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北洋军阀政治集团的形成

1898年戊戌政变期间,善观风向的袁世凯参加强学会,表示支持维新变法,“当即捐五百金”。继而谨慎地游离于新旧党争之外,最终从政治上离开了新党人物,倒向了当时在清政府中最具实力的荣禄一党。

在此之前,他一直因拥有这样一支近万人的近代化武装并在政治上暂时保持中立,而受到了新旧两党的一致关注和笼络。在戊戌变法的前期,袁本人曾对改良党人的变法事业表现出相当的热情,并按照变法改革精神编练北洋新建陆军。后来的事实却证明,袁世凯最终倒戈,是对康梁维新党人致命的一击,袁世凯因此得到了慈禧和朝廷实力派荣禄的特别赏识。

这次事变,不但对于袁世凯个人的发迹有着特别的影响,也使刚刚诞生的北洋集团获得了一个新的发展机会。事变后不久,已编为“武卫右军”的北洋新建陆军因义和团事件被调入山东,袁世凯受命为山东署理巡抚。1901年3月,袁世凯呈准对山东原有勇营三十四营进行裁并训练,将其改编成步、骑、炮兵二十营,称为“武卫右军先锋队”,共一万余人,再加上对山东其他地区旧营的改编,北洋新军骤然成了一个拥兵两万之众且具有高度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军事集团。

与此同时,原由张之洞编练的“自强军”饬调山东,正式并入新建陆军归袁氏节制、调遣。就这样,华北局势不但为北洋集团势力的进一步扩张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而且,袁世凯的个人势力也在这一时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经过李鸿章的保举,清廷1902年6月实授袁世凯署理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并赏加太子少保衔。整个北洋集团随着袁世凯个人地位的改变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1902年,由袁世凯收编华北武卫各军散兵而成的警察队伍开进天津及其城厢地区,成为中国第一支警察队伍。

1905年,五大臣出洋被炸事件发生,袁世凯奏准设立中央警部和各省巡警分部,以徐世昌为首任巡警部尚书。从此以后,袁世凯不仅牢牢地掌握着警察这一支新兴的中国武装力量,而且,这支力量也始终都是整个北洋集团重要的组成部分。

1901年至1906年,是北洋新军发展的大跃进时期。这一时期,袁世凯利用清廷推行新政的机会,也利用自己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特殊地位,对北洋军进行了大力扩充。

在当时,袁世凯还有一个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新军制度的计划。这个计划包括:在全国范围内,仿北洋新军编练三十六镇新军;由各地选派将弁入北京和湖北两地学习新军操法;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常备、续备和后备兵役制度,并建立一个由常备兵、巡逻队、巡防队组成的综合军事体系;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类军事教育系统,诸如步、炮、马及德、日文武备学堂、将弁学堂、陆军军官学堂、测绘学堂、造就幕府人物的参谋学堂,有计划地派遣以军事学习为目的的留学生和聘请外国教练、军事顾问;大量引进、翻译西方的军事技术、军事制度和军事理论,等等。

1903年清廷中央练兵处的设立曾经对北洋集团势力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这是应袁世凯的请求设立的一个全国性的军事管理机构。庆亲王奕勖是这个机构的负责人。练兵处形式上是皇族掌握中央兵权,事实上袁世凯与贪鄙无能的奕勖交好,于是利用金钱运动关系,北洋势力也因此成功地进入了这个掌握全国新军编练的机构。在这个机构里,奕勖实际上只管收银两,不问其他。北洋大将徐世昌是练兵处的总提调,练兵处下设三司:刘永庆掌握军政司;段祺瑞掌握军令司;王士珍掌握军学司。整个练兵处几乎全是北洋人物小站班底。

练兵处的设立不但使袁世凯因尊推满员而成功地避免了清政府因其兵权过重而产生的猜忌,而且袁利用中央练兵处控制了全国的新军编练,从而为北洋势力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

由于时间等客观条件的限制,袁世凯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一个北洋模式的近代军事体系的计划并没有实现。但到1906年底,他率先在直隶练成了北洋常备军六镇,建成了全国第一支新式模范军队。这六镇是:

(1)原京旗常备军为北洋陆军第一镇,以铁良、凤山为统制,曹锟、李奎元、何宗莲、朱泮藻等人先后为统领,驻北京仰山洼;

(2)原北洋常备军第一镇改为北洋陆军第二镇,由王英楷、马龙标等任统制,王占元、鲍贵卿等人先后为统领,驻永平及山海关一带;

(3)原北洋常备军第三镇改为北洋陆军第三镇,由段祺瑞、段芝贵、曹锟等先后任统制,雷震春、徐占风、卢永祥、张永成、徐万鑫、陈文运等人先后为统领,驻保定;

(4)原北洋第二镇改为北洋陆军第四镇,由吴长纯、吴凤岭任统制,后分别由段祺瑞、王遇甲、陈光远等人继任,杨善德、王遇甲等人先后为统领,驻马厂;

(5)原北洋常备军第五镇改为北洋陆军第五镇,吴长纯为统制,后继以张怀芝、张永成、张树元等人,洪自成、马良、贾谊宾等人先后为协统,驻山东济南、潍县;

(6)原北洋常备军第四镇改为北洋陆军第六镇,以王士珍为统制,后继以段祺瑞、赵国贤、吴禄贞、李纯等人,陆建章、李纯、周符麟、吴鸿昌等人先后为协统,驻南苑。

北洋常备军六镇的建成是以袁世凯为首脑的北洋军事政治集团正式形成的标志。至1906年前后,袁世凯不但控制着北洋集团所拥有的这支近十万大军的中国唯一的近代化武装力量,而且将北洋骨干人员安插进了新政以来所设立的中央各主要机构。

20世纪最初的十年间,袁世凯及其北洋系已逐渐形成了一个集政治、经济、军事于一体的集团,该集团声势浩大,名震四方,不但控制着清政府的各个要害部门,而且也为这个集团在后来与南方革命党人的斗争中夺得胜利以及以袁世凯为首脑的北洋政府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自甲午战争后开始的新军编练,是袁世凯个人政治势力发展以及北洋军事政治集团形成的一个重要基础。在这个过程中,袁世凯图谋个人势力发展的动机是其原始动因。其后,由此而形成的北洋集团势力的确成了袁世凯在政治舞台上呼风唤雨的政治资本,北洋集团遂成为葬送清王朝的直接力量之一。

北洋集团成为袁世凯在辛亥革命之后建立北洋政府最重要的政治和军事基础,而在袁世凯死后的整个北洋统治时期内,集团内部的纷争和混战也决定了整个北洋政府政治决策和组织结构的变迁,成为造成民国前期中国社会动荡和凋敝的主要因素。

1904年至1906年,北洋陆军曾在直隶河间、河南彰德举行过两次大规模的“秋操”。这是自新建陆军成立以来北洋力量的一次大检阅,也是袁世凯首次向中外各界炫耀自己的北洋家底。这两次“秋操”,显示了北洋军队在当时中国雄厚的军事与政治实力,也表明了袁世凯的个人势力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北洋集团已经成为一支左右全国政局的重要力量。 yuHJtIRjHUQijPjjIHwA7aHLreMFXUWTmTtzrcyskOWvb23sbtTzyJUwYm1UuDU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