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临终者家人和诵经者必知

《中阴闻教救度大法》的诵读方法与步骤

读诵《中阴闻教救度大法》要按照一定的方法和步骤来进行,这样才能达到协助亡者安稳地走完生命的最后旅程的目的。在正式进入死亡的中阴历程之前,我们有必要先来对这些方法和步骤作一下介绍。

● 读诵《中阴闻教救度大法》的人选

优先考虑:死者的上师喇嘛是应该优先考虑的读诵者。西藏人把上师称为“咕噜”(guru)。他们一般都具有比较高的修行,由他们来为亡者读诵可以起到更好的效果。

其次考虑:如果没有上师喇嘛,也可以选择亡者生前比较信任或喜爱的共修师兄、师姐来为亡者读诵。

再次考虑: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也可以选择死者敬爱的好友为之读诵。

● 读诵《中阴闻教救度大法》的方法

1.遗体在面前

(1)读诵者靠近亡者的耳边,清晰地为之读诵,悉心地进行指导,以唤醒亡者的意识。

(2)注意千万不要触及遗体。此时,亡灵的意识会从头顶的梵穴离开。如果在这个过程中由于触碰遗体而使亡灵的意识受到干扰,就会导致意识从其他穴道离开,有投入非人世界的危险。

2.遗体不在面前

(1)读诵者选择亡者生前经常坐卧的地方,想象亡者就坐在读诵者的面前,依照前述方法仔细诵读《中阴闻教救度大法》。

(2) 注意旁边不要有亡者亲属哭泣,这种哭泣声也会对亡灵的意识产生干扰, 使其不能专心聆听教法。

● 读诵《中阴闻教救度大法》的步骤

1.进行供养三宝的仪式

三宝包括:佛宝、法宝和僧宝。

(1)实体供养:有能力筹备三宝的人家,当应尽全力准备,采取实体供养的方式。

(2)观想供养:对于没有能力备齐三宝的人家,也应尽力准备实体宝物进行供养,对于不足的供养物再采取观想的方式祈请。

总之,供养三宝一定要虔诚,尽最大努力来筹办才是供养的关键。

2.读诵四种偈

“偈”是佛教仪式中的唱颂,《中阴闻教救度大法》中为我们提供的四种偈,每一种要诵读7遍或21遍,同时注意吐字清晰,语速适中,语气和缓。下面对这四种偈分别作一说明:

(1)祈请诸佛菩萨加被偈:此偈可以祈请诸佛与菩萨前来救度亡灵。通过这种请求可以达到呼唤佛与菩萨的目的。

(2)祈求护免中阴险难善愿偈:读诵这种偈可以护送亡灵在中阴的路上平安度过各种危险和困境。

(3)六种中阴境界根本警策偈:此偈是对于六种中阴境相的警示。

(4)祈求护免中阴恐怖善愿偈:亡灵在中阴世界将会遇到许多恐怖的景象,读诵此偈可以减轻亡灵心中的恐惧,护送亡灵走过中阴之路。

3.读诵《中阴闻教救度大法》

在供养三宝和读诵四种偈之后,才能开始进入《中阴闻教救度大法》的诵读,《中阴闻教救度大法》要在三个中阴阶段分别诵读7或21遍,各有不同的作用,分别介绍如下:

(1)临终中阴:临终时,会有明光显现于亡灵的面前,亡灵只要能够识认明光,就可以获得解脱。读诵此法最重要的就是为了协助亡者识认这些根本明光。

(2)法性中阴:法性中阴的世界中会显现一系列由亡灵的内心所投射的幻相,这些幻相会对亡灵进行干扰。读诵此法可以对亡者进行指导和提醒。

(3)投胎中阴:投胎中阴是死亡历程的最后阶段,也是最关键的阶段。读诵此法可以协助亡灵投生到较好的世界中去。

生死由命,何必伤心

从古至今,人们都在追求长生不老的灵方。但死亡并不会因为人们的惧怕而消失。尽管现代医学的进步可以适当地延长患者的生命,但绝不能使人长生不死。相反,对于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来说,费力去维持一架衰朽的身躯,只会增加他们肉体和心理上的痛苦,损害他们做人的尊严。既然亲人的大限已至,我们何不放开对其衰朽肉身的眷恋,让他们轻轻松松地奔赴极乐世界呢?

有这样一则故事。传说后唐的保福禅师在圆寂前曾把所有弟子叫到身边,对他们说:“我近来感觉气力不继,想来大概是时限已至。”弟子们听后顿时躁动起来。有的弟子乐观地安慰他说:“师父的身体仍然很健康,请您不必多虑。”有的弟子则满怀眷恋地说:“师父,我们仍然需要您的指导。”还有一些“懂事”的弟子则劝他要加倍保重身体,常住世间来为众生说法。一时之间,寺中充满了喧哗之声。

这时,众人中一位弟子问道:“时限若已到时,禅师是去好呢?还是留下好?”声音非常清朗。保福禅师笑了,亲切安详地望着这位弟子说:“你说,怎么样才好呢?”这个弟子毫不考虑地答道:“生也好,死也好,一切随缘由他去便好!”禅师听后哈哈大笑,满意地说道:“我心里要讲的话,不知什么时候都被你偷听去了。” 言罢,保福禅师便圆寂化去。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彻悟的佛教徒对于生死的看法是与凡夫俗子截然不同的。他们早就看穿了生必有死的生命现象,怀着随缘自适的心态,对于亲友师长的离去不会过分眷恋和挽留。他日轮到自己生命结束之时,同样也会从容以对。活着就要有意义,死也要安详自在, 这便是佛教的生死观。

我们虽不能像得道高僧一样,自知死期,沐浴、礼佛后坐脱立亡而毫无痛苦,但只要生前有意识地进行禅定修持,临终时又有上师亲友诚心助念,每个人都有希望往生净土,永远脱离轮回的苦海。如此看来则死有何哀呢?我辈当应欣然而往! fZHWPJKAxrTdp/HbZdws97yW3lybzfALrEg26E/vjrIIZrmMakQSwQ1nsG18HTU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