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绵长而有序的传承:“茶”的字源

在中国古代史料中,有关茶的名称很多,到了中唐时期,茶的音、形、义已趋于统一,后来又因陆羽《茶经》的广为流传,“茶”的字形进一步得到确立,直至今天。

●缘起以及字形的确立

在中国茶学史上,一般认为在唐代中期(约公元8世纪)以前,“茶”写成“荼”,读作“t%”。荼字最早见于《诗经》。在《诗·邶风·谷风》中记有:“谁谓荼苦?其甘如荠。”但“荼”并不是茶。开始以“荼”字明确地包含有“茶”字意义的,是《尔雅·释木》中的“槚,苦荼”。公元2世纪,东汉许慎在其所著《说文解字》中述:“荼,苦荼也。”宋代徐铉等在该书注中述“此即今之茶字”。

自秦汉以来,茶由西南地区传播于内陆汉民族居住地区,因味苦,发音近似“荼”,“荼”被用来表达“茶”这种药物和饮品。由于历史的沿承,“荼”的字音与字义并不止一个,其用来表述“茶”,以及后来“茶”字脱胎于它(少了一横),是受了陆羽《茶经》和卢仝《茶歌》的影响。而陆羽在《茶经》注中说“茶”字的出处来源于《开元文字音义》(此书为唐玄宗所撰,“茶”字是其以御撰的形式定下来的)。但在当时新旧文字交替之际,正逢安史之乱、藩镇割据等动乱时期,“茶”字确定与传播必定不顺利。因而,陆羽在《茶经》中将茶的音、形、义三者确定、统一,使其能广泛流传开来,不能不说是他对茶学的一大贡献。

●字音因地域而差异明显

我国幅员辽阔,自中唐“茶”字被普遍采用之后,因区域、方言各异,茶字读音差别很大。例如长江流域及华北地区有“cha”“chai”“zhou”等音;福建省福州地区发音为“ta”。

我国各民族地区“茶”字的发音差别更大,如瑶族叫“己呼”,苗族叫“忌呼”,贵州南部苗族叫“chuta”,傣族叫“la”等。 XrxIN80vFs3rnGU+dqh/O1X7+/hQSExwL5xM+Zjfnroj/oNoaj66Ardn4LoBQakh

“茶”字的来源与差异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