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五、佛教音乐之变文

除了“说话”这种说唱音乐形式较为流行外,与其并存的还有佛教寺院里的“变文”。变的意义,本取自佛经“转换旧形名变”,变文则是寺院俗讲僧通俗性讲经的底本,亦即佛教徒宣传宗教教义的一种说唱体裁。隋唐是佛教在中国广泛传播的时代。据统计,唐代浙江建有佛教寺院九百三十七所,占当时全国佛教寺院总数的17.6%,是中国佛教寺院分布最密集、数量最多的地区。隋代天台山的高僧、佛学大师智颉生活在天台山二十多年,在那里化缘建造佛寺,聚合僧众,潜心研习佛教,创立了中国第一个本土化的佛教宗派——天台宗。天台宗在唐代陆续传播到新罗和日本等国,对日本的思想文化产生了极深远的影响。这一时期,城市商业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以及佛教的广为流布和信徒的日益增加,促进了说唱和变文的发展和流行。

变文的语言通俗易懂,内容主要有演绎佛经故事和历史故事、民间传说两大类。如《阿弥陀经变文》《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目莲变文》《维摩诘经变文》《伍子胥变文》《王昭君变文》等。

《伍子胥变文》是在《左传》《吕氏春秋》《史记》《吴越春秋》等史书记载的基础上,经过民间艺人反复传唱、加工润色而成。其主要情节是:楚平王荒淫无道,伍子胥父兄蒙难,伍子胥亡命吴国,借兵复仇,后因吴王信谗,伍子胥遇害。作品塑造了伍子胥不畏强暴、坚毅不屈的悲剧形象,揭露了封建帝王荒淫残暴的罪行,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其中详细铺叙浣纱女和渔父帮助子胥逃亡的经过,把人民的同情和英雄的患难遭遇联系起来,写得悲怆动人。但在写子胥逃亡时用“急急如律令”和“画地户天门”之术躲过追捕,近乎术士,有损于人物形象的完整;子胥和妻子相见时的对答用中药名称隐双关语,又近于文字游戏。《伍子胥变文》对后世戏剧文学有广泛影响。元杂剧中高文秀的《伍子胥弃子走樊城》、郑廷玉的《采石渡渔父辞剑》、吴昌龄的《浣纱女抱石投江》、李寿卿的《说诸伍员吹箫》、明代传奇戏曲中邱的《举鼎记》、梁辰鱼的《浣纱记》以及后来京剧的全部《鼎盛春秋》(自《战樊城》起至《刺王僚》止),均演述这一故事。 tZ4X0o2guXvFQFsajQNSeaSq74kLq95uiSzDa4uBA8l4YKbF/dB/fWd8NS1umXd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