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宫廷音乐的辉煌

隋唐时期的宫廷音乐有雅乐、燕乐两种。雅乐是与民间俗乐相对应的称呼,是古代帝王祭礼天地、祖先及朝贺、宴享时所表演的乐舞,例由大常或太常寺掌管。历代皇室皆循例制作雅乐。燕乐又称乐、宴乐,为帝王宴会时所表演的乐舞之统称。

隋开皇初有清商伎、国伎、龟兹伎、安国伎、天竺伎、高丽伎、文康伎等七部乐;大业中有清商、西凉、龟兹、疏勒、康国、安国、天竺、高丽、礼毕等九部乐;唐武德初有燕乐、清商、西凉、龟兹、疏勒、康国、安国、扶南、高丽(礼节)等九部乐;贞观中有燕乐、清商、西凉、高昌、龟兹、疏勒、康国、安国、扶南、高丽(谯后)等十部乐。除了隋朝的礼毕、唐朝的燕乐、扶南和谈后外,都是南北朝时已有的乐部。十部乐在唐玄宗时又有立部伎和坐部伎之分,即《新唐书·礼乐志》所谓“堂下立奏,谓之立部伎;堂上坐奏,谓之坐部伎”。 立部伎有安乐、太平乐、破阵乐、庆善乐、大定乐、上元乐、圣寿乐、光圣乐八部;坐部伎有燕乐(景云乐、庆善乐、破阵乐、承天乐)、长寿乐、天授乐、鸟歌万岁乐、龙池乐、小破阵乐等六部。立部伎和坐部伎只大致规定了一定的乐曲。燕乐中的这些乐部,是皇帝大宴百官,或宴请国宾时举行的仪礼性歌舞表演。乐部表演的排列次序决定于宴会性质。如宴请国宾时,首先上演歌颂唐朝功德的燕乐,其次为汉族艺术性较高的清商乐,再次是受汉族音乐文化影响较深的,如西凉乐、高昌乐、龟兹乐等,燕后乐则是以民间假面歌舞戏之类的表演作为结束。每个部乐都有许多个节目,演出时只要表演几个节目即可,不必演出全部节目。

隋唐的这些部乐当中,清商虽然含有北方因素,但主要是南方音乐。据《魏书·乐志》记载:“初高祖(孝文帝)讨淮、汉,世宗(宣武帝)定寿春,收其声伎,江左所传中原旧曲……及江南吴歌、荆楚西声,总称清商。” 《隋书·音乐志》记载:“清乐,其始即清商三调是也,并汉末旧曲……及平陈获之。” 《旧唐志·音乐志》说:“清乐者,南朝旧乐出。永嘉之乱,五都沦覆,遗声旧制,散落江左。宋、梁之间,南朝文物,号为最盛。人谣国俗,世有新声。后魏孝文、宣武,用师淮、汉,收其所获南音,谓之清商乐。隋平陈,因置清商署,总谓之清乐。遭梁、陈亡乱,所存盖鲜。隋室已来,日益沦缺。武太后之时犹有六十三曲。今其辞存者,惟有白雪、公莫舞、巴渝、明君、凤将雏、明之君、铎舞、白鸠、白伫、子夜、吴声四时歌、前溪、阿子及欢州、团扇、懊侬、长史、督谨、读曲、乌夜啼、石城、莫愁、襄阳;栖乌夜飞、估客、杨伴、雅歌、骁壶、常林欢、三洲、采桑、春江花月夜、玉树后庭花、堂堂、泛龙舟等三十二曲,明之君、雅歌各二首,四时歌四首,合三十七首。又七曲有声无辞,上林、风雏、平调、清调、瑟调、平折、命啸;通前为四曲存焉。” 文中所说的“白纻”源于江南民间。“前溪”源于浙江德清县南前溪村,前溪原是艺人云集之地,南朝乐舞艺人多出于此,所以有“舞出前溪”之说。可见,清商乐的形成与发展,与包括浙江在内的江南地区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 7REOqVLJLsix5IARaLQ4GzBNp+uJWGwh2H33kP0mvSUAel62p9ViCpDfDRUdxFg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