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人和
——香港双语精英群体之出现

在上述中西文化交流下,香港不少华人子弟相继于马礼逊纪念学校、英华书院、圣保罗书院、中央书院、圣约瑟书院等英文中学,接受中英双语、西方史地格致等学科之培训,从而产生一批具备中英语文及西学能力的双语精英。较著者包括60年代出身于马礼逊纪念学校,而留学英美的容闳(1828—1912)、黄胜(1827—1902)、黄宽(1827—1878);70年代出身于圣保罗书院的陈霭廷(?—1902)、伍廷芳(1842—1922);80年代出身于中央书院的何启(1859—1914)、胡礼垣(1847—1916);90年代出身于中央书院的孙中山(1866—1925)、谢缵泰(1872—1938),及圣保罗书院的杨衢云等人。其中伍廷芳及何启先后至英国,于伦敦林肯法律学院(Lincoln'sInn)攻读法律,孙中山则于香港西医书院习医,而陈霭廷为香港著名中文报纸《华字日报》创办人,谢缵泰则于日后创办著名英文报纸《南华早报》(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上述双语精英,身处19世纪下半叶之香港,目睹清季祖国在外力入侵下,国势一落千丈,始悉传统文化之缺失,西方文化之富强,遂起而倡导西学,力主革新,期望借西方文化之长,改革失败落后之旧中国。其中以杨衢云及谢缵泰为首,与中央书院之陈芬、周昭岳、黄国瑜、罗文玉、温宗尧、陆敬科,圣保罗书院之胡干之、何汝明,圣约瑟书院之刘燕宾等,相互结交。上述众人于毕业后,分别任职洋行、学校及政府机关等新式事业,于工作之余,时常聚会,讨论时局。至1892年3月13日,遂于港岛百子里1号成立“辅仁文社”,以杨衢云年长,故推举为会长,并以拉丁文“尽心爱国”(Ducit Amor Patriae)为座右铭,起而倡导西学,讲求革新,遂成为冯自由所谓“吾国人组织新学团体之先河”,为清季首见倡导西学之学会。 时孙中山于香港西医书院就读时,亦结识师友,遂与西医书院同学陈少白(1869—1934),及于广州博济医院习医时相识之尢列(1865—1936),时聚会于其同乡杨鹤龄(1868—1934)位于歌赋街的祖业——杨耀记商号。四人均以洪秀全自况,言行反清,时人视之为“四大寇”。 辅仁文社及四大寇,日后遂起而联合,于香港中环史丹顿街13号,成立兴中会总会,是为清季革命运动之最初萌动。 rzBvm7rfVjmFNSqNMMn6ItjwJYW32HxIKPbjb/QNhZeeH8ueyoQUoSU6Et+WT7E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