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解散劳役奔山林,亭长成了通缉犯

秦始皇在位晚年,北方有匈奴,为了巩固自己的帝业,子孙绵延,他开始修筑万里长城,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再加上原本就进行的修驰道、建宫殿和修筑骊山陵等浩大的工程,需要动用大量的人力,只好从民间征调大量劳役进行补充。

早年,秦法虽然严苛,但是在征调人民作劳役时还是很人性化的。为了保证粮食供应,劳役通常避免农忙时节,甚至征战都会选择在农闲之时。而且,商鞅在变法的时候确立了“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原则,可见,秦国的法令用在人民身上的同时也限制了政府和贵族的滥权上。

可是自从秦国统一六国之后,要进行各种史无前例的改革和大规模建设,短短十几年间就要完成很多浩大的工程,人力、财力耗费过量。国力、民力长期处在超负荷运转中,无数劳役日以继夜地赶工,超出身体负荷,国人长期面对巨大的压力,执法严厉且没有弹性,人民就产生了受虐待的感觉。

有史书记载,秦国百姓十户之中有八户家庭的壮丁被充劳役。严苛的秦法和沉重的劳动量致使参与工程的壮丁不是累死就是病死。因此,各地都出现逃避劳役的现象。

劳役原本是国家利用农闲时征调民力进行国家建设的行为。但是到了秦始皇晚期,因为征调过多,超出了人民负担的极限,影响了正常的民生,自然就成了苦役。

按照制度上的规定,沛县每年都必须有人到都城咸阳服徭役、戍边一年,浩大的秦始皇陵和阿房宫需要几十万劳力。郡县被征调的劳力自然由地方政府派人前往,以监督民夫。没人愿意做这个差事,远离家乡不说,还要承受旅途的辛劳,再加上秦朝严苛的律法,一旦发生意外,比如民夫逃跑,会对送人的官吏给予严厉的惩罚。

常年押送大批劳役奔赴全国各地,刘邦深刻地感受到人民的不满与怨愤。当征调劳役的命令到达了泗水亭后,已经有了领袖意识的刘邦再次接受押送劳力的任务。刘邦虽然文化不高,可是他明白,农夫去做劳役,家里的田就没人耕种。而且还要缴纳高额的税赋,老百姓可以说是苦不堪言,怎么生存下去呢?所以,以侠士自许的刘邦其实是从内心反对这种过度压榨人民的行为的。

秦国早年建立起了什伍制度,“什”即里,是由五十户组成,“什伍”是由十个“伍”编制成的。秦朝借此把全国各地的户口资料掌握得很好。一里五十户中有多少个男丁,多大的年龄,都有专人统计,同时建立起详细的户口簿籍,以此作为征税和征调劳役的依据。由于全国的人口统计资料依辖区大多保留在各地政府手里,地方官又采取轮调制,所以对于以前报上去的数字是多少没人清楚,因此,地方官谁都不敢对现有户口报假资料,否则就可能会被抄家灭族。

接到押送劳役前往骊山陵墓的任务后,沛县县令立刻编造出户口名册,并派遣各亭亭长负责押送劳役。这次的劳役前去修建骊山陵,这个工作艰苦异常,再加上每个人都对过多的劳役积怨已久,所以负责领队的人也非常危险,万一有人结队逃跑,领队自会被牵连。

当得知这次押送劳役的任务又落在自己身上时,刘邦虽十分不愿意,可又无法推辞,只好硬着头皮带领征调的五百多劳役前往骊山陵墓工地。

从沛县到国都咸阳千里之遥,翻山越岭、跋山涉水,全程只靠两条腿,每个人又要背着笨重的铺盖和干粮,日夜兼程,心理和身体都受到了很大的折磨。刘邦向来待人宽厚,所以在押送的过程中尽量让他们轻松一些。可却不承想,离开沛县县城没多久,队伍中有些害怕死在工地或想念家乡的人就逃走了。刘邦虽然发现了有人逃跑,可无奈监管的人员实在是太少,且山路崎岖难走,实在没法搜捕。因此,刘邦虽然知道这事可能会牵连自己,但也束手无策,只好带着人继续前进。

已经有人逃跑成功,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想逃跑。刘邦知道,这样下去,到骊山工地后,也许就只剩他一个人了。到时没法交差,严苛的秦法肯定会治他个死罪。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将错就错。

下定决心后刘邦突然觉得轻松了不少。到了丰西泽中,刘邦就下令所有人休息,把剩余的路费都换成了酒和菜,请剩下的劳役和他自己痛痛快快吃喝了一顿。以往刘邦押送劳役也有和劳役们饮酒的时候,但他总是克制自己,因为路程还远,不能有闪失。但是这次不同,他的前面已经没有路了。

酒肉面前,刘邦第一次和劳役们开怀痛饮。刘邦看起来非常开心,其实他的内心复杂而酸楚。痛饮过后,刘邦开始思念家中的父母妻儿。前几日还是风光的亭长,如今却是有家难回。可此刻不是想这些的时候,而是要正视现实,逃亡山林。

正当大家开怀痛饮之时,刘邦却宣布,队伍今晚全部解散,大家愿意去哪儿就去哪儿,责任由他一个人来负。劳役中胆子大、讲义气的监管人员带头愿意追随刘亭长。随后,一些劳役也高呼追随刘邦。虽然已经有人追随自己,相互之间有了照应,但前路仍然渺茫,该去哪儿,刘邦自己也不得而知。

好在刘邦是个乐天派,心里虽然难过,却仍然能谈笑风生,带着跟随者往深山中走去。一来,逃入深山能避免消息走漏后被官府逮到;二来,进入山区后比较容易找到吃的,存活机会大些。就这样,刘邦有了自己的队伍,成为秦末无数地方起义队伍中的一支。然而,没过多久,消息传到沛县,刘邦也从亭长沦为了通缉犯。

如果不是发生在秦国即将灭亡的时候,刘邦必然会招致灭门之祸。但是在天下动荡不安、战争四起的年代,各级地方官员都拼命自保。一旦上报给朝廷,不仅沛县县令要受到惩处,就连泗水郡的郡守也要负上严重的责任,会受到极其严厉的惩罚。所以,这件事发生后,县令和郡守都装作不知道,将这件事隐瞒下来。而且,沛县县令和县府中的大小官员都和刘邦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都不约而同遮掩此事,刘邦也就没被追查。

家里人虽然担心刘邦的去向,可又无可奈何。父亲非常生气,说刘邦是自作自受,放着好好的官不当,非得招惹祸端。只有吕雉毅然离开家门,多方寻找刘邦。

解散劳役队伍的时候,刘邦根本没想过自己以后的栖身之处。只是突然想起了秦始皇几年前东巡时听信高人所说的“东南有天子气”,而且经常将这句话挂在嘴边,到处宣扬,以致东游楚地来镇压、制伏这股天子气。

刘邦在逃亡后,在迷茫中受“东南有天子气”这句话的启发,举目遥望云雾缭绕的芒山和砀山。心想,也许前面的山林就是给自己提供的有天子气的栖身之所。于是,他带着几十个人向芒山、砀山走去。

芒、砀两山相去八里,海拔并不太高,但位于低洼的沛丰沼泽地南沿,两山之间有古树密林,杂草丛生,蜿蜒起伏,山泽岩石之间是非常好的藏匿之处。

虽然藏身在山岩之间十分艰苦,但是对于出身布衣的刘邦而言也不算什么。虽然要经常变换住处,东躲西藏,可大家也算同甘共苦,无拘无束。刘邦和身边的几十名弟兄相约,不能侵扰附近的百姓,不能打家劫舍、杀人越货。 ENlvHNaaCjUV3WvWIDuaP4CoY6mXll9Yqo2y1Onn8LCqesFVBWlNw8uSWANoWxd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