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彷徨三家 道归孔孟

1040—1054年(21~35岁)

读罢《中庸》问成败,

狗苟何以宋土失?

又阅《春秋》知国事,

岁币岂满狼子心?

消极避让疆域丧,

迂腐懦弱民生苦。

四书五经通览毕,

不能填平胸中惑。

于是遍读佛老学,

妄求从中得天理。

玄想虚空为释家,

清谈无为是道论。

城头变换大王旗,

两派心法轮坐庄。

愚民教化千年多,

国乱民苦怎救世?

翻来覆去儒释道,

究竟哪家为道统?

释老知天不知人,

旧儒知人不知天。

茫茫太虚有生气,

天人合一应为理。

笃定孔孟新儒学,

誓言从中出真知。

此时范公御陇东,

对夏用兵有斩获。

庆阳筑起大顺城,

请来张载撰纪文。

保兵储粮做连壁,

避敌徐图为久计。

江湖相望一世归,

道济天下两大家。

先生家风学本源,

以礼为教树榜样。

贤弟张戬先及第,

蓝田大忠同登科。

新儒虽绝难解读,

昏塞寂寥无有和。

三吕大钧拜首徒,

横渠门户从此开。

潞公留驻京兆府,

听闻横渠有盛名。

束帛延聘贤者礼,

长安学宫士子矝。

自是张载声量高,

四方恸起识关学。

孔孟之后有新儒,

义理之学渐兴起。

【释义】

回到横渠的张载经过一番思索后,开始攻读《中庸》《论语》等书,一段时间后,感到不满意,又转读佛学、道家之书,几年后又觉得这些书籍都不能实现自己济世救民、报效国家的宏伟抱负,遂又回到儒家学说的研究上来。张载的为学思想之所以举棋不定,是因自东汉以来直到隋唐五代一千多年的时间里,中国的思想教育及政治体系基本都在佛、老思想轮回或交织的状态下反复循回。佛、老两派倡导“知天不知人”的思想观,两者同属具有愚民性质的思想论理范畴,这样一来,就成了封建帝王及其统治阶层用来维护其政权稳固、盘剥人民的管理工具,造成国家弊端横生,整个社会处在混乱不堪、民不聊生的境况之中。而旧的儒家思想则提倡“知人不知天”的保守狭隘论,“忍让”“畏缩”成为民众的习惯性动作。所以,宋初以开明皇帝赵匡胤为主导,诞生了一大批诸如孙复、石介、胡媛及文彦博、范仲淹等具有客观现实积极倾向的思想家,他们也影响着青年张载的思想观。究竟从佛、老、儒三派之说中学习哪家之长,才能找到“为生民立命”的思想道统观,实现自己为“万世开太平”的宏大夙愿?这是该时期张载辗转踌躇的症结所在。

终于,在多年学习和反复思辨后,张载从多家学说中确立了以孔、孟儒学为主,以佛、老之学为辅的“天人合一”新儒学思想体系(理学)。 EiO6i7uUFdyHTq9R3kf4ajXv65/69o4oB4pE8Y6AbMsu2B5o3FrCbuk9RKe/oD+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