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桑养蚕是古代中国对世界最有价值的贡献之一。在哥伦布进行环球航行之前,西方人偶尔通过波斯商人得到一些蚕丝,以及蚕丝织成的美丽丝绸,西方人曾经自作聪明地认为:丝是从树上长出来的。直到查士丁尼时代,西方人才通过两名印度僧人了解到,世界上原来有种叫蚕的昆虫。而这时候,古老中国栽桑养蚕已经有两千年的历史了。
据传,第一个教人们栽桑养蚕的不是别人,正是黄帝的夫人嫘祖。嫘祖本为西陵之女,后来嫁给黄帝,后世奉她为先蚕。所谓“先”,是指最先教民育蚕抽丝,所以嫘祖又叫蚕母。古代蚕农之家必祭祀嫘祖,嫘祖便成为农村妇孺皆知的大神。
黄帝在战败蚩尤后,建立了以他的部落为核心的部落联盟,黄帝理所当然地坐上了部落联盟的第一把交椅。战争平息了,和平年代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生产,黄帝任命嫘祖和另外两名大臣胡高以及伯余三人负责制作衣服。
嫘祖、胡高和伯余三人再次进行了分工:胡高负责帽子,伯余负责衣服,嫘祖则负责帽子和衣服的原材料采集。这样,嫘祖就得天天带领部落里的妇女上山剥树皮、织麻网,并把男人们打回来的各种猎物身上凡是能用的皮毛都剥下来,一一加工成制作衣帽的原料。
在不太长的时间里,部落里的大小首领都穿上了衣服,但还有更多的人仍然光着身子,或是仅仅在腰间系几片树叶遮羞。嫘祖由于劳累过度,终于病倒了。
嫘祖的病其实不仅是劳累,还在于她觉得现在这种采集衣帽原材料的方法太局限,效率不高,要让大家都穿上新衣服,恐怕得等到猴年马月。嫘祖一着急,急火攻心,躺在床上不吃不喝。
黄帝见妻子病了,心里很难过,命令嫘祖手下的女子想办法弄些嫘祖平常爱吃的东西给她送来,但嫘祖一点儿食欲也没有。
嫘祖一连三天没吃饭,她手下的两个年轻女子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就悄悄在一起商量,准备进山摘些鲜果子回来,看嫘祖吃不吃。于是,两人一早就进了山,跑遍了山山峁峁,摘了无数的果子,可是用嘴一尝,不是涩,就是酸,总觉得很不可口。
天快黑的时候,两个女子在一片桑树林里发现树上结着雪白的小果,这些小果子是她们从来没有见到过的,看上去洁白可爱,她们以为找到了好鲜果,赶忙趁着天还没黑就摘起来。
两个年轻女子将这些白色鲜果拿回部落准备给嫘祖吃,才想起刚才只顾采集,还不知味道如何呢。她们中的一个放了一只到嘴里,用劲一咬,却根本咬不动,而且也没啥味。两个女子面面相觑,丧气至极。
这时,一位名叫共鼓的大臣来朝见黄帝。此人为黄帝发明了船。他看见两个年轻女子站在一起发呆,以为发生了什么事。女子们把她们为嫘祖摘回来的白色小果之事说了一遍。
共鼓说:“咬不动,你们为什么不用水煮一下呢?”
两个女子觉得有理,就把白色鲜果倒在水里,架起火猛煮。可是,煮了好长时间,放进嘴里,还是咬不动。
一个女子拿起一根细木棒,无意地在锅里乱搅。搅了一阵,她往外一拉木棒,却惊讶地发现木棒上缠着很多像头发丝那样细的白线。她们觉得十分奇怪,就边搅边缠,不大一会儿工夫,煮在锅里的白色果子全部变成了晶莹柔软的细丝线。
两个女子也没太在意,她们把这件新鲜事当成趣事告诉了嫘祖。
嫘祖听说后,愣了半晌,她的病情好像减轻了大半,立即就要看个明白。身边的人不让她动,就把缠在木棒上的细丝线拿来让她看。
嫘祖仔细端详了缠在木棒上的细丝线,然后对周围的女子说:“你们摘回来的不是什么果子,它当然不能吃,不过,它可比鲜果有用处得多。”
接着,嫘祖就详细询问两个女子:果子从哪里摘来,在哪座山上,在什么树上。两个女子都一一做了回答。嫘祖听了后,食欲也有了,吃了一大碗饭睡了。
第二天,嫘祖感觉病全好了,她不顾黄帝的劝阻,亲自带着两个摘鲜果的女子到昨天她们去过的桑林实地考察。嫘祖在树林里整整观察了好几天,终于弄清了这种白色果子的来龙去脉:原来这是一种嘴里会吐细丝的虫子绕织而成的,并不是树上的果子。嫘祖回来把这件事向黄帝做了详细汇报,并要求黄帝下令保护所有的桑树。从此,栽桑养蚕就在嫘祖的带领下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