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同盟会的内部分歧与分裂

同盟会是一个由来自不同阶层、不同区域的革命者所组成的新型革命政党,由于诸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在随后的发展中,制度建设较为滞后,组织运作较为散漫,不但未能有效破除宗派主义的壁垒,消弭组建初期即已存在的政治理念及革命方略等方面的差异,而且随着革命形势的变化,矛盾日积月累,鸿沟不断扩大,部分革命者遂另立团体,重新走上了自行其是的革命道路。

在同盟会发展演进的过程中,包括孙中山在内的革命者始终未能摆脱宗派主义、地方主义的框束,成为同盟会内部矛盾频生的重要诱因。1907年初,同盟会领导人孙中山、黄兴围绕着国旗问题发生了激烈争执,起因即在于孙中山坚持沿用兴中会使用的青天白日旗,黄兴却别有所见。章太炎非常传神地记录了孙、黄相争的场景:“逸仙自南洋还东京,作青天白日旗,张之壁上。克强欲作井字旗,示平均地权意。见逸仙壁上物,争之曰:‘以日为表,是效法日本,必速毁之。’逸仙厉声曰:‘仆在南洋,托命于是旗者数万人。欲毁之,先摈仆可也。’克强怒,发誓脱同盟会籍。” 一场具体事务争端,竟致黄兴生决裂之心。据宋教仁分析:“其远者当另有一种不可推测之恶感情渐积于心,以致借是而发,实则此犹小问题。盖□□□(孙逸仙——引者注)素日不能开诚布公,虚心坦怀以待人,作事近于专制跋扈,有令人难堪处故也。”局中人宋教仁所指示的同盟会员别有成心及“疑心疑德”,显然与同盟会内盛行的地方主义,以及以此为基础的宗派主义有着极大的关联。 虽然黄兴最终从大局出发屈从孙中山,却“意颇怏怏”,对孙中山坚持己见甚难释怀。

同盟会员的地方主义、宗派主义倾向也体现在革命方略上。同盟会员来自国内不同省区,他们从自身感情、经验及认识出发,往往主张将本省区的工作作为同盟会工作的着力点。同盟会成立后在孙中山的主导下采取着重经营两广的军事路线,而对其他省区的革命活动较为忽略,这与孙中山生长在广东,“对两广人民斗争力量了解得比较深切,而且与当地会党也联系得比较紧密”直接相关。 随着同盟会在两广及边疆地区发动的武装起义屡屡受挫,来自其他区域的同盟会员的反弹愈来愈强烈。1907年8月,部分同盟会员别树一帜,组织共进会。共进会的参加者主要来自长江流域,“多山泽豪帅与手臂技击之士” 。他们对“革命运动的开展,偏重在华南方面,对长江流域则未遑经营;并且是用和缓手段……逐渐推动形势,稳步前进”颇为不满 ,遂分立门户,另组“实际行动的队伍” ,试图以会党力量为依托,将革命运动扩展至长江流域,推进革命运动的进程。共进会相对于同盟会表现出很大的独立性,不仅擅改纲领,自建组织系统,而且不接受同盟会本部领导。据说力为调护同盟会团结的黄兴曾质问焦达峰“何故立异”,“达峰曰:‘同盟会举趾舒缓,故以是赴急,非敢异也。’兴曰:‘如是革命有二统,将谁为正?’达峰笑曰:‘兵未起,何急也。异日公功盛,我等附公;我功盛,公亦当附我。’兴爽然无以难也”。

共进会的自立开启了同盟会分裂的端绪。1907年后同盟会内部矛盾的焦点之一是经费问题。经费的筹集与措置所关甚大,直接关乎组织的正常运转,但同盟会一直未能建立起一套严格有效的财政收支管理制度,在经费问题上“人治”色彩浓郁。在同盟会内部政治理念与革命方略等多方面歧异的催化下,经费问题不时引爆各种冲突。 围绕着经费的措置问题,章炳麟、陶成章等先后两次发动倒孙风潮。经历两次倒孙风潮,以陶成章为代表的一些同盟会员决意“继续前迹”,“以南部为根基,推东京为主干”,重建光复会,在同盟会外“另开局面”。1910年2月,光复会总部在东京宣告成立,章炳麟因“故旧”被推为会长。

同盟会东京本部组织涣散,人心浮动,局面近乎失控。孙中山自1908年起着手在自己长期耕耘的南洋及美洲地区重新组织团体,对同盟会本部事务愈加敬而远之。在此背景下,对孙中山谋划革命“始终限于广州一隅,而未尝统筹全局” 深为不满的谭人凤、宋教仁等100余人,于1910年7月齐集谭人凤寓所,重新检讨革命进行方略。会间,宋教仁提出上中下三策:“在边地进行为下策;在长江流域进行为中策;在首都和北方进行为上策。”经过公议,与会者达成共识,认为:“下策太不济事,上策太不容易,我们还是以取中策为好。”决议组织中部同盟会,作为策动长江流域革命的中枢机构。 1911年广州起事再遭失败后,由同盟会脱胎而来的一个全新的革命团体——中国同盟会中部总会正式在上海成立,该团体决定“转谋武汉” ,另造革命新局。

同盟会是清季新的革命形势下出现的第一个全国性革命团体,它的组织与管理,对于革命党人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同盟会运作发展过程中数次出现的组织分裂,以极其尖锐的方式提示了这一团体的不成熟性。革命党内部林立的山头,虽然“为反清大业做出了各自的贡献”,但显然极大地损耗了革命党人应对各种挑战的能力。正如论者所指出的:“没有各个山头的努力,就不会有辛亥革命的胜利。自然,如果不是山头林立,也就不会那么容易被各个击破,致使中华民国成为空招牌。” J+SaYiKWX90y986PEaHylyKii+ZqXfT30XfMspVKpHcbXE2o3C7jiG7mRswFMzO8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