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贝尔纳效应:每一条路都必然通向一个终点

英国学者贝尔纳是一位著名的科学天才,但他却未能获得诺贝尔奖。他一生中所获的最高的荣誉,也不过是英国皇家学会勋章和国外院士之职。但贝尔纳的同事和学生们都相信,以贝尔纳的天赋,完全不应该只达到这样的高度。

对此,他们给出了解释:“他(贝尔纳)总是喜欢提出一个题目,抛出一个思想,首先自己涉足一番,然后,就留给他人去创造出最后的成果。全世界有许许多多原始思想应归功于贝尔纳的论文,却都在别人的名下出版问世了……他由于缺乏‘面壁十年’的恒心而蒙受了损失。”

这段话提出了一个关键问题:贝尔纳的失败,根源在于其多次浅尝辄止,且缺乏持之以恒的努力。后来,心理学家便将这种现象称为“贝尔纳效应”。

英国诗人威廉·柯珀曾语重心长地说:“即使是黑暗的日子,能挨到天明,也会重见曙光。”

的确如此,千万人的失败,都是因为做事无法坚持到底;往往做到离成功还差一步,便骤然中止。其实只要我们再坚持一阵子,便会看到成功的曙光。如果我们不轻言放弃,再多花一点儿力量,再坚持一段时间,那些下大功夫争取的东西其实就在眼前了。

我们都听过挖井人的故事:一个人要挖一口井,但挖了许多天都没有挖出水来,于是他放弃了这个地方,到下一个地方继续挖。这次,他又挖了许多天,还是没挖到水,于是又放弃了。就这样,他挖了许多个深深的洞穴,却始终未能开掘出一口井。于是,他断言这个地方没有水。不久之后,人们在他挖过的最深的一个洞穴底层发现了湿土。于是,有人继续他未完成的工程。结果,他之前挖过的地方全都有水——这个故事正是对“贝尔纳效应”最好的阐释。

但这绝不仅仅是一个故事。1940年,敦刻尔克大撤退后,英国派驻法国远征军的所有重型装备都丢弃在欧洲大陆上,导致英国本土的地面防卫出现严重问题。与此同时,纳粹德国开始了针对英国本土的入侵计划,整个英国陷入了苦战。来自内阁和议会的绥靖派势力抬头,纷纷施压丘吉尔,要求他和希特勒妥协,寻求和平的可能。但丘吉尔拒绝了,他相信只要熬过最艰难的两年,战局必将发生扭转。

因此,丘吉尔始终顶住压力主张坚决抗争。1941年秋,丘吉尔在一次采访中对记者说:“我研读历史,历史告诉我们,只要你撑得够久,事情总是会有转机的。”

就在1941年的10月,德国空军因为损失过大放弃了对英国的空袭,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被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纳粹德国再也没有能力对英国本土发动登陆作战。这时,离丘吉尔那番讲话只过去了不到三个月。

后来的结果众所周知:第二年冬天,纳粹德国数百万大军被围困在寒冷的斯大林格勒,第四年夏天,盟军在诺曼底登陆,第五年春天,德国投降。丘吉尔则带领英国撑过了最困难的时期,最终成为战胜国。

最后的努力奋斗,往往是胜利的一击。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能够取代持之以恒的毅力。能力无法取代坚持,这个世界上最不缺的就是才华横溢的失败者;机遇也无法取代坚持,“幸运的倒霉蛋”比比皆是,失败的天才司空见惯;教育也无法取代坚持,这个世界充满具有高深学识的被淘汰者。

“贝尔纳效应”的原型——贝尔纳本人,就是活生生的例子。要相信,每一条路都必然通向一个终点,而只有持之以恒的人才能抵达。 PuvkpMVUHnyWKmv4g1+1eC2gdKqdj7FIF4TCGqP5i5Fj0UNYO2dHvMztt9pPkAr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