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祛除脾湿防湿热,就找茯苓来帮忙

茯苓性平,味甘淡,经常用来祛除体内的湿邪,降低湿热的发生几率。《本草衍义》上提到:“茯苓、茯神,行水之功多,益心脾不可阙也。”《本草正》上有记载,茯苓“能利窍去湿,利窍则开心益智,导浊生津;去湿则逐水燥脾,补中健胃;袪惊痫,厚肠脏,治痰之本,助药之降。以其味有微甘,故曰补阳。但补少利多”。由此不难看出茯苓有祛湿燥脾之功。

前段时间,有位患者因为水肿前来就诊,经过检查,我告诉他出现的水肿是脾湿导致的,像他这种水湿內滞的人,不管是久蕴还是遇热,体内的湿都很容易转变成湿热,所以当务之急是健脾利水。

当时那位患者出现的只是轻度水肿,稍微用药就能消除,我只给他开了茯苓一味药,因为茯苓有益脾安神、利水渗湿的功效。临床上经常用茯苓治疗水湿内滞导致的胃口欠佳,眩晕心悸,心神不安,失眠多梦,水肿,尿少便溏等。

但是,湿有寒湿和湿热之分,寒湿和湿热的茯苓配伍是有差别的,如果想要清除身体中的湿热,可以选择有清热之功的猪苓、泽泻、百合、绿豆等。茯苓虽然是味中药,但是用其熬粥或泡酒、烙饼,不但美味,对身体大有益处。有喝茶习惯的人可以每次取10克茯苓粉和3克绿茶一同放到茶壶内,倒入800毫升沸水泡茶,之后用小勺将茯苓粉搅拌化开,盖盖闷5~10分钟即可。

虽然茯苓粉对人体健康大有益处,但并不是说每个人都适合服用,用它来保健的时候应当注意:气虚下陷、津伤口干、虚寒多尿、滑精者不宜服用。服用茯苓的过程中忌米醋、地榆、雄黄、龟甲等药材。注意药材的宜忌和搭配,才能充分发挥出药材的作用和功效。 eVbDtJ25UF1fTKn/7Z7r0t2xh5dt11BV2LCZkPaYKIRvGtQgAD+yoaomP2JjMcB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