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兴中会的成立

1894至1895年间,孙中山先后于檀香山、香港及广州三地联络亲属同乡、师友同学,设立团体,倡导革命,振兴中华,是为兴中会之成立。

檀香山兴中会

甲午军兴,中日启衅,陆军败于平壤,海军受挫于黄海。孙中山以为良机,于檀香山鼓吹革命,惟风气未开,华侨多视为乱谋作反,应者寥寥无几。犹幸孙中山兄长孙眉(1854—1915)于当地经营畜牧业,“交游至广”,又清军败报频传,日侨大事庆祝,刺激华侨滋生民族意识。 1894年11月24日,众人会集于卑涉银行(Bank of Bishop & Co .)经理何宽宅(爱玛巷Emma Lane 140号)。由于人数太多,转移至李昌家(爱玛巷157号),召开成立会,与会者包括何宽、刘祥、李昌等20余人。按孙中山的提议,定名为“兴中会”,通过章程九条,指“中国积弱非一日矣,方今列强环列……蚕食鲸吞……用特会以兴中”,该会“以振兴中华,挽救危局”为宗旨,推永和泰商号司理刘祥及何宽分别为正副主席,设会所于华人消防二楼,并规定各会员须纳五元会底银。众人须填写盟书,左手执圣经,高举右手宣誓入会,会员数目陆续增至约130人,并由何宽保留其时该会之“会员及收入会银时日与进支数簿”,成为该会创立之重要文献。檀香山兴中会之成立,有赖何宽、李昌和宋居仁(1854—1931)等华侨基督徒的支持,可见孙中山早期建立革命团体与华侨及基督教之关系密切,是为兴中会的始创。

香港兴中会总会

1894年年末甲午败局已现,日军西渡鸭绿江攻辽,京津地区岌岌可危。上海同志宋耀如(1864—1918),函促孙中山结束美洲之行回国。1895年1月,孙中山偕檀香山华侨邓荫南等返抵香港,随即召集旧友陆皓东、郑士良、陈少白、杨鹤龄、区凤墀,联合各地志士,扩大檀香山兴中会组织。又遣陈少白赴上海联络,惜仅得水师出身的陈廷威一人来归。时杨衢云、谢缵泰等辅仁文社社员欣然加盟,是为孙、杨合作,决定设总机关于中环士丹顿街13号,取名“干亨行”,掩人耳目。此名乃由精通易理的黄咏商所定,取《易经·文言》“干元,奉行天命,其道乃亨”,预兆物极必反,清亡汉兴。 同年2月21日举行香港兴中会成立大会,入会者一律高举右手,向天宣誓:“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倘有贰心,神明鉴察。”又修改檀香山章程九条为十条,明订总会设于中国,分会散设各处,确立“专为联络中外有志华人,讲述富强之学,以振兴中华,维持国体”之宗旨,列明拟办事务、组织及招收会员、会费等条文。首选黄咏商为会长,准备广州起义。

宣言虽未指明香港兴中会为总会,但广州、横滨、南非、台湾、河内等分会建立,皆由香港兴中会成员拓展而生,故已具总会之实。虽有论者对此质疑,并引陈少白1931年函为证 ,惟陈氏于1939年口述出版之《兴中会革命史要》,明言干亨行为总机关。且该会亦被孙中山、谢缵泰、冯自由等称为“干部”、“总部”(headquarters)、“总会”、“总机关”、“实行机关”等。 [1] 中国国民党党史会编《革命文献——兴中会革命史料》第64辑时,亦冠以总会之名,可见香港兴中会实具总会地位,推动革命,其重要性毋庸置疑。论述如下:

革命运动之推行,有赖立会、宣传及起义三者。香港兴中会总会于此三方面均扮演开创性的角色。

其一,立会。檀香山兴中会虽为首创,却欠革命之性质及行动:宣言明显较温和,未明确反清。 现举宣言一项说明之:两者均指中国面临内忧外侵,提出联合志士、贤豪以“兴中”,救国救民意向明显。但香港宣言进而提出“中国积弱,至今极矣”,较之檀香山宣言“中国积弱非一日矣”更觉迫切。此外,香港宣言对于清廷腐败、贪污无能、残民自肥进行挞伐,更具激进思想。 [2] 而更重要的则为香港兴中会总会一经成立,立即策动乙未广州之役。故香港兴中会总会,实为近代中国革命运动中首具革命性质之革命团体。

其二,宣传。香港兴中会总会章程第三条,早已说明“设报馆以开风气”。1899年陈少白建议回港办报,鼓吹革命,获孙中山同意,借曾协助菲律宾革命党人购买军火所获赠款,于横滨购买印刷机器,付运至香港,支持办报。1900年1月下旬,陈少白租得港岛士丹利街24 号(今香港陆羽茶室)为报社,以“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命名,创设《中国日报》,自任社长,又发行十日刊《中国旬报》,以“游戏文章、歌谣,讥刺时政”。由于首创,又被誉为“革命党组织言论机关之始祖”。该报仿效日本报纸格式,以横行短行排印,令读者耳目为之一新,每日出纸两张,后增至六页。 综观该报之言论,于兴中会时期宣传革命,攻击保皇党,揭露清政府腐败,影响海内外革命同志,促成东京、上海两地党人先后办报,两地最终成为清季宣传革命之两大中心。革命思潮由此日见传播,益广益深,可见《中国日报》在清季革命运动舆论阵地中所居的开创地位,堪称“文字收功日,全球革命潮”。

其三,起义。香港兴中会总会成立后,即策划首次广州起义。此后香港遂成清季革命运动的“大本营”,策划、筹款、购买军火、输送革命队伍至起义地点,以至失败后退返,皆在此地,包括兴中会时期之1895年乙未广州之役,1900年庚子惠州之役,1903年壬寅广州之役。其后同盟会时期所策动之1907—1908年粤东之黄冈之役及惠州七女湖之役,以至1910年广州新军之役,1911年广州三二九之役、广东光复之役,皆上承香港兴中会总会策动武装起义模式而至。

广州分会

1895年兴中会决定在粤省发动首次起义,孙中山与郑士良、陆皓东、陈少白、邓荫南北上广州发展,设立分会,租双门底王家祠云岗别墅作会所,为内地首创之革命团体。该会定名“农学会”,藉以掩护革命活动。孙中山继在《中西日报》发表《创立农学会征求同志书》,倡议农业改良,招揽同志。 由此获得粤省官绅潘宝璜、刘学询(1855—1935)等数十人署名赞助,且有同志如左斗山、程奎光(?—1895)、程璧光(1861—1918)等踊跃加入,借改良农业为借口,实则密谋起义。并分设机关于圣教书楼及东门外咸虾栏之“张公馆”。 及后,乙未广州起义流产,广州兴中会亦随之结束。 9mJNvfC7kvz87SV7EwRn54RkwJR63BsYeLf+8S12YofjFvFoxt3aqyktp1JKWJ4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