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的不公、无奈、苦闷充斥于我们的生活之中,尽管如此,许多人仍然在不停地追求完美,希望获得美好的幸福。其实,细想一下,完美与幸福并没有多大的关系,在很多情况下,追求完美往往会阻碍我们获得幸福。
奥里森·马登曾经给自己的学生讲述过一个寓言故事:一个圆的一部分圆弧被切去了,它希望自己是一个完美的圆,所以,就四处去寻找它失去的那部分。不过,由于它不是一个完整的圆,因此,它只能慢慢地、颠簸着滚动。没想到,这却使它欣赏到沿途花草的芬芳,饱享阳光的温暖,并和蚯蚓相谈甚欢。
在途中,它惊喜地发现了很多别的圆失去的部分,但却没有一片适合自己,所以,它不得不继续寻找。一天,它终于找到了自己失去的那部分圆弧,这圆弧和自己契合无比,简直就是严丝合缝。它高兴极了,因为它终于又成了一个完美的圆。
它再一次开始滚动起来,就和没有失去那部分时一样飞快地滚动,快得根本看不清花草,更别提和蚯蚓交谈了。它这才发现,在完美地滚动中,世界整个变了样,很多曾经拥有的美好东西,就这么擦肩而过了。于是,它又想方设法扔掉了自己费了千辛万苦才找回来的那部分圆弧,然后,继续慢慢地滚动着。
奥里森·马登指出:人们往往在有缺憾时拼命地追求完美,而假若拥有了完美的一切之后,反而没有了梦想,没有了渴望,也随之没有了奋斗的激情与快乐。
中国有一个成语叫“白璧无瑕”。洁白晶莹的玉,通体透明,没有一点瑕疵,的确是够美的,遗憾的是,在世界上,这样的玉可遇不可求。
人也是如此,如果过于追求完美,就会像没有瑕疵的玉一样,因为曲高和寡而不为人识,久而久之也就没有了朋友。
美丽的事物有一点不足,这在绝大多数人看来总归是遗憾。他们认为,追求尽善尽美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不过,他们从没有想过,正是这种好像没什么要紧的态度,让他们的生活白白增加了许多的压力。
假如进一步分析,追求完美也许是一种自我保护的需要。因为,安全感是人的最基本需求之一。如果一个人缺乏自信,生活上屡屡受挫,那么,他的安全感就受到了伤害。这种伤害需要通过别的途径来加以补偿。
心理学研究表明,试图达到完美境界的人,与他们可能获得成功的机会恰恰构成反比。追求完美给人们带来莫大的压抑、沮丧、焦虑。刚开始,他们担心失败,生怕干得不够出色而郁郁寡欢,这就妨碍了他们竭尽全力去争取成功。
而假如遭遇惨败,他们就会一蹶不振,想尽快从失败的境况中逃离。他们往往不从失败中吸取任何教训,而仅仅是想方设法让自己避免尴尬的处境。
具有这种性格的人,在日常生活中通常具有以下特点:
1.神经过度紧张,以致连一般的工作都做不好。
2.不敢冒险,生怕任何微小的污点损害了自己的形象。
3.不敢尝试任何新的东西。
4.对自己求全责备,生活了无趣味。
5.总是发现有些事情做得不够完美,因此神情紧张,终日不得放松。
6.对他人吹毛求疵,人际关系难以协调,得不到他人的援助。
显而易见,承载着这样沉重的精神包袱,别说在事业上获得成功了,就是在自尊心、家庭、人际交往等方面,也难以取得满意的效果。他们以一种既不合逻辑又不很正确的态度对待工作与生活,他们永远无法使自己感到满足,每天都过得焦虑不安。
追求完美,害怕失败,只能让我们处于焦头烂额的境地。如何从追求完美的诱惑中解脱出来?奥里森·马登给出了建议:
正确地判断自己的潜能
既不要自视甚高,也不要妄自菲薄。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假若你事事都苛求完美,这种心理本身就是你为人处事的障碍。此外,更不要用自己的短处去与人相比,而要用自己的长处去培养自己的自尊心、自豪感和学习能力。
重新认识“失败”与“污点”
一两次,甚至很多次的成败,并不足以说明一个人价值的高低。细想一下,假若你从没有经历过失败,你怎能真正领悟生活的真谛?也许你对此一无所知,在你的愚蠢与无知中盲目自信——成功往往使你的信念变得更加坚定,而失败则会为你带来宝贵的经验。
只有经受住失败的打击,才有可能登上成功之巅。亡羊补牢,为时未晚。更没有必要为了某个目标没有达到完美的程度而自暴自弃。因为,没有“污点”的事物根本就不存在。盲目地追求虚幻之境,到头来只能无功而返。你不妨想想:“我真的能做到事事完美吗?”既然不行,那么,我们就必须果断地放弃这种想法。
为自己确立一个短期目标
找到一件自己完全有能力做好的事情,然后,用心地把它做好。如此一来,你的心情就会非常舒畅,做起事情来也会信心百倍,觉得自己更有创造力和成效。
事实上,当你不追求出类拔萃,而仅仅是希望自己表现得更好些时,你就会出人意料地取得亮眼的成绩。
确定切合实际的目标,它的好处不仅如此,它还为你提供了一个新的起点,可以让你循序渐进地抵达事业上的巅峰。同时,你的生活也会由此而变得丰富多彩,充满了人情味,而不是像你以前所想象的那么黯淡无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