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洛克定律:合理的目标才是合适的目标

埃德温·洛克是美国马里兰大学的心理学教授,他于1968年提出了一个著名的目标设置理论,又被称为“洛克定律”。

“洛克定律”指的是,当目标既是未来指向的,又是富有挑战性的时候,它便是最有效的。洛克以篮球架为例,篮球运动能吸引那么多人参与,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篮球架的高度设置合理。要是把篮球架设计得像两层楼那样高,就根本不可能进球了;反过来,要是篮球架只有一个普通人那么高,进球就太容易了。

正是因为篮球架有着一般人跳一跳就够得着的高度,挑战性跟合理性达到了完美平衡,才使篮球运动能如此吸引人。

所以,“洛克定律”认为,目标并不是越高越好,更不应该不切实际。一个像篮球架一样“跳一跳能够得着”的目标,才是最能激发人们积极性的。因此,“洛克定律”又被叫作“篮球架原理”。

“洛克定律”和“跳蚤效应”是一种相互补充的存在。“跳蚤效应”认为,设置低目标会导致人的能动性下降;而“洛克定律”则表示,目标的设置同样不应该过高,不切合实际的目标会失去激励价值。

被誉为“数学王子”的德国数学家约翰·卡尔·弗里德里希·高斯在十九岁的时候做过一件令所有人瞠目结舌的事情。那是1796年的某一天傍晚,当时,就读于德国哥廷根大学的高斯吃完晚饭之后,开始做导师单独布置给他的每天例行的三道数学题。

前两道题他在两个小时内就顺利完成了,而第三道题写在另一张小纸条上:要求只用圆规和一把没有刻度的直尺画出一个正十七边形。这让高斯感到十分吃力,他发现,自己学过的所有数学知识似乎都对解开这道题没有任何帮助,半个晚上下来,他的思考毫无进展。

这个难题激起了高斯的斗志。之前,高斯每次都能完美地解答导师布置的题目,这对他来说绝不是难事,这次也不会例外!于是,他拿起圆规和直尺,一边深入地思索,一边在纸上画着,尝试着用一些超常规的思路去寻求答案。

一直到第二天一早太阳升起时,高斯终于长舒了一口气,完成了这道难题。

见到导师时,高斯略带着惭愧地对导师说:“您给我布置的第三道题,我竟然做了整整一个通宵,辜负了您对我的看重……”

导师接过高斯的作业一看,惊呆了。他用颤抖的声音对高斯说:“这是你自己做出来的吗?”高斯回答道:“是我做的,只不过没能很快解答出来,花了整整一个晚上。”

导师让他坐下,并取出圆规和直尺,在书桌上铺开纸,让他当着自己的面再画出一个正十七边形。看到高斯很快就熟练地又画出了一个正十七边形,导师激动地对他说:“你知不知道,你解开了一道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数学难题!从古至今,这道数学难题阿基米德没有解决,牛顿也没有解决,你竟然一个晚上就解出来了,你真是一个天才!”原来,导师也一直想解开这道难题。那天,他是因为一时失误,才将写有这道难题的纸条交给了高斯。

后来,高斯成了近代数学奠基者之一,和阿基米德、牛顿并列为世界三大数学家,一生成就斐然。但是,每当回忆起这一幕时,他总是说:“如果有人告诉我,那是一道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数学难题,我可能永远也没有信心将它解开。”

一个小小的失误,成就了一段传奇。高斯相信,他的目标是解出导师给他的作业题,这个目标并不难,只要努力一把,就肯定能够实现。正是这个目标让“洛克定律”在高斯身上发挥出了最大的作用,使他调动了自己所有的智慧,顺利解出了这一难题。

试想一下,若是当时他知道这是一道两千年来无人能解的题目,那么,高斯的目标就变成了“用一个晚上超越史上伟大的数学家解出一道千年难题”,那么,可想而知,这个目标虽然宏伟,却失去了激励作用——因为它听上去是如此的荒谬,根本不可能办到。

在现实生活中,目标很重要。但是定目标的作用是激发出自己的全部潜能。若是这个目标本身超越了潜能的极限,那么它的激励作用也就无从谈起了。这就是洛克定律带给我们最大的启示:目标要高,但是同样要合理。 VhtII1+MZ/jBNU0YL5FEXBEbVy8j9cD6BMgcgkUf9jIcWrJzw+fAD5KChAwvMM+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