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措辞不匹配,好心也成驴肝肺

面对需要安慰的人,我们首先要认同他的痛苦,但请不要试图一蹴而就地驱散他们的痛苦,我们或许没有这个能力。其实我们所能提供的,就是让他们尽快越过“痛苦深渊”的桥梁。

当亲朋好友,甚至是不甚熟悉之人伤心难过之时,很多人的心里也会跟着隐隐作痛,毕竟人的本性是善良的,这种同情是人之常情。所以,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会想方设法改变这种情况,使对方尽快地脱离“苦海”。

虽说我们的初衷是好的,但因为没有掌握安慰人的套路,有时也确实会适得其反。是故,一些人为避免说错话,令对方痛上加痛,干脆三缄其口,以沉默来应对,因而错失了表达安慰和关心的机会,丢掉了拉近彼此关系的契机,于是“沉默”成了“冷漠”,这显然是不应该的。

还有一些人,确实是去“安慰”了,但由于没有掌握好说话的分寸,给人的感觉或是言不由衷,或是幸灾乐祸,或是不着边际……总之,让人听着并不是那样舒服……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究其根由,还是我们不懂得如何安慰人,没有掌握安慰人的原则。譬如下面这个人:

老张最近遇到了烦心事——自己的儿子刚刚走过人生的一次重大转折点——高考,在老张看来,这是孩子能否出人头地、能否高人一等、能否平安幸福的关键,甚至是全家的希望所在。可是,十几年寒窗苦读,无数日夜熬灯奋战,考出来的成绩却与心目中理想的重点学府分数线相差甚远。这差点把老张所剩不多的黑发都愁白了。

同事小赵是个普通本科学校的应届毕业生,刚刚进入公司不久,开朗活泼,为人热情,主动性强。眼见老张如此愁眉不展,便忍不住上前安慰:“我说张叔,其实你真的没有必要那么难过,考不上重点大学并不等于世界末日啊!文凭不过是块敲门砖嘛,重要的还是能力,只要是金子,到哪里都能发光,你看看我,也是普本毕业,现在混得也不算很差吧?”

老张看了看小赵,不置一词。

同事老王年近五十,阅历丰富,能说会道,见状忙来打圆场:“老张啊,你现在心里的感受我能体会,我也是从那时候过来的。要说,你们一家子全力以赴,创造能创造的所有条件支持孩子,孩子又花了那么多心血备考,没考上重点,确实是有些可惜。但你也别太难过,毕竟难过解决不了问题,咱应该看看还有没有其他办法,咱先别急,办法总是比困难多。”

老张听后,无神的眼睛似乎亮了一些,拉着老王攀谈起来。

换作是你,相信你也会喜欢老王的安慰。这一老一少两位同事的安慰之词正好代表了两种方式。前者属于消极对比的安慰,而后者则属于积极性的安慰。相较于小赵的安慰而言,老王的话语中更蕴含着一些希望,能够让人在迷茫中看到曙光。相信,纵然老张的儿子最后没能进入重点大学,他的心中还是会非常感谢老王的。

由此可见,很多时候,虽然我们的初衷是好的,但未必就能产生好的结果,要使安慰的目的达成,避免产生副作用,我们就必须掌握安慰的方法。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些安慰需要掌握的策略和尺度。

(1)做个倾听者

当然,要你做倾听者,并不是要你自始至终都保持缄默。要想达到安慰的目的,首先我们应该仔细、认真地听清对方说的是什么,其话里话外究竟在表达着什么样的含义。事实上,很多时候,我们都只顾着表达自己的看法,而忽略了对方的话语深意,这俨然是不可取的。

倾听不只是用耳朵,它还需要我们用眼睛去“察”,用心去“悟”,但并不需要我们死死去追问事情的前因后果,因为这可能触及对方的隐私。其实有些时候,我们给予对方表达和宣泄的机会,就可以胜过在语言上给对方的安慰。

(2)不要做“教育者”

在安慰别人时,别以“教育者”自居,不要总说“你应该觉得……”或者“你不应该觉得……”之类的话语。要知道,每个人都有自我意识,他很清楚自己心里的感受,不需要你来把控。我们去安慰人家,并不是去教育人家,不是去帮人家做判断。安慰,首先要尊重对方心里的感受,要认同他,我们不能以“应该”或“不应该”来表达自己的关心。

(3)与对方感同身受

面对面地去安慰一个人,其效果究竟如何,是与我们内心的真实状态存在很大联系的。倘若我们“心口不一”,一面说着安慰人的话,一面想着自己的美事,那么安慰是不可能展现出诚意来的。相反,倘若我们能够对对方的遭遇感同身受,那么,我们便可体会到他们内心的痛苦,并找到最合适的语言。甚至同时,我们的内心也会因此而隐隐作痛,这种感同身受的表现与安慰,对于被安慰者而言,其实就是最好的语言。

(4)别拿自己当“救世主”

不要摆出一副救世主的姿态,不要无限夸大你的同情和怜悯,这会伤及对方的自尊,让对方感觉很不舒服。

另一方面我们要认识到,我们只是陪同或帮助对方度过痛苦的时期,并不一定非要将他们从痛苦中迅速拔离出来。客观地说,任何人都需要为自己的行为承担相应的责任,有了这份痛苦或许他们才能更深刻地吸取教训。

我们要做的是,首先认同他们的痛苦,然后帮助他们去发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只要让对方了解你的心意就够了!

处于这个“三高社会(压力高、血脂高、学历要求高)”中,需要安慰的人有很多,如我们的亲人、朋友,甚至是用事、网友……同样,在我们自己面对困惑之时,也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与安慰,可以说,安慰已经成了人际交往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以,对此我们一定要有所了解,有所掌握。 SeTH8vMoeOe+t9nTk38Gf5P7wkeaRHlSaJbUxRwlrCWloFo1DLbrmuj0611XeRx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