可不忘”。感恩是中华民族传承了几千年的传统美德,从“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到“衔环结草,以谢恩泽”,以及我们常言的“乌鸦反哺,羔羊跪乳”,“感恩”在国人心中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人。

感恩不是单纯的知恩图报,而是要求我们摒弃狭隘,追求健全的人格。做人,应常怀感恩之心,记住别人对我们的恩惠,洗去我们对别人的怨恨,唯有如此,才能在人生的旅程中自由翱翔。对人对事,我们若能将恩惠刻在石头上,将仇恨写在沙滩上,那么,我们的人生将会异常富足、异常饱满。

在这方面,唐太宗李世民堪称典范。

李世民临终前,预感自己时日无多,于是作了《帝范》十二篇赐给太子。他说:“修身立德,治理国家的事情,已经全在里面了。我有何不测,这就是我的遗言。除此以外,就没有什么可说的了。”太子接到《帝范》,非常伤心,泪如雨下。李世民说:“你更应当把古代的圣人们当作自己的老师,你若只学我,恐怕连我也赶不上了!”太子说道:“陛下曾叫臣到各地视察,了解民间疾苦。臣所到的地方,百姓都在歌颂陛下的宽仁爱民。”李世民说道:

“我没有过度使用民力,百姓受益很多,因为给百姓的好处多、损害少,所以百姓还不抱怨;但比起尽善尽美来,还差得远呢!”他又告诫太子说:“你没有我的功劳而要继承我的富贵,只有好好干,才能保住国家平安,若骄奢淫逸,恐怕连你自己都保不住。一个政权建立起来很难,而要败亡,那是很快的事;天子的位子,得到它很难而失掉它却很容易。你一定得爱惜,一定得谨慎啊!”

太子李治叩着头说:“陛下的教诲儿臣当铭记在心;决不让陛下失望。”李世民说:“你能这样想。我也就没有什么不放心的了。”唐太宗教育太子,要求宽仁待人,报民众拥戴之恩,同时要念自己的过错,并不断地调适自己,端正行为。这种博大的心胸,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精神,直到现在,不管是当政还是为学,都应当把它奉为楷模。

一个有修养的人不同于常人之处,首先在于他的恩怨观是以恕人克己为前提的。一般人总是容易记仇而不善于怀恩,因此有“忘恩负义”“恩将仇报”“过河拆桥”等说法,古之君子却有“以德报怨”“涌泉相报”“一饭之恩终身不忘”的传统。为人不可斤斤计较,少想别人的不足、别人待我的不是;别人于我有恩应时刻记取于心。人人都这样想,人际关系就和谐了,世界就太平了。用现在的话讲,多看别人的长处,多记别人的好处,矛盾就化解了。 6n/mdK4co9pXDLeTgv+1o8UZKgdulH9tELhktON0EAPaXWVy3/5YKB+5HGcXSe+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