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来看,中华民族有着悠久而深厚的伦理道德文化的积淀。它作为传统元素直接或间接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具体表现在日常生活习俗和行为习惯等方面,这些习俗深深镌刻在我们为人处世的每个细节之中,发挥着某种道德指南针的功能,即向我们指明什么样的人可以交往、什么样的人不可以交往,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能做。从具体效果来看,这种影响无疑是双重的,即有着积极和消极的两面性。在推进传统伦理现代化的实践中,弘扬优秀道德文化与改造不良道德习俗是并行不悖的,甚至在某种意义上说,改造不良道德习俗对于提升大众的道德品质有着更为深刻的意义。基于这种认识,我们直面传统文化中的欺生现象——一种典型的排斥陌生人的心理和行为,剖析它对陌生人所持有的怀疑和疏离心态的复杂成因及危害,借助道德心理调适和思维机制的转换,提出逐步消除欺生文化的现实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