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民歌与曲子并存

隋唐五代时期,民间音乐的繁荣以民歌与曲子最为显著。民歌是民间口头创作的诗歌。此时,一方面五言、七言各四句的形式达到鼎盛时期;另一方面长短句的曲子体裁又开始显示出生命力。民歌正是从这两方面开辟了艺术表现的途径。隋炀帝时期的《无向辽东浪死歌》《挽舟者歌》,唐玄宗时期的《神鸡音调》,以及《望江南》《酒泉子》等,都曾广为流传。唐代民歌曲调各地不同,而不同性质的劳动也各有惯唱的曲调,并且随时创造出新的曲词,流播传唱。刘禹锡《竹枝序》说:“四方之歌,异音而同乐”,可见变化之多。农人有《田中歌》,舟人有《欸乃曲》《杨柳枝》,又有“古歌旧曲”,《何满子》则是满子遭斩临别时所新制并传开歌咏的。旧曲依旧唱,新曲不断新。这些民间歌谣和俚曲小调,随着都市的繁荣及市民阶层的兴盛而从广大农村进入了大中城市,为歌伎、边客、游子、儒生、士兵、和尚、医生、道士、商人、闺妇等各种各样的人所习唱,并加以发展,在词中注入城市的血液和市民生活的某些色彩,于是这一文体愈加繁荣了。

南北朝以来,汉族南北民歌与不断从西凉、龟兹、疏勒、天竺、高丽传入的少数民族和外国音乐,经历了相互交流触合的长期演化过程。到隋唐,由于政权统一,人民眼界开阔,生活内容丰富,因此能够创造出新的民族风格的音乐文化。而民歌正以所谓“新声奇变,朝改称易”的姿态出现,在当时形成一种称为“曲子“的新民歌。那么这种被称为“曲子“的新民歌形式与一般民歌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我们都知道,“民歌是指人民在生产生活等社会实践中口头创作、口头传唱,并在流行过程中不断地集体加工而形成的歌曲”,劳动人民在不断创造民歌的长期过程中,还通过群众意见自发的交流与集合,对当时的新旧民歌进行选择,从中把优秀的,特别得到群众爱好的民歌渐渐区别开来,加以更多的推荐和应用,并在演唱艺术和音乐上加工改编。这种被选择、推荐、加工的民歌,实际上已不同于一般的民歌,而是一种艺术歌曲了,在唐代,已不叫民歌,而叫“曲子”了。

隋唐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为音乐艺术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唐代统治者在文化上较少保守思想,促使音乐达到了一个高峰。曲子的出现应是在隋代,宋王灼《碧鸡漫志》说:“盖隋以来、今之所谓曲子者渐兴。”张炎《词源》:“粤自隋唐以来,声诗间为长短句。”曲子是和汉魏以来的相和歌、清商乐一脉相承的。它最初流行于农村,入唐以后,尤其是中唐时期,曲子在乡间更为盛行,在踏歌及插秧的劳动中都能听到它的声音。唐顾况《听山鹤鸽》云:“夜宿桃花村,踏歌接天晓”。唐刘禹锡《绝那曲》云:“踏曲兴无穷,调同词不同”。可见《山鹤鸽》《绝那曲》是踏歌时的“曲子”。刘禹锡登连州城远眺所作的《插田歌》中:“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但闻怨响音,不辨俚语词。时时一大笑,此必相嘲嗤。”生动描绘了农民插秧时唱“曲子”的情景。曲子在劳动群众中流传,其优秀部分总是深刻地反映了这个时代的社会现实。

唐开元、天宝以后,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日趋壮大,乡间的曲子传入城市后在城市歌妓、乐工的手里逐渐发展、定型。由于欣赏者及演唱者不同,曲子被填上新歌词,同一曲调产生许多新的变体,如隋代的《杨柳枝》,中唐时发展为“洛下新声”。此外,乐工、歌妓也吸收了各地民歌与其他各少数民族音乐和一部分外国音乐的音调,创作出更多新的曲子。

可以说,曲子是经过专业乐工和诗人加工定型而形成的较高形式的民歌,源于隋朝。中唐以后成为文学的新兴体裁,宋代进而发展成为词调。曲子的结构有单个的只曲,有同曲配上多节歌词连续歌唱的套曲,也有分成若干段的大曲。曲子的创作方法有以乐定词和依词配乐两种。曲子的应用有用于歌唱的,有用于说唱的,有用于歌舞音乐的,也有用于扮演优戏的,已不像一般民歌那样用于清唱。曲子创作方法上的以乐定词或依词配乐,进一步促进了一部分诗人和音乐家的合作(诗人历来有只写不供歌唱的和写供歌唱的两种),丰富了曲子的内容。

中国古代的艺术,是以诗、歌、舞三者相结合的艺术形式出现的,经济越发展,分工越明显,因而,越到后来,三者越有彼此分工的现象。不为歌唱写作的诗歌逐渐出现、增多。但即便诗歌渐渐独立,诗人和音乐家间的合作关系仍一定程度地持续着。为了歌唱而写诗的诗人,六朝固然很多,隋唐时期,依然不少。像白居易、刘禹锡等人,都吸取民间曲子的表现形式,填写过曲子的歌词。曲子推动了诗人的创作,诗人的创作又促进了民间曲调的发展,从而造就了唐代歌曲艺术的高度繁荣。诗人的诗作由于入乐歌唱,也得到了更为广泛的传播。因而,一定程度上,音乐的发展与诗歌的发展有着相辅相成的对应关系。在隋唐时期,诗人的创作更为曲子的发展起到了锦上添花之效。

唐朝诗人与音乐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唐人诗、词入乐的也很多,浙江也不例外。如:

《渔歌子》·张志和(约 730 -约810),字子同,初名龟龄,婺州金华人。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图3-1 张志和

张志和博学多才,歌、词、诗、画俱佳。每每酒酣耳热,或击鼓吹笛,或吟诗作画,顷刻即成。他作有《渔歌子》五首。这是第一首,也是最好的一首。这首诗把春天的江南水乡描绘得既色彩斑斓,又生机勃勃。开头两句写景:首句写西塞山(今浙江湖州市西)和山前所见,次句写苕溪水和水中所有。在青翠葱茏的西塞山前,一群洁白如玉的鹭鸶在碧空中飞翔。在桃花夹岸的苕溪里,无数肥美的鳜鱼在水底游动,或在水面嬉戏追逐着缤纷的落英。前句以青、碧显白;后句以桃红衬绿。山水相映,上下交辉,画面呈立体感。它虽然只是淡淡的几笔,既没有用秾艳的词藻,也没有作过度的夸饰,而色彩却无比绚丽,且透露出鸟飞鱼跃的一派生机。末三句写渔翁,实即写词人自己。他头戴青竹笠,身披绿蓑衣,迎着斜风,冒着霏霏细雨,遨游在大自然的画幅里,显得多么逍遥自在!诗人旷达乐观的襟怀和对世俗的鄙视依稀见于言外。 L42rnQWRwWcXth8qHmVxbML0fZ0qn8t/IoGaC7Rq+8QkeUufrLbxe0MLb4UtWqV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