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所有人来说,不良的情绪有害无益,而平稳、良好的情绪自然是有益无害的。约翰·辛德勒认为,想要拥有一颗完美的心灵,你就必须注意自己的情绪,让它尽可能地保持平稳、良好的状态。
保罗·怀特是约翰·辛德勒的好友,也是美国当时有名的心脏病专家,他曾经建议约翰·辛德勒把注意保持稳定的情绪这一点带入治疗病人的过程之中。
在保罗·怀特看来,保持平稳良好的情绪,有以下几点重要性:
一、良好的情绪具有特殊的疗效
在人们对荷尔蒙(ACTH)还一无所知的时候,保罗·怀特博士的一个病人就通过亲身经历告诉了他们真相。
她是一位年轻的母亲,有两个幼小的孩子和一个终日酗酒、无所事事的丈夫。她得了可怕的风湿热,整天卧病在床,就这样维持了三年。她的医生说,最多还有一年的时间,她就会与世长辞。
听了这个消息,她的情绪一落千丈,一点求生的愿望也没有。不过,一个偶然的事件,彻底改变了她原本不幸的命运——她的丈夫突然离家出走,将两个孩子留给了这个生命垂危的可怜人。更糟糕的是,他连一丁点生活费也没有给他的老婆孩子留下。而正是这个突发事件,让她从忧郁绝望中解脱了出来。
当保罗·怀特博士去看她时,她很坚强地说:“怀特医生,我必须起床,我还要照顾、抚养我的两个孩子呢。”
保罗·怀特博士安慰她说:“亲爱的女士,我也希望你能尽快康复,不过,你的心脏恐怕会受不了的。”保罗·怀特博士是她的主治医生,对她的心脏状况了如指掌。像她这么虚弱的一个人,如果忙碌起来,心脏怎么能承受啊。
只要是怀特医生看过的病人,他一般都能够清楚地掌握病人的具体情况,这一点毫无疑问。不过,这一次,保罗·怀特博士却低估了ACTH这种荷尔蒙产生的生理作用。当然,在这时,人们还不知道ACTH是什么东西,能起到什么作用。
同时,保罗·怀特博士也低估了人类的情绪刺激垂体产生正常荷尔蒙的可能性。不顾怀特医生的反对,这位年轻的母亲鼓起勇气,她充满着激情与兴奋,开始下床工作。就这样,她竟然独立抚养两个孩子达8年之久,然后才溘然长逝。
任何一个细心的医生,在积累了数年的行医经验之后,都可以随口说出几个与这位年轻母亲类似的故事。通常,医生们会在病人做完外科手术后看到类似的例子。保罗·怀特博士工作的医院里,有一个外科医生对一个病情急剧恶化的病人实施了手术——这是个难度极大的手术,不过,这个外科医生最终将这个男人的生命从病魔手里夺了回来。
手术过后的第三天,这位同事让保罗·怀特博士去看看这个病人,并对怀特博士说:“他原本是个快要死的人。”保罗·怀特博士看过他的病历卡,从治疗记录上来看,他的确病得很严重,离死亡似乎只有一步之遥。保罗·怀特博士来到他的病房时,这个病人还是有意识的,不过,情况似乎也仅仅如此而已。
“你好,亨利,今天感觉如何?”怀特医生问道。
亨利轻松地笑着,那一刻,从他的眼神里,保罗·怀特博士可以看到一种坚定的、充满信心的光辉。保罗·怀特博士真不知道他的身上是如何产生这样巨大的力量的。
虽然亨利的身体依然十分孱弱,他却自信地回答说:“噢,感觉好极了,过几天就可以出院回家了。”
亨利身上的那种积极、乐观精神的确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最终,他康复出院了。假若当时他没有那么坚定、乐观,充满自信,那么,情况肯定会迥然不同,很可能他真的就会活不了几天。
另一个令人震惊的病例发生在一个中年妇女身上。保罗·怀特博士永远也忘不了,她是因为无法控制的大出血而住进医院里的。
她的病情十分严重,每次保罗·怀特博士到她病房来时,都会觉得她活不了几天了。但是,不管他什么时候问她,她总是带着轻松而喜悦的微笑,坚定地回答说:“我很好,今天我都能坐起来了。我想,很快我就可以回家了。”
靠着这种有时比药物还管用的精神动力,她最终的确痊愈了。
二、良好的情绪甚至会产生奇迹
在保罗·怀特博士所生活的时代,人们所掌握的有关荷尔蒙的知识还不完全,像碎片一样零零星星地散落在漫无边际的医学世界里。即便这样,这些零散的碎片也足以令许多病情严重的病患看上去像是发生了奇迹!
当然,人们了解的有关荷尔蒙的知识越多、越丰富,自然界的精彩之处也就会越来越明晰。用事例来说明上面的结论并不是困难的事情,这样的例子我们能够举出成千上万。
在抗菌素还没有问世时,有一个男人得了肾部感染。在1934年,这就已经是非常严重的疾病了。这个病人的脾气非常暴躁,对人充满着敌意和火药味,简直令人憎恶。他的身体每况愈下,种种迹象表明,是他的不良情绪刺激了垂体,分泌出了过多的荷尔蒙。
后来,他的病被一个医生治好了。那个医生让这个男人改变了原来的坏情绪,变得高兴起来,俨然换了一个人。那个医生激发了他的热情,给了他勇气与希望。结果,这个病人的荷尔蒙分泌达到了平衡,并且产生了强大的抵抗力。
三、良好的情绪会产生良好的效果
良好的情绪能够对人体产生良好的效果。这是因为,良好的情绪可以替代让人焦头烂额的坏情绪,可以给垂体带来积极的影响,从而让人体的内分泌水平达到最佳的平衡状态。
你可以用这样的方式来表达这种身体和情绪共同作用的平衡状态——“嘿,我感觉好极了!”“感觉好极了”就意味着你的身心没有不适感,而这时,体内的各种分泌都已达到最佳的平衡状态。
生而为人,谁不想干一番事业,不想做出一些成绩?然而,很多时候,人们都喜欢把这些愿望硬加在自己身上,以为独立地完成一件事才是自己的本事。即便别人比自己强,自己也要逞强应付,绝不向别人请教——这种爱面子的心理常常会成为这些人的沉重负担。
有一次,美国哈雷摩托车的主管去日本本田摩托车公司设在俄亥俄州的工厂里访问,结果让他们大为惊讶。当时,本田公司在美国重型摩托车市场里拥有40%的市场占有率。由于那时骑摩托车的人都认为,本田摩托比起哈雷摩托来,既好骑、耐用又十分便宜,所以,本田公司成了哈雷摩托车公司最强劲的竞争对手。
起初,哈雷只想学学本田用来打败他们的高新科技,不过,在本田摩托的车间内,他们并没有看到计算机,也没有看到机器人,也没有特别的作业系统,而只有少量的纸上作业。除了30名职员指导着420名装配工人外,本田摩托车厂内再也没有什么人了。不过,看起来,这些员工似乎对他们的工作都非常满意。
哈雷很快弄清了本田的取胜之道。从此以后,哈雷虚心地向本田学习。5年后,哈雷终于重振旗鼓,在美国重型摩托车的市场占有率从23%增加到46%。这一切都是由于那次的俄亥俄州之行让哈雷公司的态度有了革命性的变化——哈雷公司采用了最好的人事管理制度与品牌策略,从好勇斗狠变为亲民和善、谦虚好学,这些举措都让哈雷摩托的形象有了脱胎换骨一般的改变。
学习是出人头地的必要步骤。假若你想在某一行业做出一番成绩,成就一番事业,就应该谦逊地向你的同行、前辈、成功人士等虚心学习。实际上,这并不是一件多么丢脸的事情。
你应该公正、无私地评估自己的目标与能力,然后虚心向赢家学习,调整自己的心态,假若肯努力的话,有时还可能超越你原来的学习对象;相反,假若你好面子又爱逞能,那么,十有八九会输得很惨。
你应该铭记中国古代的智者孔夫子的教诲:“三人行必有我师”。不管你干哪一行,如果不懂得向他人学习,那么,早晚会吃大亏。
向赢家学习、请教的效果非常明显。就拿眼镜制造商“西柏视力”前董事长托尼做个例子吧。托尼倒没有落到像哈雷那样一度面临破产的窘境,但是,他同样因为善于向赢家学习,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胜利。
托尼发现,耐心和以顾客为导向的管理思维,才是经营企业的不二法门,这也让他的经营理念发生了彻底的改观。
放下面子,虚心向他人请教,你就不难从他人身上学到很多有益的东西。
那么,是不是一朝成名之后就可以妄自尊大,对他人的优点与长处置之不理了呢?美国康涅狄格州诺瓦克的斯多李奥纳,是全球管理最好的超级市场之一。斯多李奥纳有一辆大巴车,通常,公司会用这辆车定期载着员工去参观其他兄弟公司,有时,还到161千米远的超级市场去参观——他们将这种实地参观叫作“一个点子俱乐部”。
公司要求每个员工,至少要找到一个其他兄弟公司比自己强的地方,而且,还要提出怎么能迎头赶上甚至超过对方的点子。
任何行业中,都有你得学习的赢家。对于企业来说,还需要懂得向自己的顾客与供应商学习。
美国第一芝加哥公司曾发起过一项“品质管理运动”,他们明白,这和许多著名的大公司如IBM、雨屋、福特都有关系,于是,就主动去向这些公司求教。有些公司甚至向他们的国外合作伙伴以及供应商学习。
其实,大部分杰出的公司都很乐于助人,不过,假若你的对手不肯帮忙,那也没有关系。整理出公司内需要协助的内容,然后,找一家非公司竞争对手的企业去学习、借鉴。这样的企业同样能够给你带来不一样的启发与指导,关键就看你是否懂得虚怀若谷,并能够放下所谓的自尊或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