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这本书所能带给你的

从容面对死亡

运用这部经的目的是让每一个临终者都能从容面对死亡。

生与死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无法逃避的。当我们还活着的时候,我们可以用两种方法处理死亡:忽略死亡,或者正视自己的死亡,藉着对于死亡所作的清晰思考,以减少死亡可能带来的痛苦。不过,这两种方法都不能让我们真正克服死亡。绝大多数的人在死亡来到时,将面临一片迷惘的世界,处在极端陌生的环境里,心情会受到百般焦虑和煎熬。然而死亡后又会进入神秘的中阴世界,在这里没有朋友,没有亲人,只有不停地逃亡,不停地闪躲恐怖景象的威胁。这时亡灵极需要他人的协助,提供安稳走过死亡历程的协助。这部经便是应用于临终的人,由上师或协助者在其近处读诵,通过清晰而且正确的读诵,叮咛临终者以及亡灵在临终时或进入中阴世界后必须注意的事项,藉此获得解脱,脱离痛苦的轮回。这种方式是人们在走到生命旅途终点时,真正克服死亡的恐惧,从容不迫地面对死亡的法宝。

佛说生死

两千多年前,释迦摩尼佛祖曾在《佛说譬喻经》中为当时古印度摩揭陀国国王胜光王作了一个譬喻:有一个旅人独自在旷野中跋涉,忽然前方传来野兽的咆哮声,随后一只老虎便出现在他面前。于是旅人惊慌失措地逃到一口空井前,只见井口垂下一条树根。情急之下,他便沿着这条树根爬了下去,希望借此能够躲避恶虎的追逐。谁知才爬到一半就来了一黑一白两只老鼠,开始啃噬他所抓的树根。旅人于是环顾四周,希望找到新的依靠,却发现井壁上盘着四条毒蛇,而再往下看,情况则更糟,只见一条毒龙正张着血盆大口在井底等待。正在旅人惊慌失措之际,忽然从树根上流下许多晶莹诱人的蜂蜜,旅人被眼前的美味所吸引,顿时忘掉了所处的困境,于是便舔了五滴。顷刻之间,风吹树摇,蜜蜂倾巢而出欲螯旅人,而且又有野火开始燃烧树根。胜光王问佛:“这个人为什么身处险境,却还要贪图眼前那一点美味呢?”佛祖于是解释说:“旷野象征着六道轮回的无明长夜,旅人就是众生,恶虎象征无常,空井象征生死,黑白二鼠啃噬树根象征昼夜时刻缩短着世人的生命,四条毒蛇即指色身四大,五滴蜂蜜即指五欲,蜜蜂象征邪思,野火象征老病,毒龙象征死亡。可见,生老病死原本都是痛苦的事情,世人应该早做打算,不要被五欲所迷惑。”

佛祖的这段譬喻正提醒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在生时认真地思考生死的意义。岁月如梭,无常的猛虎时刻都在我们的身后追随,人的生命是短促的、脆弱的。然而世人终日却只见眼前五欲的蜂蜜,不知老病的野火已经开始焚烧身躯,死亡的毒龙早已张开了血盆大口。惧怕死亡或者蔑视死亡都不应成为我们对于死亡无知的借口,佛祖早在两千年以前就已经为众生探索并开辟了那片超越生死和轮回的净土。我们应该顺从他的指引,从现在开始,认认真真地把每一秒钟当成改变和准备死亡与永恒的契机。

不敢正视死就永远不能理解生,不要总是用后背面对着死亡,让我们从正面来与它对决吧!

面对死亡

死亡是正常的过程,只要我们还活在这个地球上,必然会发生死亡这个事实。在我们知道逃避不了死亡之后,就不必为此担忧。其实死亡就像衣服穿破了必须换件新的一样。然而死亡还是不可预测的,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死或怎么死。因此,在死亡真正发生之前,我们必须作好必要的心理准备。 T5MvMUhH0VrWQNFESqW8YT5pzPf7+yJ1Sfpk55h0wDWsyXF1u4QZDc9kmRcv39B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