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八音之乐器

《乐府诗集》记载中的乐器有“钟、磬、琴、瑟、箜篌、筑、筝、击琴、琵琶、节鼓、笙、箫、篪、埙”等十多种。智匠《古今乐录》说:“吴声歌,旧器有篪、箜篌、琵琶,今有笙、筝。”从吴歌歌词记载的乐器种类来看,当时流行江南的乐器除了本土常见的乐器外,还多了些重要乐器,如击琴、琵琶。

击琴是南齐时创制的乐器,相传为南齐人柳恽所制。形状与琴相似,但以管承弦,用竹片敲击发声,有别于用指弹的琴。《南史·柳恽传》:“﹝柳惲﹞復变体备写古曲。尝赋诗未就,以笔捶琴,坐客过,以筯扣之,惲惊其哀韵,乃製为雅音。后传击琴自於此。”《旧唐书·音乐志二》:“击琴,柳惲所造。惲尝为文咏,思有所属,摇笔误中琴絃,因为此乐。以管承絃,又以片竹约而束之,使絃急而声亮,举竹击之,以为节曲。”柳恽(465-517)是南朝齐时诗人,字文扬,河东解(今山西运城)人。由此,击琴应源于北方,但在江南出现应是南北文化交流的结果。

这时候的琵琶与我们现在所见的琵琶形制不太一样。可以分为曲项琵琶和五弦琵琶。曲项琵琶的音箱为梨形、曲颈、四弦,约在公元350年前后通过印度先传入我国北方,公元551年前(南朝梁前)传到南方;五弦琵琶比曲项琵琶小些,梨形音箱、有五根弦。也是在公元350年前后经由印度传入我国的。当时江南流行的琵琶应是这两种琵琶,从流传范围看,应该是曲项琵琶多一些。

从已出土的文物上看,一种叫堆塑罐的随葬品在东吴东晋时期十分流行。早在东汉末年,浙江已烧制出了成熟的青瓷,至孙吴时,制瓷业更为发达。而堆塑罐以其独特的造型备受关注,成为该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特有的随葬品。堆塑罐的出土区域分布在浙江和江苏省南部(吴都在建业,现为南京),而其产地为浙江。越窑、婺州窑、瓯窑,均有生产,其中越窑产量最大,并以会稽郡的上虞县和始宁县为生产中心。现出土最早的堆塑罐为孙吴永安三年(260),最晚的一件为东晋永昌元年(322)。虽流行时间不长,但它记载的史料信息十分丰富。对了解该时期吴越地区的建筑、民俗文化、对外文化交流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尤其是堆塑罐上胡人所持的各种乐器,为了解这一时期浙江音乐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已出土的青瓷堆塑罐上出现大量的乐器,按乐器种类可分为三大类:打击乐器、吹管乐器、弹拨乐器。

(一)打击乐器

扁平鼓:鼓面扁平,有柄、有支架、双手执褪击鼓。(图2-8)

有柄小鼓:鼓上有柄,左手拿鼓,右手执褪击鼓。(图2-9)

架子鼓:鼓面为圆型,鼓下有支架,双手执褪击鼓。(图2-10)

图2-8 扁平鼓

图2-9 有柄小鼓

图2-10 架子鼓

细腰鼓:鼓置于腰间,两头圆、中间细,右手击鼓。与现代所见细腰鼓形制无大异。(图2-11)

有柄大鼓:其形制、演奏与有柄小鼓相同。

摇响铃:圆形中空,铃中有小球,双手各执一个。

相:长形竹筒状,演奏时两手捧竹筒击地面,打出节奏。(图2-12)

图2-11 细腰鼓

图2-12 相

(二)吹管乐器

排箫:由长短不一的五管组成吹奏。(图2-13)

竖笛:细管长形,按孔在笛管下方,左手在上、右手在下,按孔竖吹。(图2-14)

短箫:细管,比长箫短约一半,竖吹。

长箫:细管长型,按孔在管中部,右手在上、左手在下,竖吹。

图2-13 排箫

图2-14 竖笛

(三)弹拨乐器

梨形琵琶:琴下部呈梨形,有品位,左手按弦,弹奏时琴向左倾斜。

阮:琴下半部呈圆形,有品位,左手按弦,弹奏时琴向左倾斜。

琴:琴的形制与传世古琴大致相同,演奏时席地而座,双手弹奏。

上述各类乐器均在堆塑罐上出现,乐器演奏者皆为胡人,乐器无固定组合演奏形式,但鼓、相、吹管乐器出现频率最高。这些乐器中的一部分至今仍作为我国的“民族乐器”活跃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舞台上,人们可能很少会想到,这些乐器原本并不是我们的“民族乐器”,而是外来的,是佛教馈赠的厚礼。堆塑罐上有部分手持乐器的胡人,也有胡人摆出吟唱姿态,这极有可能就是在吟唱佛教音乐。从青瓷堆塑罐上的乐器中我们可以看到,浙江在三国西晋时期已出现了那么多的乐器种类,说明这一时期的音乐活动十分活跃。

图2-15 堆塑罐上的胡人吟唱状 HwmLx9XEuSwkH8WTC2eLHqxQqlzh+PM5rt+8W25R72VH6rKMqOd8VEmYy7RnPKM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