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顺应四时,养生有道

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养生的过程,认为养生比治病更为重要。实际上,养生的过程并不复杂,从中医的角度上说,顺应时辰就是最好的养生方法。

顺应时辰养生并不复杂,民间有这样的话语:“冬天不冷,夏天不热,迟早要坐病。”意思就是说,气候异常的季节生病的人会更多,而这句话在现在已经成为常态。夏季的时候,人们会将空调调到最大,以确保身体的凉爽,这样很容易患感冒、关节痛。到了冬季,人们又会利用暖气,保持室内的温暖,甚至变得有些“热火朝天”,这样的温暖环境不但浪费了能源,也违背了自然规律,危害非常大。《黄帝内经》中有云:“冬不藏经,春必病温。”到了冬季,人体的精气会处在闭藏阶段,此时外界温度过高,腠理会反常张开,气血大量消耗,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没有什么变化,但身体早就形成“表虚”之态,遇到温度稍低的环境,肯定会感冒发烧。

冬季室内的温度不宜过高,控制在20℃左右即可,夏季的温度也不宜过低,最好买把扇子,自己动手扇风,人的生命过程应当遵循冬暖夏凉的基本规律,才可减少疾病的发生。

人和自然界的其他生物一样,具有顺时特性。就像树木到了冬季树叶会落光,原来分散在枝叶上的营养会运送至根部,枝叶营养就会相对缺乏;夏季时枝叶茂盛,根部营养相对缺乏。春季时,人体的气血会从内向外走,到了夏季,体内气血充盈,表面气血会相对缺乏,这也是夏季人容易患肠胃疾病的原因之一。秋季时体表之气缺乏,不能固卫,因此易患感冒。

正是人体有这样的“顺时”特性,因此,人的生活起居也应顺应这种特性,有针对性地进补。春季主养肝,应当注意吃些补肝养肝之品,避免“春困”;夏天应当补心,适当服用生脉饮就能够达到此功效,因为生脉饮里面的麦冬、五味子有补气、清肺热之功,还可滋养心气,预防胸闷、气短、汗多等症;秋季气候干燥,可适当吃些梨,秋梨有润肺止咳、收敛气血之功;冬季是最佳的补养季节,女性应当注意补养气血,男性应当注重补养肾阳。

从中医的角度上说,起居应当顺应四时。春季为万物生发的季节,容易“春困”,因此,春季不宜长睡不起,应早睡早起,注意锻炼,能够舒肝气。夏季昼长夜短,应适当晚些入睡,但也不能太晚,晚上12:00以前最好睡觉。还应注意,夏季时人的情绪会随着温度上升而变得暴躁,进而加剧气血充盈在表面,因此,控制情绪为夏季养生之重点。秋季时应当注意早睡早起,这个时候气血从内向外收敛,顺应气血收藏,睡眠时间最好跟着延长,情绪上尽量少思虑、悲秋。冬季时应当早睡晚起,没有必要早上五六点钟起床锻炼身体,因为过早起床会导致毛孔过度开放,不利于储藏精气。

冬至为一年之中白昼最短的日子,从中医阴阳五行理论上说,这一天为一年里阴气最盛的季节,起居更应注意。冬至时阴气旺盛,阴气开始逐渐上升,而夏至为阴气生发的日子,这个时候,应当细心呵护它。在这两个特别时期,不宜远行或剧烈运动,应当好好休息。春分和秋分时,人体气血内外各半,气血旺盛,外界温度适宜,可通过加强运动助气血运行。

在一天当中的不同时辰,环境、人体也会发生不同变化,所以中医提倡睡子午觉,进而保持身体中阴阳的平衡。每天上午的7:00~9:00为一天内胃气之顶点;9:00~11:00为脾运化之顶点;15:00左右为小肠运化之顶点,所以,9:00和15:00都是最佳的进餐时间,由于工作繁忙而不能进食的人应当适当调整进餐时间,而需要上夜班的人不宜强迫自己夜间禁食,但是最好吃些清淡食物,防止危害胃和肝脏健康。 +008GHUgsrYievoZhMSmbcItrmYwCYmfWiiS5YueoisI7wY3OIhZyZ3ulv3qa29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