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平衡心理,离健康更近一步

波动的心念会影响个人、家庭、社会等的健康发展。我们情志中所表现出的任何被动念头都会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状况,恨、恼、怒等负面情绪会使我们的身体产生毒素。如果我们想要拥有健康的身体、幸福快乐的生活,都应当用平和的心态去对待。

《黄帝内经》中提到,人的心理出现任何的失衡状态,都可能是毁灭性的。所以,现代人讲究的养生即善于克制,自我排遣。要懂得处理好人际关系,保持良好心态,还应擅于平衡身体中的阴阳,调和六脉才可祛病延年。

中国有句古话:“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可能在我们看来,别人经历之事似乎都是一帆风顺的,自己却庸庸碌碌,久而久之,就会出现心理失衡。心理不平衡,失落、嫉妒、私欲便会接二连三产生出来,使你的光明大道被堵塞,再也看不到希望和光明。

这种心理不平衡还可能会让人走向死路,如:疾病缠身而死,权钱交易、大捞特捞走上犯罪的道路等。因此,心理不平衡是生命质量下降的源头,也会导致身体衰老,疾病横生。

以前,村子里有个老爷爷,本该在家中安享晚年,好好过自己的日子,但是自从对面搬过来一位城市里的老爷爷,他的心理就出现了不平衡。他看到对门老爷爷西装革履,没事就练习书法,家中的摆设古香古色,尤其是他手上的那块名表,更是骚动着老爷爷的心,于是,他自己也想着要一块,开始节衣缩食,但是老爷爷是个糖尿病患者,每天都需要服药,可是为了名表却把药给“戒”了,结果血糖直升,最后住院抢救。住院的时候,对门的老爷爷来看他,他又认为人家在对着他炫耀,说了几句讽刺的话将人家气走,自己的病情变得更严重了。

这种现象在生活中也非常常见。不平衡心理常常来源于错误比较,总是和别人的言行、举动、外表、家室、穿着等作比较,很容易产生失衡心理。无数例子告诉我们,要在当今社会的种种诱惑下保持平衡的心理,这是养生、安身立命的大智慧,能够阻止大灾难的发生。

因此,我要提醒大家注意,人一定要有追求,但不能一味地奢求。当今社会机会多多,但是机遇却并不会在每个人的身上都发生。人要求其所能求,舍其所不能求,心安自得培养元气,才能够不受邪气的侵扰。欲望强烈的人会损伤元气,健康便无从谈起。

那么要怎么才能做到平衡心态呢?

第一,对自己不能过分苛求,对他人的期望也不要过高。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不要将目标定得太高,定个切合实际的目标,通过努力达到目标,心情就会舒畅很多。如果目标定得太高,总是处于一种失败的状态,那就很难有好心情了。对他人也不要寄予太大的希望,每个人都会有优缺点,不要将自己的标准强压给别人,会减轻不少烦恼。

第二,要对自己的情绪进行疏导。当我们出现不平衡的情绪时,要学会转移情绪,倾诉就是一种很好的调节内心情感与外界刺激平衡的方法,能够去灾免病;也可以将自己的情绪转移到其他事物上,如:快速奔跑、大声吼叫、大哭等,都能够转移注意力,释放不良情绪。

第三,求雅趣,在娱乐中疏导自己的不良情绪。心理失衡时,可以试着做做自己喜欢的事,消除内心的压力,释放抑郁的心情,缓和报复心理,保持心理健康。如:下棋、绘画、钓鱼等,多参加娱乐活动是保持心理平衡的良药。

第四,与人为善,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要从自身做起,与人为善,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要尽量去帮助别人,将你的援助之手伸向他人,你才会感到更加的踏实,有助于保持心理平衡。

第五,遗忘,也许是对人最好的呵护。人生的道路多崎岖,忘记那些对你的心理有影响的人和事,就能够保持你的心态平衡。因此,忘掉曾经对你有过伤害的人和事,才能让你前行的道路更加轻松,心理也就会更加平和。

心理不平衡即为生命质量降低之源头,也是致病、衰老之源头。因此,我们如果想追求健康的身体、生活的快乐、人生的幸福,应当向往社会安定和世界和平,一切从自己的内心做起,只有达到平衡的心理状态,才可健康长寿,远离疾病。保持心理平衡,让我们变得更加健康! niw7hArC103NMy5YpEXb6jPsZFpd480Dtl9bUsAJhbPIzSmEoT0JbENgqejDABY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