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同万物一样,其生长所需的生态条件为水分、土壤、光能、热量等。《茶经》将这些生态条件直观地表达为“野者”“园者”“阳崖阴林”“阴山坡谷”。
陆羽将种茶土壤分为上、中、下三等,以烂石为上,砾壤为中,黄土为下。茶树生长所需肥料(养料、水分)是经由茶树根系从土壤中吸取的。土壤性质的优良直接关系到茶树生长的好坏。“烂石”应该指风化较完全的土壤,即所谓生土,其土壤有机质和土壤生物含量较多,适宜茶树的生长发育。“砾壤”是指黏性小、含砂粒多的砂质土壤,土质中等。“黄土”,是一种质地黏重、结构较差的土壤,其土质最差。
茶树适宜于潮湿、多雨的生长环境,需要均匀量多的雨水。湿度低、雨量少于1 500毫米,均不太适宜茶树生长。但如果蒸发量不足、湿度太大时,茶树也极易发生霉病、茶饼病等病症。一般茶园1年之中耗水量集中在春、夏两季。年降雨量若超过3 000毫米,蒸发量不及降水量的1/2~1/3,就易诱发茶树病。
茶树所需光能,主要包括日照、气温、空气湿度等几个方面。“阳崖阴林”“阴山坡谷”是两种不同的茶树自然生长条件。“阳崖阴林”是指茶树适宜于向阳的山坡,并且有树木的遮阴。“阴山坡谷”是指茶树不适宜生长在背阴的山坡和沟谷间,这样的茶树不宜采摘,其性凝滞,饮用它后,人的腹中易结肿块。
陆羽指出茶树生长的地形标准为“野者上、园者次”。是指野生茶叶品质好,茶园栽培的品质差,这两点分别从栽培方法以及地形来区别品质。这两点较符合唐代茶叶生产的客观实际,对于现代茶园的地形选择以及环境条件综合影响也是较为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